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感受情感教学法之沉默法的人文关怀


  摘要:作为"人文主义—情感教学法"家族的一员,沉默法崇尚人文主义教学理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因素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从沉默法的背景、理论、设计和实施步骤三方面分析其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沉默法;人文主义;主体性;自我意识;教学材料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凯莱布·加特诺(Caleb Gattegno)创建的沉默法(The Silent Way)作为"人文主义—情感教学法"(Affective—Humanistic Approach)家族的一员,贯彻了人文主义重视受教育者的情感和需求的思想理念。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其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1.理论背景
  1962年加特诺首次提出沉默法,其理论前提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保持沉默,让学习者进行最大限度的语言活动。沉默法融合了其他流派学习理论和教育哲学的理念,可以归结为三点假说:
  1.1学习者发现或创造而非记忆和重复有助于促进学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把教学分成两类模式,其中一类称为假设教法(hypothetical mode),即教师和学生应处于一种更加合作的状态,学生不是机械的、稳坐板凳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教学,有时可能扮演重要角色(Bruner,1966)。加特诺强调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的过程,学习者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非单纯的听众这一观点与布鲁纳提出的假设教法基本吻合。这一教法允许学习者发现新的原则和理念,将他们视为既具有智慧又具有情感的完整个体,因此特别重视学习者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其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1.2以实物为联想媒介有助于促进学习
  加特诺所指的实物是沉默法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图表和彩色小木棒等。他认为实物能使学习者产生可记忆形象从而更有效促进记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些可视工具能对学习者的学习和记忆起到辅助联想的媒介作用。沉默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其主体性的发挥。
  1.3充分参与实践操作,解决相关问题有助于促进学习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句名言:"Tell me and I forget,teach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learn."(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参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沉默法要求教师严格避免一味的重复,使学习者保持课堂学习的"警觉性和注意力"(Gattegno,1972),它十分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要求学习者成为"具备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责任心的"(Gattegno,1976)出色的问题解决者。沉默法对参与实践的重视,表明其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因素,这符合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Freedom to Learn"一书中概括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要素:"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主动参与之势。"(Rogers,1969)
  加特诺把语言看作经历的替代品,认为经历赋予语言意义(Gattegno,1972)。他强调语言是有"精神"(spirit)的,领会语言的精神至关重要,而学习者必须尽快获得对目标语言这一层面的"感知"(feel)。这一过程要求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而非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或强迫式的死记硬背。同时学习者的既有知识决定其不可能继续采用与学习第一语言相同的方法(Gattegno,1972)去实现第二语言习得。加特诺认为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应该是一种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控制严谨的"人工方法"(artificial approach),其建立在"成功的学习是通过沉默认知和积极尝试将‘自我(self)投入语言习得"(Gattegno,1972)这一理论基础之上。他反复强调学习重于教学,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重视学习者自我,关注学习者的优先权和投入度。这一切都回归学习者作为人的本质,真正做到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是沉默法的重要组成元素,更是其一大特色。沉默法中一个特色教学材料是彩色音位图和常用单词表。这些图表用颜色标明某种语言中的各个音位,由不同颜色的大小相等的长方形表示。常用单词表上的单词的色彩是根据色彩音位图上音位的颜色把单词的每个字母涂成它所对应的颜色。菲德尔图表的本质是用一套颜色符号来标明发音,或者说把某个具体发音和某种特定的颜色对应起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认为,一个语言单位有两重性,一方面是概念,一方面是声音形象;一个语言符号是把概念和声音形象结合起来。彩色音位图和语言符号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是声音形象,一方面是某种色彩;并且它还具有任意性,即声音形象和色彩之间不存在自然的、必要的联系。由此看来,彩色音位图也是一套符号系统,其教学实用价值对颜色敏感的人来说效果尤为显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例如低年龄段的学习者,往往对类似国际音标的抽象符号不太敏感,甚至觉得单调和乏味,学习效果不很理想,而彩色音位图正是变抽象为形象,让其对原本相对枯燥的教学产生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左右半脑,使其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掘,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正体现了沉默法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注重学习主体积极性的教学理念。
