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升级,幸福广东"的发展道路上,珠三角企业家正肩负着"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历史重任。高通胀时期的中国经济,金石遍地,却又险恶重重。政策导向,融资困境、成本高企…重压之下,珠三角企业该如何突围求生存?阵痛之中,他们又该如何转型与探索?从发家主业,到产业新兴之路,"转"与"升",究竟路在何方? 2011年7月12日下午,以"转型,升级——高通胀时期企业的产业布局"为主题的钧策汇管理沙龙在广州某高级私人会所举行。本次沙龙正略钧策董事长赵民先生担任主讲嘉宾,南方企业家主编段传敏、第一财经日报华南新闻中心主任张国良两位资深媒体人做客对话嘉宾,另外众多管理专家、资深媒体人士、一线企业人士参与了本期沙龙并分享了精彩观点。 1+1+1: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正略钧策董事长赵民先生首先分享了他的新作《"1+1+1"战略》中的部分观点,引出高通胀时期企业应如何转型升级的话题。赵民指出,当前环境下传统行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具优势的企业有三种,第一是细分市场后仍具核心或垄断地位企业如房地产、新能源等行业,第二是资源型企业如各类矿业企业和石油企业等,第三是已拥有一定资本,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别人发展企业做股权投资行业。而赵民预言股权投资将是未来5至10年中国一个极具潜力行业。他总结自己的 "1+1+1"战略即第一个"1"代表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家生意。第二个"1",是指从长远战略角度,开拓一个高成长的新产业或细分产业,投入价值链中更具增值潜力的部分。而第三个"1"指做财务投资,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赵民认为,"1+1+1"之路是顺应当前时代发展,并在未来5到10年内对企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产业之路。 而资深媒体人士营销专家段传敏认为,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更应该注重内在机制管理,"用更多精力提高组织效率,员工效率","当企业有足够利润时能在提高员工待遇和专业素质上多做投入","将自身精力和财力集中,直面当期困境,这样可能帮助企业战胜更多的困难和问题"。 传统行业难?改变思路另辟蹊径 针对传统行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广东联合图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平现身说法,实体书店现在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前狼有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京东商城也跻身图书市场,且这些网络销售常不按照规则出牌,以资本运作的方式,颠覆了传统实体书店的行业规则,给实体书店带来明显的冲击。后虎电子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百年老店遇到现在这种新环境难!真是非常难!""百年老店真是不甘心遇到这种环境","民营要转型,要按照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肯定不行了。 对此,赵民认为,关于传统的出版业只要改变思路,还是有发展机会的。一是改善购书的环境,延长服务时间,这方面台湾的诚品书店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二是要进入一些大的购物商城,既为别人提供了客流,也给自己创造了机会,周末家庭逛街出去的时候,还是需要这样的书店的。我们中国人读书的习惯还是有的,我们原来逛商店也不是这样的,都是买了东西就出来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也可以改变一些,消费者的观念变了,我们也要适应变化。 捷丰空调总经理赵宁凡反映现在民营企业发展难还在于受到一些政策限制,如空调行业的许可证制度,像美的这种大的企业就能顺利通过审核,但是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就是过不了,造成隐形的门槛。第二,我们要是有差异化的产品,这种差异化的产品没有许可证,也是做不了的。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崔自力认为传统的制造业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核心竞争力就是转型升级的典型路径。一方面要做专,要使产品的功能多元化;另一方面可以做多元化,是要多元化的产品。所以转型升级的问题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道路,反思我们和那些要倒掉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高通胀时期过去之后,我们还是要找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怎么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我们的生存空间,才能去发展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都是要思考的。" 转型首先是管理和理念的转型 广东泰奇食品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毅认为中国民企发展到现在到底应该朝那个方向走,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人力财力状况和规模而定,全国性大企业可以适当尝试走多元化,但是区域性和地方性企业还是应该立足自身走专业化比较好一点,其实他的空间还是蛮大,比如食品行业的王老吉和红牛只做一个品牌依然发展很好。心友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志军依据自身多年从事外贸等行业的经验表示:"中小企业在当前环境下还是要做精","传统企业要将自身的规模放在可控之内",集中精力做事业,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但是可以尝试另外开辟新的朝阳行业投资,比如高端旅游和互联网等等。当前消费升级产品也要升级,要认清大形势,传统行业要适当收缩,该放弃的也放弃。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唐平华以美的和三一重工两个优秀的名企为例,说明民营企业的转型,首先在于内部的管理提升和技术创新。他认为转型首先是管理的转型,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力气,例如美的和三一都大量引进人才,都是在技术人才上投入很大的,这个就是管理上的转型。现在我们的消费感受是不断改变的,例如玩微博,是我们的阅读习惯改变了,例如我们的高端旅游,也是我们的客户要求改变了。所以转型,要先做管理的转型,要做好人才的储备,在一些垄断行业,他们的高端人才的成本投入是很高的。 我们的中小企业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是没有长远的战略思考的,我们不是没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为什么很多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了,为什么我们要和永远赢不了的行业去竞争呢?我们是要另辟蹊径的。 赢周刊记者翁申霞最近走访了大量中小型企业,很多中小企业家认同一个观点,即现在的经济环境是比08年更差,但是细究下去,还是资金难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为什么在这个时间一起爆发了呢?赵民认为,从外部环境来说,资金难是银行的贷款制度上的问题,人才问题是教育错位的结果,培养的人才往往不是企业需要的。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李培恩则补充认为,中小企业现金流是可以从内部运营管理上改善的。"我们怎么从企业内部挖掘资金问题,这个是运营的问题,是我们能够改变的。现在很多垮掉的企业,都是突然没钱了,这种问题上我们是要有前瞻性的。" 另外,他认为在人才问题企业不能急功近利,要招和自己相匹配的,"指望一两个人才就把自己的企业问题解决了,是不现实的。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要培养人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要人才一下子上十个百个台阶,这就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