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部分彝族地区不过火把节的原因


  贵州地区是乌蛮的主要活动地区,古"夜郎"与今天的凉山彝族"依诺"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与今天的贵州彝族也有重要渊源关系。因为"夜郎"属乌蛮系统,它崇尚黑崇尚水,所以贵州地区古称"黔","黔"字在古汉语里是"黑"的意思,即古代以黑自称的乌蛮彝族在其地居住,所以其地名才取为"黔"。"乌"
  其意为"黑",以乌构成的水名"乌江",也是同"乌蛮"居住在那里有关。总之,贵州地区以"黔"和"乌"构成的地名、水名与古代乌蛮系统的民族居住在那里有关。直到汉朝时"夜郎"及其邻属逐渐衰落,中原王朝进行大规模军事拓边政策,致使当地原居民大量迁徙。
  乌蛮系统的彝族包括贵州部分彝族、四川依诺支系彝族,其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崇拜水崇拜月亮,与白蛮系统的彝族崇拜火崇拜太阳形成鲜明地对照。
  乌蛮系统崇拜水崇拜月亮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是人们不注意而已,在彝族历史文化现象中是存在的。由于乌蛮系统文化不像以火把节为代表的白蛮系统文化那样直观,有影响力,所以一是过去研究介绍的少,二是火文化把水文化湮没过去了。近年来才引起有关学者的注意。并有零星的介绍材料问世。
  "水"分为"智水"和"愚水"的观念就是认为水将人和动物分别开来的认识世界观,是一种朴实的水自然崇拜的现象。彝族水神话传说中说道:远古很多动物都会听人话,人们说什么它们都听得懂,没有什么秘密可保守。人类也就很难驾驭动物,人们只有借助于水来治服这些动物,从而来控制动物界。
  我们认为今天的彝族"依诺"支系与古代"夜郎"有直接的渊缘关系,而"夜郎"属乌蛮系统。乌蛮以黑为自称,崇尚黑崇尚月亮,以水崇拜为其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
  "夜郎"留给我们今天作为其文化现象的主要证据是"竹王传说"。
  (华阳国志·南中志》:
  有竹王者,兴于遂水。有一女子烷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人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夜郎者,初有女子洗于逛水,有三节大竹流人足间,闻其中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样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侯缓。后遂杀之。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立为后。
  有关彝族普遍以竹为祖灵牌的现象是与"夜郎"的竹王传说有内在联系的,在以往的不少文章中已作了大量的介绍,这里从略。
  20世纪60年代社会科学院有关人员的彝族族源方面的社会调查资料中也涉及水与彝族族源的问题。
  云南新平县彝族在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有"祭月"之俗。
  中秋节,彝语称"尼日莫汝何托",即月亮的生日,夜晚,各家各户蒸制月糕,做酸把把,煮各类青豆,摘来各种瓜果,献祭月亮。全家团聚,共赏明月。((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
  以上这些民间传说在彝文文献里都可找到,例如(勒俄特依)中就有雪变成有血的六种无血的六种的记载。也有人类起源的如彝藏汉同时起源于竹的记载,兹不赘述。
  彝族的水崇拜,追溯其原始形式就是对月亮的崇拜。
  月亮在日月星辰中的地位仅次于太阳。但日神与月神观念产生孰先孰后,却有不少争议。19世纪形成的以缪勒为代表的太阳神话学派,认为太阳崇拜是最早的崇拜,一切神话都渊源于太阳神话。而20世纪初形成的太阴(月亮)神话学派则认为,月亮是形成神话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所有的神话都是由发光天体产生的,发光天体神话的本原自然是太阳神话和太阴神话,这集团又主张神话的主体是源于太阴(月亮),太阳是太阴后期而产生的神话对象。
