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唐朝著名人物,也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从小在突厥部落生活,后来建立起了以安氏为首的藩镇割据势力。唐玄宗十分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想以此稳定唐朝边疆疆域,但他却小看了安禄山的野心,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也让唐朝就此步入衰落。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已经52岁,仅仅两年不到的时间,他便被自己的儿子所弑杀。而且当时安禄山的身体也很不好,他为何一定要发动这场叛变呢? 《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 这段话说的是,安禄山造反不久,不只是身上长满疮,而且很快就失明了。既然他造反不久就失明了。既然他身上长满了疮。说明他身体很差的情况,在造反之前就显露了出来。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造反能不能成功,都还不一定。何况就算成功了,眼睛又看不见,也当不了皇帝,至少不能上朝。那样一来,就算是当了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既然没有意思,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我认为,安禄山明知自己的身体很差,却依然要造反,有以下考虑。 一、只争朝夕。 安禄山虽然在造反之前,身体已经很差。但是,对于安禄山来说,他绝不会错过大好的机会。因为安禄山为了造反,已经做了太久的准备工作,他已经通过巴结唐玄宗,屈辱地当杨贵妃的儿子,同时极力讨好李林甫等朝中大臣,打消了唐玄宗对他的顾虑,放松了唐玄宗的警惕,让唐玄宗把三镇节度使的职位给他,让他拥有了不小的权力。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既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安禄山是靠极力讨好唐玄宗,向唐玄宗表忠心获得这个权力的。事实上,当时有很多大臣,包括张九龄、王忠嗣等人,都在反复不断地提醒唐玄宗,让他小心安禄山。同时李林甫又是一个捉摸不定的人,说不定就站到了他的对立面。更重要的是,杨国忠也反对他。要知道,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娘家人,他对唐玄宗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唐玄宗随时都有可能反悔,剥夺他三镇节度使的权力,把他调开。那样一来,他就不可能再拥有兵权了。一旦不再拥有兵权,也就不可能再起兵造反了。所以对于安禄山来说,机会是稍纵即逝的。他虽然身体很差,但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绝对不能轻易失去。 二、过把瘾就死。 安禄山虽然在起兵之前,就知道他身体很差,有可能扛不下来。但是,想当一次皇帝,"过把瘾就死"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安禄山。 一般来说,古人的人生梦想,也就是"出将入相""封妻荫子"。一般人都不敢往当皇帝的路上靠。而且,想当皇帝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成功了,自然是皇帝,如果失败了,那就是"谋大逆"之罪。而"谋大逆"之罪,则是皇权社会最严重的罪行,这对于本人以及亲朋都将是万劫不复。 不过,虽然"冲击皇位"的风险很大,但是,皇位对于古代的那些诸侯们来说,那是一个不得不追求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诸侯们来说,他们上升的空间已经变得极为有限。而且,他们的功劳越大,上升的空间越有限。原因就在于,皇帝会猜忌他们,甚至会打击他们。会因为他们功劳越大,打击的力度越大。这对诸侯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吊诡的事情。但是,如果诸侯们能够迈过那道坎,当了皇帝,情况将完全不同。那时候,自己的命运将不会由别人来主宰,而是完全由自己说了算。所以,无论如何,诸侯们都会铤而走险。 也因此,安禄山虽然身体已经很差,但抱着"过把瘾就死"的思想,怎么着他的人生都要努力搏一把。 三、一条道走到黑。 安禄山在起兵之前,其实已经没有退路了。因为他已经为起兵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是安禄山的那种状态。 可以说,就算安禄山不起兵,他的部下也会推动着他起兵,或者反叛他起兵,那样一来,他对他的军队会完全失去控制。从后来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的表现来看,可见这些人全都是野心家。安禄山在起兵后都会被他的儿子杀掉,他不起兵的话,杀掉他的人可能会更多。 同时,安禄山反叛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虽然唐玄宗暂时相信他,但是从唐玄宗多疑的性格来看,说不定很快就会怀疑他。那时候,他同样将是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安禄山不得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