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业实施合理的多元化发展,可以扩大经营的规模,分散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多元化并非适合所有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盲目的多元化会给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当今世界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下,应当充分权衡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利与弊,慎重选择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 多元化 战略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积极的市场引导下,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资本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式发生了较大转变,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许多中小企业开始选择多元化战略。 一、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作用 中小企业小而灵活的经营模式一度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果,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的弊端不断暴露,选择科学的多元化战略,是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1.开展多元化的市场环境较好 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消费市场在不断壮大,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给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市场基础。中小企业积极把握尚未饱和的市场形势,依据市场需求开展多元化生产经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2.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日渐加大,给中小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营造出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3.多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多元化战略有利于扭转中小企业同质化、产品生产单一的不利局面,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形成个性化特性,逐渐提高市场竞争力。 4.有助于中小企业拓宽效益范围 中小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有助于规模效益的提升,而多元化过程可以改变以往生产资料利用单一的局面,让单一产品生产中遗留的剩余生产元素得到合理再利用,提升剩余生产资料的再利用有助于实现范围经济,不断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拓宽中小企业的效益范围。 二、辩证看待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 1.中小企业多元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首先,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不足以支撑企业开展多元化发展,而借助外部融资必然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国家收紧信贷,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 其次,中小企业多元化开展的范围过广,会造成企业优势资源配置更为分散。中小企业多数精于单品生产,生产资源相对有限,倘若再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多元化中的过多领域,势必造成各个领域均不能获得优势资源的局面,这对企业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中小企业多元化开展的过早或者过快,都会造成对新进领域的陌生且无力充分投入,也会造成原有优势业务的投入缺失,这样一来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会被稀释,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 第四,部分中小企业的多元化进程是从延伸自有品牌开始的,但品牌延伸须伴随高品质的商品,倘若企业过度重视新品的品牌效应,而没有更多重视产品品质,则会影响到原有品牌的固有形象,损害企业的发展根基[2]。 第五,部分中小企业只看重短期的市场需求,注重短期利益,贸然开展那些看起来收益好、市场前景好但与企业自身并不相关的行业,而对于全新的行业领域,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无法适应,必然会极大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解决中小企业多元化面临问题的措施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不断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羁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现实环境下的融资难局面。银行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建立合理的信用制度,在降低自身经营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其次,企业要充分研究自身的发展潜质,充分掌握市场行情,慎重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造成企业有限资源分散过度的局面。 第三,中小企业开展多元化发展之前要确保自有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发展基础在于主营业务的发展状况,是关系企业平稳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开展多元化之前,要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结合市场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这样既能充分利用企业既有生产资料,还能减少多元化过程中新入行业的生产成本。 第四,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优质的品牌形象意味着良好的市场认知程度,有利于多元化发展中新生产品能够迅速得到市场的认可,提升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行多元化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选择,但切忌盲目进行多元化。中小企业能量有限,开展多元化之前要充分认清经济形势和市场行情,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再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甚至制定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张会锋.基于中小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3):107-112 [2]解长友.企业战略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基于企业多元化战略商业模式[J].现代商业,2014(2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