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千年史书总结的条大智慧条条直扎职场心


  《资治通鉴》地位有多高,相信大家都知道。不过很多人只是听说过,并没有仔细读过。毕竟文言文看不懂,也难消化。
  《资治通鉴》虽被称为"帝王书",但作为包含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的经典之作,放在今天对我们的待人处事、工作交际,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华杉讲透&lt;资治通鉴&gt;》,用通篇大白话把原文逐字逐句翻译了一遍,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资治通鉴-->
  同时还结合历代名家观点,一针见血地点评历史事件背后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今天给大家摘录几段,《资治通鉴》中隐藏的古人大智慧——
  1:
  做事抠门的人,没出息   想要做成一件事,必须有压倒性投入的觉悟。   秦始皇派人攻打楚国,王翦要求60万兵力,而另一个将军李信只要20万。   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就派李信出征,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又来找王翦,王翦依旧要求60万人,秦始皇答应了,最终王翦成功灭掉楚国。   在华杉看来,王翦之所以要求60万兵力,是因为他懂得压倒性投入是成功的关键,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总想着省钱的人,难成大事。   2:
  即使被炒鱿鱼,也不要说前公司坏话   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因遭到燕惠王的怀疑跳槽去赵国。在给燕惠王写的信中,留下了一句千古名句: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什么是厚道的员工?就是即便被冤枉炒鱿鱼了,也不要说前公司、前老板的坏话,要学会反思自己,在这件事真的一点错都没有吗?   因为好的没人听,坏的却往往会传千里。养成口严口密的习惯,自然会给下一家公司留下好印象。   3:
  你敢牺牲,别人才敢跟你"混"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如果六国能团结在一起,任秦国再怎么强暴,也不至于一一被灭;但六国居然还相互攻打,这就是自绝根底、自毁屏障。   但六国真的能团结在一起吗?不一定能。   因为团结首先是你一个人的事,只有你自己带头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自己,大家才愿意团结到你周围。   4:
  大胆坚持自己的想法,才能实现梦想   成就大事业的人,只要在小范围内讨论决策就行了,不用跟一大堆人商量。   战国时期,秦国人不乐意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就对秦孝公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最后商鞅变法成功,改变了历史。   其实一般人都安于现状,害怕改变,你跟他们商量事情,他们一定提出各种顾虑各种问题来吓唬你。这时候你只有自己坚定信心,好好坚持,最后才能把事情做成。   5:
  你对身边的人好,才会有更多人对你好   在"千金市骨"的故事里,燕昭王上任后,重金访求贤才。他对大臣郭隗说:"先生如果发现有贤能的人,请推荐给我,我愿意屈身拜他为国师!"   郭隗说:"以前有一位君王,派左右近侍拿着一千两黄金去买千里马,找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那近侍还是花五百两黄金把马头买了带回来。   君王大怒。近侍说:‘死马都买,何况活马!主公您等着,千里马它自己就来了!’不到一年,果然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如今主公您要招贤纳士,就请把我当成死马吧!四方之士,比郭隗更有贤能的,将不以千里为远,纷至沓来矣!"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兴建宫殿,以国师之礼相待。消息传出去,天下贤士纷纷投奔燕国。   你要想远方的人来,只需要对你近处的人好。近处的人喜悦了,口口相传,远方的人知道你的好,自然就会靠近你。   6:
  盲目追求威望的领导,容易被赶下台   陈胜称王后,家乡人都去投奔他,但他却表现得铁面无私。   大家很不满,开始畅谈他在家乡的丑事。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威望,陈胜把他们都杀了。渐渐地,他的亲朋好友都离开了他,最后众叛亲离的陈胜被自己的车夫杀死。   其实陈胜错就错在自以为做了帝王,就要用严刑峻法去对待下属。   领导力的关键还在于成就他人,要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你真的想成就他们,才有资格领导他们。   7:
  等得起,才能做成事   《资治通鉴》中记述了一则"李牧破匈奴"的故事:   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好几年都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赵王很不满意,就找人替换李牧,结果被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只好再请李牧出山,李牧依旧坚守不出。   等了好几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了,果断出兵,大破匈奴,一战而定。   对此,华杉是这样说的: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能战。   很多人都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但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而不能等,才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容易乱动作,容易吃亏,还不如不动。   8:
  风水轮流转,没人能一直掌控世界   在《扬子法言》里,有人问:   "韩非写了一篇《说难》,讲游说君王之难,最后呢,他自己正是死于游说君王之难,请问他的所说和他的所行,怎么相反呢?他不是游说君王的理论专家吗?"   其实这个世界,我们能控制的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主要是控制自己,别想控制别人。   志在必得者死,今天李斯害死了韩非,明天他就会被赵高害死,而赵高呢,最后也被子婴杀了。这就是游戏规则。   9:
  不要小看老套路的威力   《资治通鉴》中"围魏救赵"的故事说:   庞涓率领魏国军队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在孙膑的建议下,没有去赵国和魏国军队硬刚,而是直接进攻魏国首都,迫使魏国军队从赵国撤退,回来保护自己的首都。   十二年后,庞涓又率魏国军队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依然用老套路,直接攻打魏国首都,再次迫使魏国撤军,并在半路上进行伏击,杀死庞涓。   两次交手,孙膑都是一个套路,招儿都没换过,但两次都打败了庞涓。   可见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学习新套路,而在功力。套路够老,就可靠;功力要够深,才有效。把老套路练到家,也是把事情做成的好方法。   10:
  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   《资治通鉴》中的李克,一语点破看透一个人的五条方法:"看一个人,一看他平时亲近的人,二看他富贵时资助的人,三看他显达时保举的人,四看他遇困时有所不为之事,五看他贫穷时有所不取之利,这五个方面,就足以看透一个人了。"   对此,华杉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这五条方法,我们不要光用来审察别人,更要对照检查自己,才算是学到。   平时亲近什么人,富贵时资助什么人,显达时举荐什么人,遇到困境时是不是不义之事宁死也不会干,贫穷时是不是不义之财饿死也不取。
网站目录投稿: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