  另一特色教具奎茨奈彩色棒(the colored cuisenaire rods)是一套长短不一,颜色各异的彩色小木棒,其长度分为 1cm 至10cm 不等,长度相同的木棒为同一颜色。奎茨奈棒最初由欧洲教育家奎茨奈(Georges Cuisenaire)所设计,他曾将木棒用于数学教学,加特诺观摩其教学,并将其转用于语言教学。这些木棒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这些长短颜色不同的小木棒表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事件。例如,它们可以代表不同的人,组合起来可以代表一个家庭或者某个社会群体;或者可以代表没有生命的事物,如树木、房屋。用木棒代表这些常见的事物,可以使学习者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加特诺认为的语言本身是经历的替代品,经历赋予语言意义这一观点在沉默法的教学材料设计上得到了较好的阐述。沉默法中的奎茨奈棒正是利用木棒来模拟语言所代替的经历,还原语言中的经历或事件,从而使语言具有了意义,使学习者对于语言中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独特之处在于,借助一套木棒来实现语言的意义,即利用有限的木棒来表现无限的语言意义。这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释放,并且在"问题解决"中对语言的理解达到了最大程度,同时所学语言在头脑中的有效记忆时间也将被延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避免了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母语的依赖。
  沉默法的实物教学材料有助于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加学习者语言实践的机会,教师沉默的过程给学习者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其思维能力发展。这些都体现了其注重学习者主体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3.实施步骤
  以英语为目标语言的课堂教学为例,沉默法实施步骤如下:
  3.1教师将多根彩色木棒放置在讲台上。
  3.2教师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或四根木棒,每拿起一根时,均说:(rod)。
  3.3教师拿出任意颜色的木棒,示意一位学生说话,学生应该说:(rod),如果学生没能理解或发音有误的话,让另一位学生重新回答,以示范给前一位学生。
  3.4教师取出一支红色棒说:(red rod)。
  3.5教师又取出一支绿色棒说:(green rod)。
  3.6教师取出或红色或绿色木棒让一位学生重复,如果这个学生没能理解或发音有误的话,让另一位学生重新回答,示范给前一位学生。
  3.7教师以同样方式介绍两三种其它的颜色。
  3.8教师展示以前教过的颜色,请学生回答。改正之技巧是请学生示范,教师亦可协助学生找出错误,自行改正。
  3.9当精通之后,教师清楚地展示一支红色棒说:(one red rod)。
  3.10然后教师清楚地展示两支红色棒说:(two red rods)。
  3.11教师展示两支绿色棒说:(two green rods)。
  3.12教师拿起两支不同颜色的彩色棒让学生回答。
  3.13教师介绍全班学生能轻松记到的其它数字,也可以介绍其它的颜色。
  3.14把彩色木棒堆在一起,教师用自己的行动表示彩色魔棒应该拿起来,并说出正确的句子。同组的学生都拿起木棒,同时讲话。鼓励同组的学生彼此改正。
  3.15然后教师说:(hand me two red rods,please)。
  3.16教师让一位学生拿给他所要求的东西,接着叫其他学生拿给前一位学生所要求的彩色木棒,一切活动由教师所用的明确动作为参照用目标语言进行操作。
  3.17将彩色木棒交给学生使用,教师指示学生彼此之间索要彩色木棒。
  3.18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只有当讲错而没有同学去纠正时,教师才去纠正。
  以上18个步骤组合而成的沉默法课堂教学形式看似简单明了,但它的每个细节都渗透出人文主义的关怀,体现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物教学材料(彩色棒)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步骤3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令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能和潜力。并且,在这样的语言教学中,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被激发,学习变成一种需要和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交际活动,交流彼此的往事、体验、感受和价值观,有助于在学习者更好地洞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综上所述,作为人文主义—情感教学法的一员,沉默法让我们领悟到人文关怀对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它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思路,乃至一个可操作性的范本。在进行智力开发的同时,注重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潜能;它把学习者看成是既具有智慧又具有情感的完整个体,特别重视学习者包括情感因素在内的自我意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沉默法给我们外语教学以理论上的引导和观念上的启发,对我们创新外语教学具有指导和借鉴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语言教学的流派[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0.
  [2] Gettegno, C.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in Schools: The Silent Way [M]. 2nd ed. New York: Educational Solutions Inc, 1972.
  [3] Gattegno, C. The Common Sense of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s [M]. New York: Educational Solutions Inc, 1976.
  [4] Stevick, E. W. Teaching Language: A Way and Ways [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0.
  [5] Bruner, J. On Knowing: Essays for the Left Hand [M]. New York: Atheneum, 1966.
  [6] Rogers, C.R. Freedom to Learn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M]. Columbus, Ohio: Charles Merrill, 1969.
  章梁:男,汉族,2004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在职硕士,担任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学英语教师,现为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研究法和第二语言习得。
网站目录投稿: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