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摘 要: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应有之义。公共基础课教师是职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举措三个方面,分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阐释了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 师资队伍 建设
  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一批批高素质的优秀劳动者从职业学校毕业,在服务业、制造业中崭露头角,有些甚至成为行业状元、大国工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关键是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由专业课(包括专业技能课、实训课)和公共基础课两大类组成。在技能大赛争金牌和"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各职业学校对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达成普遍共识,但在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上却是止步不前。
  一、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基础课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公共基础课教师普遍缺乏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职业的了解,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专业脱节、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脱节。公共基础课教师都是从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完成大学学业,然后通过各类选拔考试走上讲台的。他们受普通教育的影响极深,习惯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对所在职业学校的各类专业很陌生,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也不尽了解。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引入专业元素,很难体现公共基础课的职业实用性。
  2.公共基础课教师编制不足,队伍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培养性
  近年来,不少职业学校都将每年仅有的编制额留给专业课教师的人才引进上,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缺口则采用学科转行改教和合同聘用制的方式来解决。有些学校公共基础课聘用制教师的比例已超过50%,这批教师的流动性极大,中长期及以上的培养计划难以实施完成。即使培养结出了硕果,也极有可能是替他人做嫁衣,所以学校对这一类教师的培养积极性并不高。转行改教的老师往往因为专业基础不扎实,且因职称评定等原因,对新转入的学科多为敷衍应付,没有进一步钻研提升的内在要求。
  3.公共基础课教师普遍缺少成就感,自我成长的方向不明
  中考和高考的成绩榜使普教的教师们有了明显的标杆;一块块技能大赛金牌和一例例 "一着鲜吃遍天"成功就业案例,让专业课教师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那么,公共基础课教师职业成就的显性标志在哪里?答案是几乎没有。职校生入学时,公共基础课的学业水平往往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有些学科甚至是大面积不及格的现状。教师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似乎杯水车薪,考核下来还是"红灯"一片。在学生看来,公共基础课不能教给自己立足社会的看家本领,远不如专业课上学的东西来得实用,造成其主观上轻视公共基础课,学习上得过且过,难以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成就感的长期缺失,挫伤了公共基础课教師积极性。
  4.职业学校系部制二级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学科教师间的教研氛围
  目前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实行了系部制二级管理模式,公共基础课老师被分散到各个系里,原有的教研组虽然存在,但教师很难聚集到一起。不少职业学校还有若干个校区,教师们想搞一次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都找不到统一的时间和地点。有些平行班级较少的小专业,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只有一位老师,遇到教学上的问题几乎无人可商量。平时的备课、上课也都是单打独斗,彼此间没有对比、没有分享、缺乏竞争、缺少互补,自身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5.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进修的机会偏少,尤其是高规格、高层次的培训
  公共基础课教师,尤其是刚进校的青年教师,他们中多数是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要求也很强烈。在知识飞速更新的今天,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入职后继续进修、岗位培训、回炉深造等途径来完善自我。但在重专业知识、重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他们培训进修的机会较少,级别也不高,而且偏科现象很严重。如英语学科的教师尚有较多出国进修的机会,一些刚进校门才两、三年的新教师就被送出国进修读研。而其他学科的教师,即使工作至退休也不可能获得出国进修的机会。
  二、职业学校加强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整个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专业课、技能课受到何种程度的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师在整个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始终都会占有相当的比例。若这一比例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势必会导致整个师资队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均水平的下降,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育人水平会直接影响职校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全日制寄宿制管理模式,在校时间长,远离父母,对学生的管理职责大部分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专业课开设的较少,绝大多数班主任由公共基础课教师担任,他们的教育能力的高低、教育方式的正误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水平、心理健康、思维方式和交往能力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就业及社会化进程。
  3.公共基础课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职校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继续升学
  公共基础课学习的都是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认知,公共基础课学好了,可以为其他所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一些专业课之所以学得吃力,其根源是数学基础薄弱,要从数学公式开始学起。一些学生读不通专业课教材上讲的那些概念、结论,是因为语文基础太差,理解不了书上的那些文字,甚至连断个句都困难。
  目前,不少职业学校都开通了"3+4""5+2"、成人高考、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的途径,以构建职校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所有这些升学途径都不是无门槛的,各类入门考试中都会涉及公共基础课程。如果这些学生将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在校期间的公共基础课学得是否扎实就更为重要了。
  三、加强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的举措
  1.改变观念
  走出重视专业技能的掌握,轻视综合素质的养成;重视学生眼前取得的成绩,轻视未来后续发展潜力的误区。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学生就业要有一技之长甚至是一专多能。因此,从学校到教师、到学生、到家长,关注学生专业课学得怎样,专业技能达到什么等级,这本身并没有错。专业建设、专业课程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在各级各类教学检查、质量验收中总是作为硬性指标,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职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分期分批去培养教师,也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出现以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代替整体师资队伍建设的局面,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必将成为职业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反过来影响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
  2.完善制度
  构建一整套能推动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成长的有效机制。有激励作用的制度,能够引导教师向着学校既定的方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应该根据教师多元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包括入职培训、在岗进修、骨干教师的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名师培养、下企业实践、学位学历攻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出台既能体现共性,又能体现差异性的奖惩考核办法,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当然,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教师工作的复杂多变性,这些制度必须时时得以更新完善。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由规模扩张时代进入内涵发展时代。学校应根据每位教师的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给他们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之路,尤其是青年教师。同时每五年,还要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差异特点,制订培养计划,不断调整培养方向。
  3.立足课堂
  以课改为抓手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教材、教法已不能适应"00"后学生的需要。教师个人的成长更多地要通过课改教学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反思、收获、总结。近年来,随着一波又一波课改浪潮,老师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胆子大了、束缚少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基础课教师推出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情境体验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课改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各类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績,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学校主管部门要适时而动,加强指导,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办法,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外部环境和物质保障。
  4.开展各类培训
  通过梯度培养建立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在职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最常态化的方式。这些年,职业学校的在职培训主要有学历学位的攻读、地方职研室组织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市局组织的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省厅组织的省级骨干教师、技能大赛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专业教师培训、出国培训等。在所有这些培训中,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机会并不多,而且往往集中在市级培训这一层次。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可以由教学科研部门出面联系地方院校,组织校本培训、学科培训。通过校际间的交流,拓宽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视野,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途径,给公共基础课教师提供出国短期培训的机会。同时,培训要讲求效率。要多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名师开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际操作范例的讲座;要多进行同类学校间、同学科间、同专业间能互通有无的交流观摩;要多请真正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领导介绍先进教育观和职教新动态。
网站目录投稿:雁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