  从彝族的人类起源神话传说来看,一般都把太阳神话和月亮神话两者相提并论,特别是支格阿龙射日月的神话中说到远古有六个太阳七个月亮,结果射下五个太阳六个月亮,天空中只剩一个太阳一个月亮。
  从彝族先民对宇宙的认识来看,天为白、太阳为白,天为父、日为父;地为黑、月亮为黑,地为母、月为母。认为两者相互依存,缺一方都不成,所以在彝族《宇宙人文论》中特别强调清浊、白黑的世界本源论。太阳给人类带来火—光和热,月亮给人类带来水—血和气。所以彝族传统观念特别是在彝文文献中将精液说成血,又把血说成水,而水又认为是清气和浊气形成的。从彝族的太阳神和月亮神的阐述中来看,太阳神和月亮神观念可能是同时产生的。它们一个在白天出现,一个在晚上出现,像是轮流值班似的。而且,它们都会发光,尽管两者光的性质完全不同。原始时代的人们不知其奥秘,创造了众多的日月神话,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关于日月的神话,而且大多数神话都是日月相连,或把它们说成是姐妹,或说成是夫妻。神话是人们意识的反映,既然古代人们把日月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夫妻或姐妹,这说明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太阳和月亮神观念是同时产生的。
  日月神的观念的形成早在彝族族体形成之前已经形成。日月神观念是形成彝族和彝语支民族黑白观念的本源。它是形成彝族宇宙观的重要因素和形成彝族族名的根本所在。
  远古彝族先民一部分祟拜月亮,崇拜水,这与"水生东夷"
  一样,这部分先民因地为黑,月为黑,母为黑,所以以黑自称。
  它是母系氏族文化的崇拜者。
  远古彝族先民另一部分崇拜太阳,崇拜火,这部分先民因天为白,日为白,父为白,所以以白自称。它是父系氏族文化的崇拜者。
  以黑为自称的彝语支民族有纳西族、傈僳族、拉枯族、哈尼族、基诺族、怒族。其"纳"、"傈"、"拉"、"尼"、"诺"、"怒"
  均为‘。黑"之意。
  以白为自称的彝语支民族有白族、土家族(毕际卡)。其"白"、"毕际"均为"白"之意。
  以黑白为自称的彝语支民族其崇尚的颜色与其自称是一致的。
  彝语支民族以黑白为自称的现象在汉文史籍中记载为"乌蛮"、"白蛮",更能说明这种自称是历史上因某种文化现象而形成的。
  唐代樊绰(蛮书)卷四:"西鬓,白蛮也。东鬓,乌蛮也。"
  (蛮书)卷四:"(乌蛮)丈夫妇人以黑增为衣,其长曳地。
  (白蛮)丈夫妇人以白增为衣,下不过膝。"
  据介绍,所谓"东璧"包括今天的滇东北、黔西南、川西南;所谓"西鬓"包括今天的滇西北、川西南,即今天彝语支民族所分布的西南地区。
  如前所述,因为乌蛮系统崇拜月亮崇拜水,所以彝族中的古代的"夜郎",后来的"乌蛮"和今天的"依诺"所分布的彝族地区都不过火把节。虽然他们历史上可能有一些泼水节之类的节日,但由于历史原因,今天虽然有一些支系和一些个别地方有泼水的遗迹,但不突出。而火把节可以说其规模和其深刻度远远超出了支系的范围,民族的范围而成为彝语支民族共同的节日。这一方面是火把节本身集宗教活动及文体活动为一体有关。
  从不过火把节的地区来看,除了凉山地区"依诺"支系外,贵州地区则以六盘水为界,六盘水以北地区不过火把节,六盘水以南地区过火把节。位于六盘水以西的威宁县则一些彝族过火把节,一些彝族不过火把节。据资料介绍:
  一部分彝族有过"火把节"的习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晚饭后,男子们手持火把,走出家门,到地边互相抢火把欢闹。其起源,传说有二:一说,某部落曾经发生过大虫灾,人们于晚上点燃火把,驱逐害虫,保护庄稼;另一说是,以前有一位首领在战争中被俘,六月二十四日晚被救出,大家便打着火把去迎接,从此便定这一天为"火把节"。((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概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我们在访问贵州不过火把节地区的彝族有关人士时,他们都说是根据祖辈的规矩,民间也从没有发现过要过火把节的习俗。
  史志上对这些地区的记载也没有发现火把节的习俗。
网站目录投稿: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