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凡事不用面面俱到只需死磕关键局部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生怕出错,关照每个细节,但还是枝节横生,事情搞砸。
  01:
  前几天,朋友和某部门合作了一个国学论坛活动,邀请我一同参加。   论坛那天,我很早便到,发现论坛逼格超高,不但邀请了几个如雷贯耳的学者,某位大领导还将致欢迎词。   我那朋友想必压力极大,几根油腻腻的头发贴在脑门上,硕大的黑框眼镜也挡不住黑紫的眼圈,扯着嘶哑的嗓子,指挥着工作人员。   那朋友也真是细致,笔记本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流程图。   领导和嘉宾如何下车、如何走到幕墙、如何合影、如何进场、如何落坐,上台的先后顺序,音乐的启承转合......   而且,为了配合国学主题,朋友还别出心裁,弄到两个巨大的盆栽和几把晚清的红木八仙椅。   计划在领导欢迎辞结束的空档,把上述物品迅速搬到台上,将场景切换成"最美中国风"......   煞费苦心,一边又一边的演练后,终于迎来了开场.....   先是一位宣传发言人主持。   他大步流星走到台上,笑容满满,扶了扶眼镜,拿起话筒,向观众问好,突然他收回了笑容,转而一幅便秘的神态。   原来,那话筒居然挂掉了,发言人先是给了它两记耳光,又掐了掐它的人中,都没有反应,于是,怒目而视我的朋友.......   朋友慌了,马上找来新的话筒,递给发言人。   话筒在接力的一瞬间,猛然发出"吱###!",震耳欲聋,发言人肝肠寸断......   无奈,电视台在录像,领导还没致欢迎词,发言人还是要继续。   新的话筒,竟也苟延残喘,一直在"吱"、无语、有声、"吱"、无语、有声....中切换。   发言人用尽最后一丢丢的勇气,将领导请上台,身体前倾45度,双手捧起那支残疾话筒,期待领导的接棒。   领导倒是大义凛然,对发言人甩了下手,意指将那支话筒先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事已至此,领导只能学学帕瓦罗蒂,用自己的洪荒之力,支撑20分钟的发言。   可发言内容只有前两排可以享受,后面只能断断续续听到"国学新用……中西合璧……"   发言人愠怒不止,向后探照我朋友的方位,发现后,扶着眼镜,再次怒目圆睁,仿佛X战警里的"激光眼"。   朋友也视死如归的耸耸肩,意思是:你杀了我也没有用......   总之,这场座谈会搞砸了,朋友想死之心也油然而生。   后来问他,话筒这么重要的环节,怎么会出纰漏。   他说,之前试过一次没什么问题,但后来音频处理器的地方要放盆栽,于是被搬到了更远的地方。   就这样,话筒与音频处理器竟然失联了......   02:
  对细节的过分追求,而忽略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   有时候,我们本想锦上添花,却演变成雪中无炭,为了整体出彩,而淡化了关键局部,最终事与愿违,劳而无功。   我就曾屡屡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刚刚做业务时,为把客户服务好,会精心设计送单的过程。   送保单时,选用上好的文件袋、写上几句祝福、附上精心挑选的小礼品、条款介绍、理赔流程图、干净整洁的名片也必不能少。   除此以外,开场白、upsell话术(二次销售)、收尾,都会提前过一下脑。   坐了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达客户公司,一翻包,我去,保单没带......   后来做了培训师,为了把课程设计的生动有趣,运用很多辅助材料:   手机投影器、魔术道具、记分卡、耳麦及连接器、微型摄像机、移动WIFI、翻页笔......   可第一次正式培训,就摆了一个大乌龙,到了现场后才发现,我去,笔记本电脑没带,课件和材料可都在里面啊......   还好是在深圳本地,离开课还有两分钟时,小助理风疾火燎的给我送到。   把笔记本递给我时,她用食指指向自己的脑袋,做搅动状,意思是我的脑子里都是浆糊。   03:
  当关注的对象太过分散和琐碎时,人的大脑确实会像一团浆糊,梳理不清最关键的是什么。   要知道 ,注意力如同一台内存有限的微式电脑,每添加一个事项,就如同添加了一个变量,消耗的计算能力也会呈指数级增长,当变量太多相互干扰时,"宕机"就不期而遇了。   所以,处理复杂事情,反而要采取一种简洁的思维。你只需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做这件事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什么?   哪些手段只是让实现目标的过程看起来更完美?   我有没有陷于手段的迷惑,使它变成了目标的化身?   当你能想清楚这些问题,就能死磕那些关键局部,而不会沦陷于旁枝末节。   04:
  然而,"死磕关键局部"的真相不仅于此。   如果你想与我在思想的隧道中再走一程,我会告诉你"死磕关键局部"的背后,是化繁为简、少即是多的人生智慧。   在林林总总的投资概念中,巴菲特只遵循一种简单的方法:"价值投资";   在与希拉里的宣传大战中,处于劣势的川普哥,没有像对手那样"大众传播",而是聚焦真空地带,比如海地移民的居住点、黑人聚集地、以及希姐反对者居多的区域,进行点对点的精准宣传;   台湾作家何飞鹏在《自慢》一书中告诉你:   职场上,你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像日本大厨那样具有"自慢"料理,也就是拥有让对手退避三舍的拿手绝活,即可独步江湖;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中讲到:   未来没有边域的世界中,从始至终沉浸于一个领域的专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在当下的互联网市场,你也能够观察到一种现象。   那些核心地带的创新,都会被头部公司迅速"吃掉",而聚焦在边缘地带的垂直领域,才能有生存空间。   这些似乎都在诠释一条简单的实像:   胜败的逻辑,也许从来不是总体上强弱的对比,而是关键局部的实力较量。
网站目录投稿: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