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识人五要


  1.平居时与谁亲近2.富裕时与谁共享3.达显时举用何人4.是困苦时何事不为5.穷乏时是否苟取。
  ★1、居视其所亲,
  释义:根据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来判断其品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身边都是狐朋狗友,那么他自己也必定志趣低俗。一个人身边都是积极进取的朋友,那么他自己必定志向远大。一个人身边都是正直勇敢的人,那么他自己必定也是有正义感和果断的人。观察一个人的层次如何,只需观察一下他身边朋友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经常和品德高尚的人亲近,那么这种人可以重用;如果一个人总是喜欢和小人为伍,那么这种要小心提防,不可重用!
  
  ★2、富视其所与,
  释义:根据一个人富贵后支配自己财富的方式就可以判断其品质。如果一个人富贵后,自顾自己享受,满足私欲,说明这种人比较自私和贪利,这种人不能重用;如果一个富贵后,能去做善事,接济穷人,甚至对于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拉一把,说明这种人能够心怀天下,为富而仁,这种人可以重用。
  ★3、达视其所举,
  释义:根据一个人身处显赫地位时,选拔部属的方法,就可以判断其品质好坏。俗话说"臭味相投",一个内心虚伪的人,必然喜欢提拔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所以我们如果看见一个人所选拔的都是狡猾奉承的小人,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人品也卑劣。如果一个人所选拔的大多是有才能、有品德的贤人,说明他自己也是比较明智和贤德,这种人就可以重用。
  
  ★4、窘视其所不为,
  释义:根据一个人处于困境时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判断其操守如何。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人身处穷困时,越来看出一个的品质。一个人穷困时,不能坚持原则,出卖良心,做过苟且之事,说明这种人不能重用。他们可以因为利益而变节,也可以因为利益而出卖你。一个人如果能够在穷困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说明这种志向坚定、品德高尚,可以堪当大任!
  ★5、贫视其所不取。
  释义:根据一个人在贫困潦倒之际时,是否取了不义之财,就可以判断其品质。在金钱面前,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品质,自古至今,都是如此。特别是一个人贫穷时,面对金钱的态度,更能试探出他的人品。如果一个穷人取了不义之财,喜欢占小便宜,这种人不可重用;如果一个人穷人不为金钱所动,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明这种人可以堪当大任!
  综上所述,观人有五法,特别是观察一个比较熟悉和亲近的人。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有时看他如何使用财富,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从这五个方面就可以大概判断一个的品质如何,是否可以重用!
    郭嘉识孙策:孙策为人张狂,处事轻率,甚少戒心,这是他致命的弱点。为人处世中有娟狂之像,娟狂之态,不忍别人就会看不顺眼,言谈过于狂妄,别人就会记恨在心。
   曾国藩言谈识陈兰彬,刘锡鸿。他认为刘锡鸿这个人看起来一脸抑郁不平之气,将来很可能不得善终。陈兰彬这个人看起来气息沉着一些,但是因为他过于正直,不肯随俗,且为人处事勇气不足,终无大的建树。
  纯讦之人才会揭人隐私,不能公正的处理事情,这种人看起来似乎很正直,其实是利用揭人之短达到个人的目的,唐代李林甫就是一个纯讦之人。
  李世民评价隋文帝杨坚"不明而喜察",不明就觉察不到那些奸邪之人的行为和妨碍政治的不变措施,喜察就好怀疑别人,所有事情靠自己决断,而不依赖群臣,天下如此广大,不得不日理万机,就算日夜劳苦耗神,怎么能做到每件事都正确呢?群臣既然了解了隋文帝的独断专行,就不敢对处理不当的事情提出意见了,所以隋朝二世而亡。
   鉴定人误食的七种谬误分别是:1.察誉有偏颇之妙2.接物有爱正之惑3.度心有小大之误4.品质有早晚之疑5.变类有同体之嫌6.论材有申压之诡7.观奇有二尤之失。
  所以会在鉴定人物才性时出现这七种错误,其根本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只信耳,不信目,人云亦云,不经过自己的分析。二是夹杂个人主观爱恶,而不作客观冷静评价。一般人都喜欢与自己内心相同的人,厌恶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三是只看表面现象,不做深入了解。四是只作片面观察,不做全面分析。五是静止地看待问题,不考虑事物的发展变化。六是出于私人的恩怨,有意夸大或贬低对一个人的评价。七是一般受自己的思想视野的限制,无法了解有特殊才能的人,或超过自己的人才。
   察誉有偏颇之妙,是指我们认识一个人,很容易被传闻的内容所误导,产生与事实不相符的偏差,这是识人时常见的第一个谬误。但道听途说的消息只能提供参考,不能百分之百相信。我们要在"察"与"试"两方面都下功夫。察是查证,当我们听到若干传闻以后,认真加以追查。弄清事实,以确定其真假。试是测试,试用,只有这样才可以辨识人才。
  " 接物有爱恶之惑"也是识人的一种谬误,人人都喜欢善良的人,讨厌邪恶的人,但是由于人性好恶,主观看法的误导,往往会产生善意对待邪恶的人,疏远善良人的反常现象,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有时我们看到邪恶之人的长处,因而对他有好感,而有时我们却看到善良之人的短处,因而对他嗤之以鼻。
   "度心有小大之误",是指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的志向和修养时,经常发生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错误。
  一个人成功的早或晚,与其智慧成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有的人智商开发早,有的人智力到晚期才得以发挥,假如我们以早成而怀疑他晚智(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或从晚成而怀疑早智,认为长大之后有成就者,小时必定平平,都会产生识人的谬误,也就是所谓的"品质有早晚之疑"。
  偏才之人只赏识与它们材质一样的同体人,然而同体的人并非就相安无事,他们彼此之间仍然矛盾重重,当彼此实力悬殊时,互相依赖合作,共同对待不同体的人,当彼此实力相当时,成了水火不容,斗争激烈,这就是"变类有同体之嫌"。
  客观环境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在识人过程中,仅从事业成败情况来衡量,或说成功者会有才能者,失败者为无能者,就陷入了"论才有申压之诡"的谬误中,因此必须比从质性、情势、机运等主客观因素中去综合衡量评估,才算公正合理。
  " 二尤"之人指"尤妙"和"尤虚"之人。一般来说,识人都是从外在的表现,知其内心世界去从外在的声音、行貌、举动的等来研判内在的质性和情感。但二尤之人与众不同,从其外表根本看不出内心的质性。尤妙之人有真才实学,大智若愚,外表看来平平常常毫不出色;尤虚之人,一表人才,能言善道,可是一肚子草包,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无学问的人,我们要注意,不能被其表象蒙蔽。
  相人主要在于观察人的内在气质及其外在表现,并非是以貌取人。
网站目录投稿: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