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清朝为什么选择退位灭亡而不是退出关外建立新的政权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国。而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退位也标志着清朝的灭亡。最后一个封建王国结束了之后,我估计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为什么当时的清政府没有选择退出关外,建立新的政权?任何一个政权的消失,恐怕当时的统治者都是心有不甘的吧,既然如此,为什么清政府没有选择只是退出关外,去建立一个新的北清政权呢。为何还是选择了退位,如此一来就完全灭亡了,这样的灭亡真的是他们想要的结局吗?
  1.袁世凯占领京津地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就在八国联军组团进攻天津的同时,沙俄帝国还派遣了17万大军席卷东三省,团灭了清政府留守在东北的9万驻军。这导致清朝在东北经营了近三百年的基业,瞬间崩塌了。
  并且最糟糕的是,俄军占了东三省,任凭清政府如何抗议,始终都没有撤走的意思。
  脑门上顶了一把剑,清政府非常头疼。为了收回东三省主权,清政府只得寻求外国的帮助。
  不过英美日的抗议也没有逼走俄军,于是收回东北这件事就只能暂时搁置,清政府只能先解决内部问题。
  当时内部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多了,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军队问题。由于八国联军的打击,原本直属中央的武卫五军,除了袁世凯和宋庆的部队以外,全都被打得土崩瓦解。因而慈禧回銮后,她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重建武装,保护京城。
  1901年11月7日。大清裱糊匠李鸿章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而同日,袁世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接过了李鸿章的政治遗产,成为了未来十几年里,搅动中国风云的那个人。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他上任之后马上就意识到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如何不让慈禧把他的部队调出京津地区。
  因为之前的武卫军就是例子,一旦慈禧意识到京津防务有问题,就会从其他地区调集人马先来充实京津地区的防卫力量。如果是这样,袁世凯很可能会被调走。而那样他就没办法掌控京津地区了。也就是不能掐住满清朝廷的脖子了。
  于是袁世凯就双管齐下,他一方面大肆宣扬旧军的不堪一击,没战斗力,恳请朝廷准许他训练新军;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向朝廷推荐自己的部下,比如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人,让他们控制住新训练出来的部队。
  由于旧军确实没战斗力,袁世凯推荐的心腹也确实有练兵之才,并且当时沙俄在东北赖着不走,威胁北京安全。因而慈禧也就批准了袁世凯的奏请,让他全权负责练兵之事。
  就这样,清政府1902~1905年期间训练出的五个镇,加上袁世凯之前在小站练出的八千新建陆军,总计七万人,就都姓了袁。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没办法,谁让八旗子弟都是废柴呢。
  2.清政府夺回东三省
  1904年,日俄矛盾激化。日本人在英美的支持下,高喊着"皇国兴废只此一战",赌赢了国运,打败了沙俄。
  沙俄被挤出东北后,东三省除了关东州和中东铁路之外的所有地盘,在英美主持下,日本都还给了清政府。东北的主权又回到了清政府手上。
  不过东三省主权虽然归还了,但满人在东北的基业并没有恢复。此时的东北,已经是汉人的天下了,满人在东北,无一兵一卒。
  1906年,为了尽快恢复东北秩序,慈禧委任贝子载振、尚书徐世昌前往东北视察。第二年,慈禧在看完报告徐世昌的报告后,下旨将东三省改制。之前三省是将军辖地,现在改成行省,设总督和巡抚。
  前面说了,八旗子弟都是废柴,满洲八旗在东北也已经没有武装力量了。因而改制后的东三省督抚,就都交给了袁世凯的北洋系的人来充任。其中袁世凯的大军师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袁世凯的一手提拔的三个小弟唐绍仪、朱家宝、段芝贵分别担任奉天、吉林和黑龙江巡抚。
  于是就这样,东三省也姓了袁。
  这里顺带一说,徐世昌在东北当总督时,带去了三个协(相当于旅),并以这三个协为扩军基础,组建了东北新军。并且徐世昌还重用了很多土匪,在这些土匪中,就有张作霖、冯德麟等日后叱咤风云的军阀。这些人对清政府谈不上忠诚,但对袁世凯,那是非常敬仰。袁大总统吼一嗓子,这些人都会吓得汗流浃背。
  袁世凯大权独揽后,满洲贵胄和一部分汉人官僚极为不满。他们对袁世凯的攻击是一波接着一波,有说袁世凯是年羹尧的,有说袁世凯是吴三桂的,反正大家骂袁世凯的调调都差不多,都骂他日后必然会图谋不轨。
  袁世凯受到这些攻击,汗流浃背,他当时又不敢造反。最后为了保命,便不得不频频向朝廷表忠心,辞掉所有兼职(袁世凯除了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外,还兼任吏户兵工四部尚书)和所有的兵权。并在慈禧太后的刻意安排下,明升暗降,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升为军机大臣——由权臣变成了光杆司令。
