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投资放缓已持续了大半年,"资本寒冬"早就来了,但市场上的钱还是很多。现在创业公司的估值价格比2015年高峰时下降了很多,生存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甚至对很多公司而言是生死压力。围绕着产品、服务的广泛消费升级,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和革新,以及不同行业的周期性,不同行业呈现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我主要做TMT领域投资,投资方向覆盖互联网金融、房产互联网和大旅游文娱等。就这些行业而言,创业公司目前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有很大区别。 我们正处在一个广泛消费升级的大机遇之中,从电饭锅到纸尿裤,消费者对于真正的好产品的需求完全没有被满足。作为创业者只要能够坚持用心去打磨产品,持续不断的去把产品做到极致,就不用太害怕经济低谷或资本寒冬。虽然不是所有的产品做到极致就一定可以获得资本的青睐直至未来上市,但是拥有过硬产品的公司会逐渐呈现一个稳定的态势,在市场上会拥有一席之地。在投资放缓的时期,反倒是那些做"锦上添花"生意的公司会面临很多问题,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但始终不能做出对消费者产生明确价值的公司在寒冬中就会面临停摆的风险。当然,作为创业者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自己的现金储备,捂紧钱袋子。 特别是一直处在风口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一个宏观的维度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逐步回归到金融的本质,即风险控制和流动性管理。我们一直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核心是金融,前者主要获得用户和提高效率,而真正能成为独角兽的互金公司一定是将金融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公司。 整个互金行业的趋势是:资金端(出借资金的一方)在集中化,建立起品牌信任度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已逐渐形成巨头梯队,长尾的平台很难再有大的影响力。而资产端(借钱一方)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资产荒,特别是叠加利率下行带来的流动性大幅提升之后,掌握优质资产类目和风控手段的公司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估值也迅速提升。 在互金领域,2016年我看到创业公司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资金端整体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其次,挖掘好的资产变成重中之重;最后是经济在下行,互金公司必须提升风控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也投资一些互金公司,认为互金领域下面这几类公司会从这轮洗牌中脱颖而出:首先是场景类的——即消费金融。这个领域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能够掌握核心交易数据的公司对用户的风险能够做到更好的控制。比如相对于电子产品、校园消费等领域,房子和车是很好的资产:贷款目的明确,上量快,但对系统标准化的线下风控要求也非常高。 其次是供应链金融领域。比如建立在优质企业生态链上,基于应收、库存等优良资产产生风险收益的海尔供应链金融这种,这类企业需要和大的资金平台对接;另一类即掌握大量交易数据的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撮合交易,很自然的利用供应链金融实现收入盈利,其自身掌握交易数据是严格风控的基础,如京东供应链金融。 最后,围绕着互金领域提供数据基础设施服务的创业公司,这其中包含了第三方风控公司以及征信公司,这两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如何从单纯的每笔服务费到共担风险享受差异化定价是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从2016年的状况来看,互联网金融领域越来越难给小公司创业机会。一方面是因为行业在洗牌,监管从紧,创业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在觉醒,加大了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布局,竞争加剧。 我认为这个领域的创业,接下来的风口会是真正的Fintech中的"tech"部分,即能够利用技术提升风险定价算法的高效,或者利用区块链技术革新数据的传输存储能力等(其实有些技术不光在互金领域,我们已经看到国外将相关技术应用在其他的行业中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价值)。但这些也都同时依赖中国国内的整体金融监管环境,包括利率的开放以及金融机构整体的基础设施的升级,这方面需要走的道路确实也还很漫长。 作者|王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