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沙俄的"大帝"彼得一世(1672年~ 1725年) 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俄罗斯帝国皇帝,著名的军事统帅。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夫之子。10岁时与异母兄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伊凡的姐姐索菲姬摄政。少时酷爱军事游戏,后来即以游戏的小伙伴为基础组建"少年军",编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兵团和谢苗诺夫斯基兵团。这两个兵团发展成了俄国的禁卫军。1689年,他率"少年军"平息了索菲姬策动的射击军叛乱,把索菲姬关进修道院。1695年,率军 3万远征士耳其的亚速,因没有舰队配合而失败。他接受教训,迅速建立起俄国历史上第一支小型江河舰队。1696年第二次远征亚速,在舰队配合下终于夺占该地。 1697年,彼得以化名随俄国庞大使团去西欧考察,学习造炮、造船和航海技术, 1698年夏仓促回国,镇压了射击军的叛乱并将其解散。此后,他效法西欧发达国家,实行全面改革:在政治上,取消领主杜马,废除大教长,设立枢密院,打击保守势力,甚至不惜处死皇太子,加强以沙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发展工场手工业,振兴内外贸易,挖运河,开商埠;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统一编制,建立由步兵、骑兵、炮兵和工兵组成的正规陆军,扩建海军,开办军事学校,聘请外国军事专家,规定贵族子弟必须经军事学校学习和士兵锻练方能晋升军官,注意破格选贤任能,设立陆军院和海军院,以统一指挥,实行军衔制,设置勋章和奖章制度,制订陆海军条令。同时,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重点是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为集中力量对付称雄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的瑞典,彼得一世在北方先后与萨克森选帝侯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丹麦国王腓特烈四世建立北方同盟;在南方与土耳其签订和约,以避免两线作战。1700年 8月对瑞典宣战, 11月,俄军在纳尔瓦初战失利。因此,他进一步实行军事改革,发展军工生产。1701~1704年,利用瑞军主力陷入波兰之机,率军向波罗的海沿岸进攻,占领诺特堡、尼延尚茨、纳尔瓦、伊万哥罗德等地。1703年起,在涅瓦河口建新都圣彼得堡。1706年 9月,波兰国王退出反瑞同盟,形势变得对俄国不利。彼得一世遂转入战略防御,指挥俄军实施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小部队不断袭扰、消耗和疲惫瑞军。1708年 10月,率俄军在列斯纳亚附近歼灭勒文豪普特指挥的瑞典援军9000余人。1709年 7月,在波尔塔瓦之战中,以伤亡4600人的代价歼灭瑞典军主力 3万余人,扭转了战局。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千余人逃往土耳其。 土耳其对俄宣战后,彼得一世于 1711年夏率军南征土耳其,在普鲁特河畔陷入士军和克里木军队的重重包围,后因弹尽粮绝,被迫求和,以归还亚速、允许查理十二世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土耳其停战言和。随后,他又发起对瑞典的进攻。1714年 8月,率俄国舰队前卫在汉科角海战中打败瑞典舰队。1721年 9月,与瑞典签订《尼施塔特和约》,夺取大片土地,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由于这一巨大胜利,俄国枢密院封他为"大帝"和"祖国之父",并将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722~1723年,他率军入侵波斯,夺取了里海西岸和南岸部分地区。此外,在远东继续扩张,侵占堪察加半岛和干岛群岛。晚年曾企图侵占中国长城以北地区,因力不从心而未能得逞。1724年秋,在芬兰湾河岸跳进冰冷的水中抢救落水士兵,后染病不起,于次年 2月 8日病逝。 彼得是俄国历史上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对内实行改革,对外进行扩张,使俄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内陆国家急速崛起,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他治军严明,选贤任能,爱护将士,在作战中主动进攻,慎重决战,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以致多次反败为胜。他的一生对俄国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