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水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脾肺肾尤其是脾阳的温煦。 若脾因阳虚而运化失职,上不能输精以养肺,下不能助肾以制水,则水湿停滞而为患。 若三脏阳虚,会使气化失常,水液的排出便会受到影响,发生潴留。 五苓散是汉代张仲景大师用以治疗气化不利所致的蓄水诸证。经方名家黄煌教授认为:只要是体腔内积液,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肝硬化腹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羊水过多等,都有用五苓散的机会。 组成: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方中猪苓,不仅渗湿气,利水道,还甘淡渗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不仅能除体内之湿,还能除皮肤之湿。 泽泻为利水第一良品,能宣通内脏之湿。与猪苓合,利小便清湿热,又能去肾与膀胱浊水。同时,泽泻着重于祛内在之湿,猪苓着重于外在之湿。 白术为健脾补气要药,辛能行气,苦能燥湿散寒散结,能去脾胃之湿,将水湿气化为津液,让人体利用。 茯苓为健脾利水消肿之要药,能将不能气化的水湿也就是废水从二便而出。 上四味药相配,不仅补益肾与脾阳,更从多角度达到运化水湿的目的。 不过它们的出场,就像拿到手中的信用卡,还需一个激活码,整个方子才能运转起来。 桂枝便如那个激活码。其性辛温助阳,善祛风寒,温通经脉,能像个小太阳般将水湿气化。助茯苓猪苓们通阳化气,加强肺脾肾的排水利湿能力。 难怪此方临床运用颇广,评价很高。 此以古代所称悬饮之病为例,来见识五苓散的神威。 悬饮,所谓悬,自然处于高位,是由于人体气化失常而致水湿停留于肋间造成。颇似现代医学所论述的"渗出性胸膜炎"。 典型病例: 宋XX,女,60岁。患悬饮一个月,胸满、喘促不得卧。 诊时见:患者年过六旬,面色恍白,身形虚羸,端坐呼吸,咳喘频频,心悸汗出,语言低微,数日未进饮食,故未能解大便,小便也极少,状如浓茶色。右胸呼吸运动消失,叩之浊音。下肢浮肿,按之凹陷。苔白腻,舌淡红,脉数无力。 以上证,主要因胸腔大量积液,压迫肺脏,影响了肺的正常呼吸功能,而出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不得平卧等。为三脏阳虚,运化受到影响所致,而水饮又为阴邪,在治疗方面需温运脾阳,健脾利水。 用五苓散加味桑皮杏仁木通,共同健脾利湿,通阳化气,达化气行水之功。 服药二剂后,小便大增,这是患病以来首次利尿,胸水吸收大半,精神顿增,食欲好转,呼吸渐次平稳。继以原方服用,服五至六剂以后,症状好转,夜间能平卧,不咳、不喘。再投以补脾利湿之剂,缓补而病好。 患者在服中药之前,曾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渗出性胸膜炎"。最先给予胸腔抽液,但随抽随生,抽后不过数日即复如前。这是胸腔抽液的弊端,而五苓散加味,从患病的根源上抓起,对症用药,得以阻止病症复发。 一个问题:五苓散之如何制作服用? 五味药捣为散,每次服6-10g。也可用水煎作汤剂。服后多饮热水,以令微微出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定夺。此方亦有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