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企业有谋生的本钱。同样,"鱼"好比企业的产品,而"渔"则是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活动是以人为中心运转的。比如管理靠的是某个"铁碗"领导,企业创新依靠某个人的灵感。这就相当于把企业的前途系在少数人的身上,他们个人的一举一动,比如跳槽、去世。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动荡。相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将个人的决策转化为企业文化,即团队意识、核心竞争力等。比如,建立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理念、打造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一切就好象一个人赋予其远大的目标和深邃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没有思想和目标的人,最终走向毁灭,同样而言,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是一个永远无法长大的企业。在国外,很多日本、美国的企业中,它们的企业文化独具特色,而且创新层出不穷,并且其企业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企业在国际市场尽领风骚,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就是拥有现代化捕鱼设备的"渔"业巨头,市场中的鱼大多数被他们打捞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充其量也就是驾着一个破舢板,拉着一张小网,打捞人家剩下的小鱼小蟹,这不足以果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企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市场参与者到竞争者的阶段。其实,所谓市场竞争者有三类人:一类是领导者,领先者,游戏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所谓行业巨头,比如美国微软、通用、日本东芝、夏普等企业,在每个行业都有这样的主宰者。一类是竞争者,另一类是参与者,中国多数企业充其量是市场的参与者,有一部分可以做到竞争者的行列。所以价格战是中国企业通常做法。一旦宏观紧缩就没有其他竞争手段。深刻地反省一下,中国企业有多少企业是在管理的深层和核心竞争力及企业战略上下工夫,有多少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 但是收购团队在同目标公司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知其文化的外在形式,如果收购团队发现目标公司的文化与自身的文化差异过大,收购团队应当在更宽泛的范围内思考收购决策。研究和经验都表明,两个有着显著文化差异的公司在合并时可能是不成功的。IBM公司收购通讯设备生产商Rolm公司就是一个经典案例。IBM在收购完成之后就急于干涉Rolm公司的管理,而不是提供管理和销售支持,尽管意识到两家公司在管理和文化差别很大,但IBM的管理人员还是要求Rolm公司采用它的商业模式。结果文化差异导致Rolm在IBM管理下业绩平平,最后IBM不得不以比买入价低得多的价格将其卖给西门子AG,在IBM掌控Rolm期间,它平均每年要损失1亿美元。AT&T接管NCR可以看作另一个经典案例。二者之间的不协调除了技术方面的差异外,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是巨大的,而且后来被证明是不可克服的。NCR公司信奉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而AT&T公司却是高度分权的管理模式。一些表面性融合文化差异的方式被证明是无效的,如利用玻璃来取代门。AT&T公司甚至将NCR改名,最后又不得不改回去。经过严重的亏损之后,AT&T最后在1997年1月将NCR按原价出售了。国内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某南方大型烟草集团公司收购了两家北方烟草公司,收购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执行没有借口",强调先执行,后讨论。而地处北方的公司做任何事都要问明原由,由此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冲突已经上升为管理层面最为核心和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漠视的主要表现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漠视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1,忽视文化差异对决定最终交易价值所产生的重大作用。 当然,文化管理并不是如此简单,很多起促进作用文化元素其作用并不是那么明显,要想让它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对其进行强化;而对于无法规避的起阻碍作用的文化元素,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它、改变它。不过,无论是要强化或是改变文化中的某些元素,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它将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建设。文化理论的诞生给我们增加了一个观察企业生活的视角,通过这个视角我们可以看得更深刻,我们会弄明白今天的生活何以会如此,也能做出对明天的预知,当然我们更想做得的是根据这种预知作出改变。当我们意识到可以从"文化"这个视角观察企业的时候,不能因为以前意识上的空外而把企业现有的文化视为空白,我们还需要弄清楚我们文化中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不利元素并加以克服,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保持良好文化的秘诀要保持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1.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2.营造信任氛围。在跨国公司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公司的一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展开手脚,发挥潜能。3.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个性化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4.帮助员工规划他的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5.团队精神。在外企,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关键词:优秀的企业文化的误区,高效的企业文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