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少做题,多读书"。让我们的学生充分理解祖国语言,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随心所欲地运用语文知识积累,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力。明确了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我在备课和教学中,抓住机会时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实践能力;兴趣;表演;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我通过对《新课标》的研习,发现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得多,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听得多,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动手实践比较少,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再这样下去,学生的未来如何融入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营造一定的氛围,点燃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火花。从而培养小学生善于表情达意的能力及把话说好、说礼貌。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中,我就采用了此种方法:
  师:小马遇到了难题了,可是妈妈在身边吗?(不在)
  师:(为难状)那可怎么办呢?
  生:找老牛帮忙。
  师:他是怎样请教老牛的?
  生1读书中原句: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师:小马叫老牛——
  生齐:牛伯伯
  师:这匹小马可真懂礼貌,谁来做懂礼貌的小马?(师拍怕胸脯,加粗嗓门,做老牛语)我是老牛,问问我!
  生2声音小。
  师:(做老牛语)哎哟,我老牛年纪大喽,耳朵不大好!
  生2连忙加大音量又问了一遍。
  师:(摸生头)哟,多懂礼貌的小马啊!真让人喜欢。
  又指名生3。
  师:(做老牛语)这匹小马的声音可真清脆,听上去还挺着急的,一定急着过河呢,我得帮帮他。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做回小马了,可以吗?
  师:(戴上小马头饰,向四周望望做为难状)可是牛伯伯在哪儿呢?
  师:(跑向一名举手的学生,学着小马的样子问)"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请您告诉我。
  生1大声: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师:哦,这位是牛叔叔,年纪还很轻呢。(生笑)
  师笑问:牛伯伯的话可不好说,得注意什么啊?
  生2:牛伯伯的声音要粗一点。
  生3:牛伯伯的话还可以慢一点。
  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妙语连珠、侃侃而谈打下基础。
  二、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多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内容
  1、自我感受性:通俗的表演活动是为客体对象服务的,演出是让观众欣赏、感受。但课堂表演不一样,它主要目的不是为"观众"而演出,而是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将课文内容和情感再现还原,使课文所描述的情节逼真起来,以求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表演过程中,应提倡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欣赏和评议,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受到感受。
  2、发展生成性:课堂表演不同其他表演是排演成熟后的成果展示,它的表演过程同时也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利用课堂表演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手段。
  例:《钓鱼的启示》……
  师:哪些同学愿意来演詹姆斯?把这部分(放鱼)内容来表演一下?
  (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自告奋勇,要当詹姆斯。教师请他们走上讲台)
  师:大家说说这时候的詹姆斯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生:可怜的詹姆斯被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坏了,一时竟不知所措。
  生:詹姆斯脑中一片空白,哆哆嗦嗦地讲话。
  生:他会讲:"这可怎么办呢?这可怎么办呢?"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在表演过程中要体现课文中这些词句的描写。……
  当然,除了表演前适当的点拨,我们还可以利用表演后的点评来突出课文内容的理解。
  但是,一些教师执行公开课教学时,过分看重课堂表演的效果,而不惜在课前给几位学生认定表演角色,进行预排加工。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负担,而且失去了表演的动态生成过程的教学作用,课堂表演成了追求形式主义的"作假",实在有违课堂表演的根本目的。我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边读边用动作表演,使其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再接着分小组,一人读书,其余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动作,根据课文语句意思,互相纠正动作;最后,推出代表上台表演,全班评价是否正确表演出了课文内容。于是让学生思考小男孩语言、行动表现了他什么?这样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实践多,兴趣高,人人参与都有所得,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三、一篇课文直接传递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它既不可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全部,更不可能是对现实的整体反映,它必然是作者主观对客观现实的某种反映,脱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世界观,就难免造成对作品理解的偏颇以及失误
  借助学生课前搜集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让学生利用它自学课文,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例:《夜莺之歌》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队德国兵引进伏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前苏联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课前我让学生了解:战争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上课之前再问:"假如你处在战争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新授课时要求学生带着以上问题,去阅读课文。第一步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步自学课文理解小夜莺战斗的方式;第三步自读理解战争的胜利必将属于正义的人们。由于有了课前搜集的信息,结合其思考,较容易懂了课文内容,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践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转变思维方式,与时俱进,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我将继续探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和语文能力,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祖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网站目录投稿: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