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常会,破天荒地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放到首要地位。总理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大问题。会议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 中央高层越来越强调"资源有效配置",越来越重视"优胜劣汰"。 就在此时,中国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再融资分类审核实施方案(试行)",对再融资试行差异化分类审核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对最近两个年度信披考核为A的上市公司再融资,予以快速审核:发行部一周内召开反馈会,会后原则上直接安排初审,进而直接提请发审委审核。另一方面,明确5类情形不适用快速审核通道:1.最近3年受到证监会行政处罚或监管措施、交易所纪律处分;2.证监会调查尚未结案;3.暂停上市或存在被实施风险警示(包括*ST和ST公司);4.破产重整;5.证监会认为其他不适用快速审核的情形。 证监会发言人不再习惯性地提"做大做强",而强调"做优做强",并称这是再融资制度的"重大变革"。A股的再融资制度长期为市场所诟病,到了需要动大手术,作出重大变革的时候啦。 国际股市很少再融资。可我们这里,今年的IPO募资已经让市场不堪忍受,而包括定增、可转债、配股、优先股等多种手段的再融资,圈起钱来更是贪得无厌、不计后果! 即使在新冠疫情高发之际,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仍有128家企业完成IPO,募资1430亿元,创5年新高。与此同时,上半年A股定增募资3190.48亿元,加上可转债、优先股、配股等,再融资合计募资4312.85亿元。再融资是IPO募资的3倍! 进入下半年,创业板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IPO和再融资更是突飞猛进——从6月22日起,深交所已受理创业板存量公司再融资191起,合计拟募资1893亿元,包括定增141起,可转债50起。其中注册生效和提交注册的定增方案就有44起,募资520亿元,仅提交注册的蓝思科技一家募资就达150亿元,而该公司近两年信披考核结果为B和A。 1~8月,A股IPO共完成243起,募资3178亿元;而存量上市公司再融资仅定增披露预案就达659起,预计募资近万亿元,约是上年同期的3.01倍。 仅8月,就有33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募资1060亿元。其中如海通證券募资200亿元,宁德时代募资197亿元,国信证券募资150亿元,宁波港募资112.15亿元,*ST飞乐募资52.95亿元,中环股份募资50亿元;等等。 此外,8月有54家上市公司定增获批,其中4家已实施,募资930.28亿元。 像万达电影这样被证监会立案的和*ST飞乐这样的风险警示公司,照样40亿~50亿元地大把圈钱! 再融资分类审核实施方案出台后,明确对信披两个A的公司提供快速通道。那么,两个A的公司有多少呢?以深市为例,2019年度2196家上市公司中,考核结果为A的公司有387家,占比17.62%;考核结果为B的有1400家,占比63.75%;考核结果为C的有314家,占比14.30%;考核结果为D的有95家,占比4.33%。2019、2018年考核结果为两个A的共263家,占比11.98%;而获得3个A和4个A的分别仅为178家和129家,占比仅为8.58%和6.68%。 看看,这就是我们的信披质量! 当然,不是说未能进入快速通道就不能再融资,但滥发、大肆圈钱的当会有所减少。至少属于上述"5种情形"的应从严监管。要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做优做强"云云,又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