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开展特殊岩土工程项目之前,务必要深入调查当地的地质条件特性,以便能够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本文以某穿越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的工程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其中包括分析渠道存在的问题及破坏机理、问题分析及工程措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分析 一、前言 特殊岩土工程是指具有一定的建设施工发现、难度较高、涉及因素较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场地的特殊岩土条件常常会出现倾倒、开裂、沉陷、滑移、坍塌、隆起等一系列不良现象,轻则影响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重则会对工程设施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在开展特殊岩土工程项目之前,务必要深入调查当地的地质条件特性,以便能够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本文就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进行分析。 二、工程概况 某引水渠全长329公里,穿越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其中112公里为风克干渠,217.184公里为西干渠。从投入使用开始,引水渠已经有15年的运行历史,其正常运行目前已经受到盐渍土、膨胀岩土的严重影响。该引水渠受到地理位置的严重影响,平均风速为3~3.7m/s,平均积雪深度为23~28cm,平均气温为3.4℃,最大冻土深度为l.9m。明渠通过段 65%为中生界~新生界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砂砾岩风化剥蚀后形成的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地段,岩性成分大多继承了成土母岩的矿物成分,含蒙脱石成分在25~30%左右,含盐(局部Na2SO4)量达2.91%,具高膨胀性和盐胀性。 三、渠道存在的问题及破坏机理 引水渠的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典型的多元结构,渠段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的泥岩,沿线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含砂砾石土、粘土、冲洪积低液限粉土;其中,位于白垩系地层和第三系地层中的紫红色泥岩、灰绿泥岩的膨胀性极为明显,而且亲水矿物的含量及蒙脱石的含量较高,甚至可怀疑达到76%。本工程在明渠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段(XG149+800段),分别选取盐胀土典型断面、膨胀土典型断面来开展相应的试验、勘察,以便能够更好地分析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特性。风克干渠的典型断面共计取3个,西干渠的典型断面共计取4个。 (一)膨胀土工程地质条件与破坏机理 该地段属于典型的半挖半填方渠道,地形局部起伏,总体开阔、平坦,还有少量的冲沟发育位于XG149+800段渠道的两侧。勘探点的坑深控制在3.5m,分别位于堤下距渠道12.5m、左侧堤上距渠道2.5m等处。砾粒的耐磨性能较佳,砾粒组含量在10%-14.50%之间,含水率为4-7%,孔隙比为0.79,呈现出黄褐色、褐红色。 XG149+800段渠道的下部冲洪积层与防渗板紧密接触,层内有较多的伊利石、蒙脱石。岩土的环境温度、含水量在极端恶劣自然气候的作用下往往会紧密与岩土的失水收缩、吸水膨胀等特性结合在一起,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渠板出现变形、凸胀、破裂的现象,最终损坏。 (二)盐胀土工程地质条件与破坏机理 西干渠187+800km处属于半挖半填方渠道,地形局部起伏,總体开阔、倾斜。勘探点的坑深控制在3.5m,分别位于西干渠左侧堤下、西干渠左侧堤上等处。渠堤内填筑了孔隙比为0.69、含水率为5~12%、渗透系数为3.64×10-4cm/s、厚度为3m、干密度为1.73g/cm3的砂砾石混合土,内含大量中密态、稍湿的含砾石砂土。渠堤填土土盐分析详见表1。 基于取样分析结果可知,西干渠187+800km处土质为中盐渍土,易溶盐含量为1.48%,易溶盐总量最大为15.453g/kg,易溶盐总量最小为14.165g/kg,氯离子的含量稍高,SO42-的含量适中,无论是持水能力,还是吸湿性能力都强。一旦水与SO42-进行接触,那么就很容易会出现结晶现象,导致体积出现膨胀现象,进而还会导致出现防渗板凸起开裂的现象。 四、问题分析及工程措施 (一)问题分析 渠堤上部填筑料大多为砂砾岩风化残积碎屑物、紫红色泥岩风化残积碎屑物、灰白绿泥岩风化残积碎屑物,均属于在原渠道土层中挖掘出来的废弃料,自由膨胀率大、易溶盐含量大亲水粘粒含量高,属于典型的遇水就会体积增大的盐胀土、膨胀土。 (二)工程措施 (1)若处于砂质泥岩区段、泥岩区段(均具有透水性极小的特点),可在渠道底部安装排水管,以便能够降低渠底板被渠底水流顶托力的破坏程度,并且还可有效排出渗水流。 (2)特殊岩土段的渠道务必要高度重视渗水流,渗水流是最为主要的导致特殊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出现变化的截止。可通过将换垫层料放置在防渗板下方的方式来是实现。 (3)基于工程实际情况来看,条石防渗技术应用到部分含盐量极高的挖方段较为适宜,主要原因在于:原岩石块能够较好地适应硫酸盐腐蚀、岩土盐胀、岩土冻胀、岩土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4)该引水渠会穿越许多复杂的地形地貌,甚至还存在着不止一处的复式渠坡段,此段积雪融水易顺坡下渗到堤肩板下。与直接用砂石料垫道相比,应用粘土(厚度为40~50cm)来对渠顶肩与马道间进行防水防渗,工程应用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狄生奎,杜永峰. 湿陷性黄土地区某地下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方案研究及健康监测[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15(01):109-113. [2]潘洪科,杨林德,汤永净. 地下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综述[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5,20(05):100-105. [3]朱焱,郝文霞,苏向花. 张家口市坝下地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浅析[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3,17(04):189-193. [4]孔令湖,姜爱玲,尚磊.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实践探讨[J]. 山西冶金. 2015,16(05):103-106. [5] Lu Zhengxue. Shuangcheng city and the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 features of a district [J]. of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15 (25):178-183. [6] Jiang Ailing, Linghu hole, Shang Lei. Study [J]. Shanxi metallurgy prevention and practic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2015,16 (05):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