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试论传统文化对犯罪预防的作用


  (100088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摘 要:以人为中心,从犯罪发生的个人因素、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塑造、传统文化对犯罪人的矫正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传统文化;犯罪预防
  近年来犯罪现象有主体年轻化、重复犯罪率高、潜在犯罪因素多等问题,如何有效预防犯罪、使犯罪人回归社会,是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的。
  笔者浅学了一些传统文化,并在践行传统文化,笔者将以人为中心,从犯罪发生的个人因素、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塑造、传统文化对犯罪人的矫正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
  一、犯罪活动中个人因素起决定作用
  犯罪学认为,犯罪行为是人在特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的选择性行为。从单个犯罪行为或具体人的犯罪行为的发生来看则是行为人基于其相对自由意志进行选择的结果,受行为人的理性能力和个性倾向的影响。[1]
  在犯罪过程中,包括犯意的发起、准备实施犯罪、实行犯罪行为、犯罪实行行为终了后的行为等,犯罪人的人格特点、性格特征起了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并受外因影响",虽然犯罪原因有很多,如贫富差距大、竞争激烈、被害人的一些不当行为等,但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内因,是每个人的人格品质、思维方式、情绪控制能力等等。
  同样是两个年轻人甲和乙,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事业发展不是很顺,生活很艰难,甲怀着感恩的心,自强不息,最终在事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而乙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抱怨工作太累,然后乙开始频繁换工作,但工作一直都没有起色,备受挫败的乙最终选择了报复社会,在公交车上纵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乙被判处刑罚。
  类似甲乙的事例,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从甲乙的不同人生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个人因素在犯罪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是可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起到减少犯罪因素、预防犯罪的作用
  反观很多刑事案件,我们会为犯罪人感到惋惜,一个本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年轻人,因好逸恶劳选择了去抢劫;一对原本和睦的邻里不懂得谦让因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一家有人被伤一家有人入狱;一个原本可以造福一方的官员,为了私利贪污受贿,最终锒铛入狱,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使父母蒙羞。
  如果上文中的乙能时时念着父母的恩德,铭记"德有伤,怡亲忧",就不会做出这样违逆天地的事情了;如果乙记得孟子给我们后人的教导"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就不会再怨天尤人、甚至报复社会了;如果乙能明白"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就不会对他人的生命、健康做出如此残暴的事情了。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一直以来最重视做人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说明一个人能教得好同时也能被教坏。曾国藩先生曾训导后代"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对今天这个物欲横流、价值观多远的社会来说并不是危言耸听,优秀文化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就像两个磁极吸引着人们,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好地道德准则支撑,就很有可能被不良因素所影响甚至做出违纪、违法、犯罪之事。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或者在努力践行传统文化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等,我相信,他不仅不会违法犯罪,而且会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可见,传统文化可以将人教好,减少犯罪因素、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环境是犯罪预防的重要社会预防措施
  上文已经论述了一个人可以被教好也可以被教坏,而我们现在的网络、电视、公共场所中的广告牌等所宣传的东西,有很多是暴力、色情的内容,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甚至是犯罪主体年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对成年人也是一种心灵污染,也许有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其所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政府、社会能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善人善举,人心向善了、社会风气好了,很多犯罪潜在因素影响力下降甚至消失了,犯罪行为自然会减少。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因为破案技术、被害人不报案等各种原因有很多犯罪分子并没有被绳之以法、受到刑罚处罚,这些逃犯如果能听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其他人能劝导他弃恶从善,他可能会从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忏悔心理、后不再做甚至主动投案自首。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社会环境,对犯罪预防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犯罪人的认罪悔罪情况不容乐观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犯罪人的认罪悔罪情况很不乐观。有的犯罪人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觉得自己点背,比我还罪大恶极的人都没有被抓,为什么我会被抓?有的犯罪人抱怨立法不合理,为什么法律这样规定,除了没收违法所得,还要判处我罚金?有的犯罪人想通過违法方法寻求减刑假释,而不是通过接受教育改造、认真悔罪以达到符合减刑假释的条件。
  如此等等的心理反映了很多犯罪人并没有从内心上产生悔罪心理,这对犯罪人的改造以及回归社会是非常不利的。
  五、传统文化能够帮助犯罪人从内心上做出改变,防止犯罪人交叉感染、有效完成犯罪人矫正、减少重复犯罪现象
  上海宝山监狱,对犯罪行为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相当一部分罪犯犯罪,不是本身主观恶性极大的结果,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犯人入监先学习《弟子规》,然后学习多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例如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来教育服刑人员,罪犯的违纪率得以明显下降。[2]
  从上海宝山监狱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对罪犯矫正的作用巨大,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狱环境,犯罪人之间由交叉感染到共同学习、践行传统文化,加之监狱的劳动改造,最终使犯罪人以正常甚至高尚人格回归社会,完成犯罪人的矫正、减少重复犯罪率。
  从理论和实践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能够对犯罪预防起到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希望多方能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犯罪预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六、结论
  传统文化可以对犯罪预防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章润,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16年第四版,第283页.
  [2]夏吉先、潇于,上海宝山监狱探索矫正罪犯新路子,法制与社会,2010第11期.
网站目录投稿:平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