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要解决三多三少问题


  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阅读是达成这四个素养的根基。那么,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呢?从教学实践来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是重中之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具有"能动"品质。"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阅读作为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应该体现"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限制过多、规定过死现象,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干扰了学生自主阅读,不利于阅读素养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
  其一,阅读教学中标准答案多,自主表达少。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渠道。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今阅读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习惯于逐段串讲,进行千篇一律的分析。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本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阅读理解却出现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标准答案,于是便产生了"雪化了是春天"为错误答案的笑话。一旦失去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会大打折扣,何谈自主阅读。
  其二,读书活动中统一规定多,自主体验少。
  随着社会对阅读的重视,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中小学开展读书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很多中小学以"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读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校在开展读书活动中从阅读目标到活动计划,从主题发布到阅读评价,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就个体而言,阅读本来是很隐私的事,每个人的阅读体验是无法代替的。对读书活动规定过多,对作品解读过多,都会干扰学生的阅读体验,甚至会使其丧失阅读兴趣。
  其三,课外阅读时规定篇目多,自主选择少。
  学校重视开展阅读活动,想法很好,但是很多学校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往往对阅读篇目规定过多,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小。有的学校严格按照语文课标中规定的篇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有的学校自行设计了"书香校园"读书篇目,对学生每学期的阅读篇目都有严格规定。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规定学生阅读篇目有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但这样做也往往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及家长同心协力,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其提升阅读素养。
  首先,学校要高定位,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支持系统。
  学校要站在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高度开展阅读活动,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支持系统。在设计阅读活动时,要坚持以个体健康成长为导向,听取各方意见,推出有一定开放度且适合本校实际的最佳阅读方案。在具体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规定篇目,放宽阅读要求;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表达。
  其次,教师要善引导,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动力系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短期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要着眼长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习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阅读见解,鼓励学生畅谈观点,自圆其说。一旦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尊重,观点表达有人倾听,他们的阅读兴趣会逐渐提升,阅读能力会逐渐加强。
  再次,家长要勤参与,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家庭支持。
  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单凭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是很难把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培养好的。学生自主阅读很大一部分需要在家庭中完成。学生自主阅读,家长不能缺席,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就是很好的尝试。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家庭支持。只有创设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的学生自主阅读环境,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网站目录投稿: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