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及策略研究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课程以综合课为主。科学课就是课程改革前的自然课,其新课程下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并在保留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养成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小学科学课教师地位的重要性的肯定,同时对小学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是对教师的角色转换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角色
  过去,小学科学课程受升学观念的影响,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小学科学课教师认为科学课程是一门缺乏专业性的课程,简单应付就可以了。为此,对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角色认知存在偏差。还有的个别教师没有接触过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从而阻碍了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课教师缺乏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素质。因社会成员在角色的社会需要、角色地位及其权利义务之间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在实践中顺利实现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的转变,有助于使教师进行角色适应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另外,也会是使人们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各学科的综合性。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注重对小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或某些专业技能的培养[1]。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对自身角色有正确的意识,逐渐完善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保障小学科学课得以真正实施。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要正确认识小学科学教材
  1、教材凸显了灵活性。就科学的本质来看,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关注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的教学,不仅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理性,而且还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懂得如何做出明智决策。一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教育应该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熟悉的周围生活中学到知识,培养学习方法。在政治领域,公民的素质偏低会制约国家的发展。在经济领域方面,科学研究已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新机制。
  2、理论联系实践的内容多。在小学科学教材中能够联系实际,尤其能与社会发展前沿领域挂钩,每本教材都有小学生的具体活动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样真正能够使小学生达到很高的目标,让小学生能够真正了解体验生活,更好的走进生活。
  二、小学科学课教师要用新理念科学指导教学
  1、由权威者向引导者、组织者转变。科学课程的实施必须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来提高科学素养。一是小学科学课教师要有高视野的课程资源观,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不能只局限于书本,必须从学生自身等寻找课程资源来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要有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科学课程的评价内容涵盖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不仅要体现评价方法及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还要认识到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公民基本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的作用。
  2、由传道者向研究者转变。未来教育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传道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为解决小学科学课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科学科的教师要承担起科学探究的角色,为研究型教师转变搭建了平台。
  三、小学科学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
  1、探究性学习。科学课的教学应重视孩子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立,新课程下,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能使学生的主体的潜能或潜质得以极大地挖掘。当学生们遇到困难境况且发现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时会有惊疑和惊讶,困难体验却总是有助于让孩子们学好科学课。例如:在学习"沉与浮"这一科学知识时,老师通过演示石头和气球在水桶里的实验,让孩子们继续思索,:轮船为什们能浮在水面上呢?针对问题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最后使学生弄清其中的奥秘。这个实验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科学道理。
  2、创新性学习。(1)培养想象力。想象力的确比知识更重要,要培养小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课堂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课外收集而来。在教学中将展示和反思的权利留给学生,开创前所未有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2)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让小学生在一片自由的时空中飞翔,才会有创造和奇迹。创新意识要因教材、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灵活多变,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3],向学生展示科学课程中的生动形象,兴趣盎然、思维灵活的内容,教师通过知识演变向学生传递一种创新的概念,来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下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加强科学实验。实验是最容易让学生去感知和接受,培养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实验教学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其次从实验中去感知科学问题。在实验中让自然规律和科学问题在实验中得以体现,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眼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是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过于严肃,也不放任自流。其次要常规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人在解决问题一般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常规思维方法在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也是如此。艺术设计的生命在于独创在于不同一般,要求不断有新的构思、新的形式出现,往往创意会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中发现,生动的题材就能赋予作品全新的内涵,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创造出大量全新的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生动的图形。最后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发敫思维着重于广度,其思维趋势着重于深度其思维趋势是纵向的。分析思维是从单独存在的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它们的相似因素和相反因素,把各种现成的科技成果加以综合运用组合成了新的物体,如:图形设计是写实能力、变形能力、变异能力的结合。在这三种能力强调小学生要用自己的感受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去创造,能够创造出全新的图形。
  總之,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改给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完善自己,在课改的大环境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上雄, 唐安奎. 教师主导能"消解"吗?——关于教师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师生关系的讨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6-10.
  [2] 齐兰芬, 齐征, 鉴海云. 推进科技教育标准化 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C].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 2011.
  [3] 许晓雪. 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哈尔滨市部分小学为例[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网站目录投稿: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