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议自改作文教学实践


  摘要: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将学生的习作自改指导最终归结于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培养,并积极使其养成严谨认真、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形成一定的学习习作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改;写作能力;改革
  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的。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修改存在弊端,如,学生自改作文的动机缺乏,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单一,修改的方法没有很好掌握。作为语文教师,教师将学生份内的"改"全揽到自己身上,学生失去了"自改"的机会,我们在作文批改花费的时间、精力太多,收效甚少。笔者认为,从中年级习作起步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坚持让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修改,正是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正确途径,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文章并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全面提高作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1.更新观点增强学生自改"意识"
  中年级,由于其年龄特点,他们会把完成习作当成是一种学习任务,认为写是自己的事,改是老师的事。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对于自改改作文,心理上有许多障碍。有的要改,但又不知道如何改,有的改一点就算完成了,没有实质性的内容。40%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十分轻率,不想修改;80%的学生对修改缺乏正确的动机,是教师要求的,不改不行。因此,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自改的动机,培养学生自改的意识做起,并将这一项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工作的始终。实践中,我通过多种活动内容进行作文自改目的教育。如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在班里"宣读优秀习作"、进行"优秀文章展览",编辑"优秀习作集"等,点燃学生渴求修改作文的迫切愿望,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从而激发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动机,真正体会到"三分文章七分改"的道理。此外,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级学生"自改"作文的要求,与学生共同制定自改承诺,并把它写在作文草稿本的第一面。
  2.积极鼓励,注重激发自改"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中年级学生的习作修改,我认为,调动积极性是关键。
  在评改过程中,我主要以分数激励为主,对于自改后文顺句通、错误较少的习作,就给予较高的分数,改得好的、有创造性的给高分甚至满分,使学生评有所得,改有所获。后来我发现,每当发下习作本,大家就会迫不及待地相互传阅、相互比较、相互竞争,这样的氛围,让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动力投入于作文的自改活动。对班级里有明显进步或较为成功的文章,采用推荐打印、展览等形式进行鼓励、肯定。本学期以来,我班有许多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打印,有的出现在"优秀习作展"上,有的准备装订成班级习作集,有的推荐参加一些比赛。
  3.加强指导,注重提高自改"水平"
  中年级学生自改水平,不是很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师的指导和反复实践中会逐渐提高起来。教师应该重视:加强指导,注重提高自改"水平"。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教给学生一套修改符号,并从修改病句练起;注意通过多种修改方式:如:自我修改、小组互改、集体批改等等,让学生学会反复修改,在修改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改水平。如,经常使用的方法,如,反复朗读,多次修改。我们知道,学生对于语言的敏锐度,主要是从朗读中体会出来,故此,学生习作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或相互多读几遍,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梳理思路,发现不当之处,从书写标点,用词造句到文意,——加以修改。实践证明,边读边改,是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有效途径。再如,示范法,运用各种批改手段,渗透"自改"知识。还有,评改法,心理学上认为:对他人的作品批判的思想更为深刻。同学之间的交换更能发现问题。一方面改进了同学的作文,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的水平。"反思法"虽主要适用于高年级,但中年级对于部分优等生,可逐步尝试。
  4.学习佳作,心中树立自改的"镜子"
  叶老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训练自改作文的基本功,也必须凭借阅读教学。我想,中年级学生的习作刚刚起步,课文是习作的示范,课外的一些优秀的习作也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例子。对一些好的文章,我会适当要求学生去背、读、摘、抄。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词汇、丰富其语言,还会在不经意间让学生体会到遣词造句、标点等的正确使用,初步感受到一些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生习作的自改能力与水平会有潜移默化的、长远的影响。
  5.内外结合,着重培养自改"习惯"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之变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实验中,我注重外因和内因相结合,促成这一习惯的养成。
  外因(即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作文在草稿完成之后,往往存在着一种定势,认为自己的作文十分完美,无处可寻破绽。诸不知作文中的问题大量存在。我要求学生对照自改承诺,发扬批判的思维,寻找自己作文中问题,并努力修改。如,有时为学生提供可以作为参照的范文,让学生在对比中读,在对比中思考,而后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位学生明白:只有通过自己反复修改,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感人。内因(即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充满肯定、鼓励性的分数、评语与奖励手段,让学生有习作的成就感,体验到习作的愉悦,从而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让自改成为他们自身真正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的自改能力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当然,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体现作文知识能力训练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我想,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作文评改的观念,把修改文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文章的主人。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这方面将展现更广阔的前景。
网站目录投稿:乐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