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二季度以来多数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增长速度逐季回升的态势。 关键词:新常态 经济运行 特点 一、2015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2015年我省经济开局是近年来较为困难的一年,一季度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回落,全省生产总值仅同比增长7%,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点,经济下行压力之大超过预期。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二季度以来多数指标出现积极变化,经济运行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增长速度逐季回升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2%,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1个和0.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高于生产总值增速1.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力量。前10个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与上半年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增长23.4%,其中出口增长17.9%,进口增长31.8%。初步预计,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71万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63万亿左右,同比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3.54万亿左右,同比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万亿左右,同比增长12%以上,出口总额2651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虽然我省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受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等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新旧动力转换处在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当前我省经济下行直接原因是需求不足,深层次原因是结构性矛盾,根源是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前10个月累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回落2.6、2.7个百分点。在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下,我省煤炭、有色、钢铁等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持续加剧、增速同比下降明显。前10个月累计能源、化工、冶金、轻纺、建材等5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仅增长5.7%,利润下降6.2%,部分骨干企业大幅亏损,这5大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45%,对全省经济增长下拉作用明显。虽然现代服务业、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增长较快,但仍难以抵消传统产业的下拉影响,新旧增长动力正处在胶着拉锯状态,经济增长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提升。 二是企业盈利能力逐步下降,亏损和困难行业增多,多数骨干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并呈扩大趋势,特别是传统能源原材料行业大幅亏损给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极大挑战。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人工和财务等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全省40个行业中35个行业利润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其中10个行业增速回落超过20个百分点;15个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开采和开采辅助等3个行业出现亏损。前10个月累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幅由正转负,同比下降0.2%,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8.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单位数1215个,同比增长12.9%,亏损额达到326亿元,同比增长 57.5%,增幅同比分别扩大7.6和58.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的亏损企业为94个,亏损额22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个和107亿元。特别是煤炭、电解铝、钢铁、煤化工等传统能源原材料行业生产经营形势日趋困难,对全省工业经济稳定运行带来极大挑战。 三是工业投资增速下滑过快,导致全省投资增速下降并对后续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前10个月累计全省工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下降、效益水平下滑、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7个百分点,比全国多回落5.2个百分点。同时招商难度增大、企业融资困难、项目建设放缓等因素导致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大幅下降,1-10月份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7.3%、个数同比减少1222个,其中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及以上施工项目5330个,同比减少514个,下降8.8%。 四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尽管国家数次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比例,但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融资难、成本高依然普遍存在于实体经济获取资金过程。"难"一方面体现在量在减少,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企业反映银行抽贷力度大于放贷力度;另一方面无担保和抵押的企业难以获取资金,对有担保的企业银行进一步提高担保条件,如我省骨干电解铝企业万基控股反映银行要求在原有担保条件不变情况下,寻求新的同等规模、效益良好的企业作为担保单位,并追加连带责任担保或资产抵押。"贵"主要体现在诸多的收费环节和限制条件,以及银行承兑、票据贴现等费用提高了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初步调研我省大中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在8%左右,中小型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超过10%,部分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达到了20%以上。 三、政策措施建议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建议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上,继续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适度增加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在货币政策上,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机制,加大定向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降低对重点领域的贷款利率,实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仍有巨大投资空间。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铁路、城镇基础设施、大型灌区、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先进性的重大项目。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经济竞争力弱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实际状况,特别是基础设施大量建设的阶段性发展需要,在贷款资源配置、企业上市、债券发行等方面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是全力推进企业降本增效。企业降本工作在实体经济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新常态"下,企业收入规模增长在逐步放缓,降低企业成本就成为了企业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企业成本问题主要可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如企业经营理念、运营管理等方面,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企业咨询、经营管理等行业的发展,按照市场传导机制,借助第三方服务,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多途径、多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四是积极帮助困难行业脱困转型。煤炭、钢铁、电解铝、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业作为我省传统优势行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较大贡献,这些行业又普遍区别其他省市具有我省的特殊性,在转型发展需要时间,稳定生产等方面困难重重,建议国家给予帮扶。 五是完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办法。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实物量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和国家统计局检验调整各地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关核算指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上述指标与整体经济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建议国家考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用电量产生的下拉作用,在评估和调整产业结构偏重地区的经济增速时,创新完善评估标准,力争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各地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2000-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