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西晋灭亡之后为什么东吴没有复国


  晋朝,前后分为西晋和东晋,而晋朝的建立,也是原先的魏蜀吴三国分裂又合并而来,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归晋"。而三国当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就是东吴,不过在西晋灭亡的时候,却不见原先东吴的势力崛起,想要把东吴恢复过来,复国,这是为何?为什么东吴原本的旧势力并没有趁机复国,那时候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江东士族从观望到承认东晋,是一系列博弈后的结果,并不是当真那般顺风顺水,江东士族不过是在权益取舍之后,做出的选择。至于究竟是立孙吴还是什么吴都无所谓
  1、司马睿经营江南之初,江东士族处于观望状态,小动作很多
  司马睿是八王之乱中最终者司马越阵营。当时西晋朝廷面临外族威胁甚大,而司马睿被派遣到江东地区进行经营,未必不是司马越想给自己留条后路。
  而此时江东士族小动作很多,石冰之乱时,江东大族还共同起兵平叛,但是到了陈敏之乱,居然陈敏占据江东1年多,江东士族还都受了陈敏的官,若说江东士族没有配合与默许,谁都不信。
  看江东士族大佬顾荣对陈敏的一番话:今将军怀神武之略,有孙吴之能,……若能委信君子,各得尽怀,散蒂芥之恨,寒谗谄之口,则大事可图也。于是陈敏"悉引诸豪族委任之",所以江东士族并不是不想恢复孙吴事业,想把陈敏打造成另一个"孙吴"。
  可惜陈敏被陶侃堵住,陈敏的能力受到怀疑,更关键的是,第二年八王之乱就结束,司马越胜出,而此时北方胡人势力还没有到能灭亡西晋的程度。
  所以顾荣等江东士族代表一方面对陈敏失望,一方面害怕朝廷找他们算账,于是一边联络征东大将军刘准,一面劝说甘卓反叛。顾荣说的一番话,就明确表明江东士族的态度:如果割据江东的事能成,那我们自当共同努力,但是你看现在的情况,能成么?
  而此时司马越也开始着手江东后路,刘弘、陶侃从荆州出兵,刘准在寿春屯兵,两只大军南下,江东士族不得不合作。
  接着司马越就将司马睿与王导派到江东进行经营。但是两人刚到江东是,局面根本没有打开"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直到王敦到来,王氏两兄弟才导演出一番政治大戏,提升了一下声势。
  而王敦的到来对于江东士族来说意味着一件事就是朝廷准备要坐镇江东,所以江东士族才归顺。所以司马睿在江东地区,是依靠朝廷的威慑力加利益平衡收复了江东士族,否则恐怕一个孙吴倒下去,千千万万个孙吴站起来。
  2、江东武力大宗钱、周、沈先后被除,江东士族对于侨居士族与东晋朝廷威胁性减小。
  荆州先前在陶侃手中,后再王敦手中,始终堵住了江东士族要割据的门户,占据地理优势遥慑,江州在司马睿派王敦讨伐华轶后,由王敦占据。江东士族的武力大宗,周家兵变虎头蛇尾,王敦二度东进时被对手沈家除掉,王敦之乱平息后,沈家因为附会王敦被除。
  江东士族就再也没有威胁到东晋朝廷与侨居士族的武力大宗。更别提割据江东之类的事情。
  3、外族矛盾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内部矛盾
  西晋末的五胡之乱与三国割据不同,五胡之乱毕竟是异族入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南北放下了地域之见,共同御敌。东晋朝廷建立的情况下,毕竟拥有名正言顺的正统观念,比较得人心,尤其是南渡的北方士族民心。
  如果在这种条件下反叛,要面临更大的压力,还可能会导致亡国灭种,所以最终江东士族还是选择了"忠君爱国"。所以,江东士族不是没有想过割据,但是前提是保全自身利益。从西晋末年的观望到东晋建立,江东士族一直在摇摆,但是最终选择了晋朝廷。
网站目录投稿: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