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由于土豆歉收。发生了大范围的饥荒。为了躲避这场灾害,大批的爱尔兰农民开始迁往美洲。于是,爱尔兰民族古老的文化开始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年的10月31日,当爱尔兰人按照古代凯尔特人的习俗庆祝万圣节时,其他移民也争相效仿。因而。具有典型美国特色的万圣节开始形成。美国的万圣节也像这个国家一样。融会了多民族多种族的文化背景。现在有关万圣节的庆典活动便是多种文化的混合。 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古代凯尔特人的桑巴因节。他们留下的种种关于黑猫、女巫、恶灵以及死亡等的传说构成了今天万圣节的主题。吃苹果或玩咬苹果的游戏以及烧坚果,这些都是源于古代罗马人对波摩娜果树女神的崇拜:而幽灵、骨古骸、头盖骨等则是万灵节这一纪念死者的节日的产物。除此之外。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民族的巫术文化也对这一祭奠鬼神的古老节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说万圣节不是商业炒作的产物。而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宗教节日,但在美国。商家的大肆宣扬显然推动了万圣节庆祝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每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各商家之间便拉开了商业大战,竞先争抢商机,早早地将万圣节的化装服以及各种各样的节日装饰品推上市场。 供消费者选择。各大公园进行以鬼神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如"鬼屋"等。 咖啡屋等娱乐场所更是装扮一新,吸引爱热闹的年轻人前来举行万圣夜晚会。据美国万圣节协会统计。万圣节应景商品的销售总额达到了50亿美元,仅次于圣诞节,而且还在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对于孩子们来说,万圣节前夜,穿上稀奇古怪的装束,跑到别人家里去。只要说一声"不给糖就捣蛋"便可以弄到糖吃,这样的开心倒是可以与圣诞节媲美。所以,有人说在美国。万圣节是一个黄色加黑色的"圣诞节"。黄色自然是指这个节日庆丰收的一面。而黑色则是指其鬼怪的一面。不给糖就捣蛋几个字便道出了这一节日的精髓,倒是一条非常精辟的归纳。 万圣节流传到美洲以后,便不再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节日,而是一个举国欢庆、人人开心的日子。10月初,万圣节的各种庆典活动就拉开了帷幕。到了10月31日的夜晚,即万圣节前夜。整个节日的活动则达到高潮。这一夜,小孩子们穿上各种各样的化装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鬼脸杰克灯,挨家挨户叫嚷着"不给糖就捣蛋"。而大多数主人总会准备上一大堆的糖果。笑脸迎接这些天真可爱的小客人。因而万圣节一度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在大一些城市里,穿上化装服的孩子们与家长们一道:早早地聚集在商业大街。许多商店和公司为孩子们开展晚会,并有礼物赠送。十几岁的孩子们可能会更加喜欢学校里的化装舞会。他们希望自己的化装服越奇特越好。 二战以后,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加入到万圣节的庆祝活动中,小孩子们尤其喜欢不给糖就捣蛋这一娱乐活动。 万圣节前夜开晚会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起来。许多人在自己的家中举行各种主题的晚会。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闹一番。不过。现在万圣节最热门的活动大概要数万圣节前夜的化装大游行。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举办这样的活动,男女老少穿着化装服。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游行展示。他们有的装扮成历史人物或政治人物的样子,更多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的造型。活动每年都评出最佳化装奖,由于设有高额奖励。参加比赛的人无不尽力发挥,以精彩的鬼装把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因而。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大人,万圣节前夜装神弄鬼、人鬼同乐,这样的狂欢之夜一年也只有这么一回。 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万圣节前夜,美国的孩子们流行一种"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 Treat)的游戏。太阳刚一落山。各家各户的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换上早就准备好的化装服,戴着鬼脸面具。背上一只标有"不给糖就捣蛋"字眼的袋子。成群结队。高高兴兴地来到邻居家门口,大声地喊道,"不给糖就捣蛋"。这时候,大部分人家都会打开大门。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或小礼物送给孩子们。孩子们将糖果等放在口袋里收好。又兴高采烈地向下一个目标奔去。如果有人不慷慨地招待他们。孩子们就会说:不给糖就捣蛋,那好,我就捉弄你。于是,各种花样的恶作剧便开始了。有的在别人的窗户上涂上肥皂。有的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还有的把别人的汽车轮胎的气放掉。如此种种。恶作剧一番便扬长而去。而不用担心遭受惩罚。这就叫做"不给糖就捣蛋",意思是说,你不款待我,我就捉弄你。这是孩子们万圣节前夜的特别权利。 在美国,"不给糖就捣蛋"是万圣节前夜孩子们的传统节目。这一风俗也是从古代凯尔特人那里发展而来的。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现在的"不给糖就捣蛋"成了几种古代风俗与现代生活的混合物。关于"不给糖就捣蛋"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有很多相似之处以下几种是比较常见的。 不给糖就捣蛋一说是起源于爱尔兰,古西欧时候的爱尔兰入相信仙子们会在万圣节前夕出来戏谑人类。因而人们便"设宴"款待仙子将食物或牛奶放在自家房子的阶梯上,这样仙子就会保佑房子的主人来年交好运。而且,据说这一夜,鬼魂也会群集于居家附近。于是人们就自己扮成鬼魂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魂离开。以免他们作恶。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屋前院后摆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这样他们就不会伤害人类或牲畜。后来款待鬼魂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现在鬼魂的角色就由化装打扮的孩子们来替代了。 当天主教在爱尔兰流行起来以后。一种叫做搜灵的风俗也相应地诞生了。每年11月2日这一天,一些基督徒们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挨家挨户乞讨灵魂蛋糕。它是由面包加一些葡萄干做成的。据说,施舍的人给的蛋糕越多,乞讨的人为他做的祈祷也会越多。这样就能保佑和祝福施舍人死去的亲属。在他们看来,人死了以后,头一年得呆在地狱的边界。而陌生入的祈祷则会使那些亡灵尽早地踏入天堂的大门。 另一说是在古代欧洲。当旱灾或病灾侵袭时,人们便戴上可怕的面具,试图吓走那些给他们带来厄运的魔鬼。中世纪时,人们穿上化装服游行,挨家挨户地表演。然后问主人要啤酒和小吃作报酬。那时人们认为。如果主人吝啬的话就会遭厄运。那些游行的人会回过头来恶作剧,狠狠地将吝啬的主人整一番,这便是不给糖就捣蛋的由来。 1605年11月5日,英国有一个叫盖伊·福克斯的人想用火药炸毁议会。结果被抓住。阴谋未能得逞。但自此。英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盖伊·福克斯日。这一天。人们将他的头像丢到火里烧掉。小孩子们则穿着破衣服问陌生人讨钱买烟花爆竹。后来,这一节日便与万圣节的一些庆典风俗融合在一起了。这一点倒也不奇怪,因为这两个节日相隔仅几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