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受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约束,垄断信贷收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商业银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面临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情况的影响,提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有效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盈利 利率市场化是国家推行的由商业需要来决定利率的高低以及存款利率无上限的一种金融改革。这种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基准利差收窄、风险大、运营效率低等,还要受到宏观经济和国家金融改革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大打折扣,本文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 一、什么叫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控制脱离中央银行的调控,而是由市场根据市场经济下资金的供应和需求,按照一定的定价机制而合理调配利率定价的一种金融模式。市场利率化的推行并非是绝对自由、完全脱离中央银行的控制,它仍然由中央银行进行间接控制。中央银行进行间接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进行制定一系列利率政策、保证基准利差等,形成以市场经济的供求为主、中央银行调控为辅的利率形式。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需长期进行、逐步前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基准利差,逐步开放存贷款的上、下限。市场利率化是由国外引进的一种经济体制,它经过长期的适应与发展,被中国逐步引用,应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宏观经济和金融模式的调控下,逐步发展、稳中求胜。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双面性的,既有有利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它对于银行的转型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会使得银行面临基准利差变窄、总体贷款增速降低、风险增大等问题。 1.基准利差收窄下的盈利水平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使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变窄。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率差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如果利差变窄,则会严重打击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基准利差的收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存款利率的上升和贷款利率的降低。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随不同的阶段而有一定程度的浮动。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初期,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扩张,但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调控借贷结构而无法提升贷款的价值,不能提升借贷利率而导致盈利水平下降。当利率市场化执行到一定程度,盈利水平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不会出现下降。长期的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能在存款和贷款的基础上稳步发展,盈利水平随经济周期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经调查显示,2008年和2012年,在利率市场化经济模式的推行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下降明显,而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年份中,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推行利率市场化,必须选择经济稳定时期推行,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2.贷款规模加大,贷款增速降低 利率市场化推行之后,由于存贷款的利率差变小,而导致盈利水平下降。商业银行为了克服这一现象的发生,便会使借贷的规模变大,增加高收益但却高风险的贷款。但这种方式在整体市场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将会变得步履维艰。商业银行虽增加了贷款规模,但市场经济下的整体贷款增速普遍降低。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由于我国将会步入经济结构转型的时期,所以理所当然的应该放慢经济脚步,这既符合时代经济特征,又是经济结构变化必须放缓的过程;第二,由于股票融资和债券发行规模的逐渐扩大,这两种非信贷融资将会一定程度的取代部分银行的信贷融资,非信用融资途径更能满足大型企业的资金需要。 3.风险增大 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要承担的风险普遍上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银行提高借贷规模,采取高风险、高收益的手段进行盈利,将会使信用风险增加。为了增加银行的盈利,一些商业银行可能会降低贷款的标准,这会造成一些信用不足的企业进行贷款,从而严重影响了贷款的信誉度,使得信用风险增加。借贷利率的增加,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管理能力,将会造成资产的质量下降。第二,由于利率的上下浮动,使得利率风险增加。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会使得银行反复调整借贷利率,由于利率的不确定会造成高的利率风险。大部分银行的客户也会根据商业银行的利率调整水平进行融资和负债,在低利率时多融资或者在高利率时融资,低利率时进行还款,这对商业银行极为不利。第三,存款的不稳定,导致了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于对利益的追逐,会使得投资的渠道增加,导致资金在银行间或者银行和市场间反复流动,造成资金储存风险增加。 4.定价能力不足 银行注重定价能力的培养,定价能力对于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合理定价至关重要。利率市场化的实施会使得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开放,这需要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提高。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升存款定价能力较为困难。存款定价主要依据中央银行的利率,定价具有简单性、统一性,但缺乏科学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银行的存款定价能力。第二,需要提高贷款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以后,商业银行从低风险、高资产质量逐步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贷款模式,这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资金流动风险,尤其对于一些中小型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盈利,利率市场化的推行降低了基准利差,会对这些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打击。如果定价能力不足,将会使它们面临倒闭的风险。第三,市场利率定价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提高制定最优化利率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合理运用大型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价中的领导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发展对策的建议 1.增加非利息收入 对于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基准利率差收窄,而大部分中小型银行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利息,为了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降低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增加盈利的途径,降低利息收入,增加非利息收入。增加非利息收入的途径主要是开展金融创新,与国际进行合作,扩大经营范围。拓展盈利渠道主要是在进行传统借贷方式的同时多寻求多种途径同时进行,减少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值,增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减少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冲击。 2.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风险增加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大大不利,只有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使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站稳脚步、拥有一席之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应注重根本问题的解决。首先,商业银行应减少高风险、高收益的盈利手段,杜绝借贷给一些非信用企业,降低信用风险;其次,减少利率的多次调整,降低利率风险。应使利率固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防止银行客户从中钻取漏洞,降低银行的盈利水平。最后,应保证存款的固定,可以采取提高一定的存款利率来固定存款资金,防止资金的流动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3.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合适的定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提高利率定价也从提高存款定价能力、贷款风险定价能力以及市场利率定价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提高存款利率定价能力需从资金的供应、需求以及资金成本的深入研究进行,还要了解市场经济动向,改变以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为依据的单一简单的模式。其次,银行应根据存款利率和市场经济对贷款利率进行合理的定价,防止因定价不当而造成借贷风险。商业银行应杜绝高风险、高收入贷款的途径,这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和盈利状况大大不利。最后,商业银行应利用大型银行的带领作用来确定最优化市场利率,防止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受到过于严重的冲击。 4.在合适的时间段推行 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并不一定会对商业银行盈利造成严重的打击。由于利率市场化受宏观经济的调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经济的稳定,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差,如果利率差越小,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越不利。因此,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在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应选择经济结构稳定、经济模式的增长迅速以及经济繁荣时期进行,以防止利率市场化的推行造成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营。 综上,本文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深入了解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市场利率化在我国已经推行但其制度仍不够完善,在发展初期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如果整体进行把握,市场利率化的利大于弊。市场利率化的推行跟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如果选准时机,能在不影响盈利的情况下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利率市场化进程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问题探究[J].中国市场,2015(30):64-65 [2]周万阜,高乃新,祁建英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5):45-50 [3]王浩然.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