  然而这都还不算完,更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1908年11月15日,慈禧死了。顺便也带走了光绪。
  这一下袁世凯彻底倒了霉:摄摄政载沣愤恨袁世凯曾出卖光绪,把他赶出了朝廷。并且袁世凯的一干心腹也都撤换,比如东三省总督换成了蒙古镶蓝旗的锡良,北洋新军的指挥权交给了载涛和载洵。
  按满洲贵胄当时的想法,把袁世凯挤走,然后把权力再夺回来。
  然而,这些人想法太天真了。他们在夺权的时候忘了一件事——袁世凯能上位,是因为他有本事。这些八旗子弟想夺权,却没有能力把袁世凯走后造成的权力真空填补起来。这就很尴尬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当时已经夺权成功的八旗子弟完全没有镇压起义的能力。于是赋闲在家三年的袁世凯,就又被摄政王载沣请了回来。
  袁世凯回朝后,很清楚当时的时局——以北洋新军的实力剿灭革命党是小事一桩,但清政府没有信用,他必须要利用革命党威胁清政府向他出让更多的权力。他必须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在夺权之前,袁世凯还要先干一件事,那就是要先把载沣赶下台。
  1911年11月1日,载沣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将军政大权全部拱让给了被他罢斥回籍的袁世凯。然后,他就辞职回家了。
  搞定载沣之后,袁世凯就开始哭穷。他威胁隆裕太后,不给钱就不开拔,逼得八旗子弟砸锅卖铁的给他凑军费。这个时候,这帮八旗子弟还没有明白袁世凯的真实想法。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喂饱了袁世凯,让北洋军南下,天下就还是自己的。
  3.八旗子弟没有退路了
  可是他们哪里能想到,这个时候袁世凯的心态已经变了。
  1911年11月27日,汉口、汉阳失守,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一战扬威。
  不过袁世凯并不着急继续推进,他敏锐的发现了当下的问题所在:独立省份很多,但并没有统一的指挥;东南财源被断、关税也被切,朝廷没钱,而他自己刚刚从朝廷手里勒索到了一大笔军费跟军权,这意味着他就是当时能左右整个中国未来走向的人,而且是左右能力最大的一个。
  宣统皇帝只是个小屁孩,隆裕太后只是个女流之辈,革命党大多是文人,此时没有谁比他更适合统治这个国家。
  所以对当时的袁世凯来说,大清朝他是铁定不会保了。他要考虑的是如何体面的结束满清统治,如何优雅的上位。
  直接扯旗造反,然后调头杀向北京,把大清上上下下各路王公贝勒全都砍头,当然是可以的,但这么干太丢脸面。
  而灭了革命党,然后谋取实权,搞君主立宪制,这当然也可以,不过这么搞,他就得罪人了,以后肯定会不得好死。
  所以对于袁世凯来说,最好的办法呢,就是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推他上位。而要让大家心甘情愿的推举他,最好的动力就是恐惧和贪婪。于是袁世凯在打下汉阳后,他就回到了北京,一面宣扬革命党的恐怖,一面贿赂庆王奕劻,操纵时局。
  当时朝廷的八旗子弟哪知道时局,袁世凯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以至于朝廷把宝全押在了袁世凯身上,就连禁卫军跟京师防务也交给了他,期待他能让自己翻盘。
  到最后,袁世凯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受到的制约也越来越小,彻底捏住了满清王朝的命根子。八旗子弟全部当了瓮中之鳖,被北洋军控制在了京城。
  1911年12月17日,在袁世凯的建议下,南北议和开始。所谓的南,是十七个已经宣布独立的省份所组成的临时政府。而北,自然就是清政府了。
  其实当时革命党人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其中一部分立宪派的墙头草,早就表示要拥护袁大人了。所以继续打,清政府有利。但是清政府高层并不知道这些事,一直到最后袁世凯偷摸着跟孙中山签了协议,都不知道自己被卖了。
  当然,后来一些八旗子弟明白了,知道自己被卖了,这些人还是爆发了一些战斗力。比如铁良、载涛、载洵等贵胄就搞了一个宗社党,要暗杀袁世凯。
  不过当时整个京城的防务都被袁世凯捏在了手里,就连北京的警察机构也是徐世昌一手建立起来的。八旗子弟手里根本没牌可打。
  所以当袁世凯授意汪精卫,让他联络革命党炸死保皇党的几个头目后,八旗子弟终于发现自己就是砧板上的肉。如果听话,说不定还能活命,不听话,立马就得死。
  到了这个时候,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了,回东北也不可能了。先不说东北还有没有大清复国的根基。就算有,八旗子弟此时此刻也没有跑路的可能性了。
  所以在1912年1月,当袁世凯则带起了最后一波节奏:国内外的各路电报如雪片般飞入北京城内,大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威,诱之以利后,八旗子弟终于明白自己是没有翻身的可能性了。
  想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共和。
  终于。1912年2月12日。大清亡了。
网站目录投稿:青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