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我国油田企业单位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坚强保障,合理的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是我国石油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我国石油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改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关键词:石油企业 人力资源 核心人才 一、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降本增效和扩大再生产等都离不开以智力为重点的人才资源,所以,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高低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我国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核心人才的流逝,阻碍了石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我国石油企业在人才观念上存在着偏颇,选人渠道偏窄,并在人才使用上不够灵活,在技术结构上存在青黄不接的不均衡现状,缺少复合外向型人才队伍;其次,石油企业人才培训机制滞后,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通过不断开发而增值的资源,对新员工培训的内容与方式缺少相应的技术培训,忽视对老员工的改进。 二、提高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培训机制。随着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以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员工根据企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岗位新的技术和技能。因此为了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素质是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每年企业都会根据自身对于人才需求进行招聘,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这是企业一种外部的人才补充机制。对企业员工加强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是重要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油田企业必须将其作为一项长远的、日常的工作来抓,以提升技术技能为宗旨,依据各厂矿、各作业队、各岗位工作内容及性质,具体到每位员工,根据缺点和不足,因材施教,落实培训的质量,切实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于每一个员工个体的差异性,专业特长有别、能力高低不同、性格各异,在人力资源的配置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合理配置人员,努力实现协同合作、高效精干、互补性强的目标。人员配置合理与否,决定着队伍能否到达最佳工作状态及发挥最大潜力。在具体的人员配置过程中,首先树立技术人才就是企业宝贵财富的用人理念,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必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企业环境,因人制宜,合理合规的分配好人力资源。其次,要为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都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体现自己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各级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要打造公平竞争的体制,以公正务实的原则形成制度化,通过业绩考核、技能考核、能力检验、思想考验等方式综合评估,力争做到因事用人,一人一岗,合理分配,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率。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能够是人力资源配置达到理想的状态,只有使员工在自己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才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 3.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其付出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必须与薪酬相匹配,这既是对员工的尊重,也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和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每一个员工都有通过努力工作改善生活的权利,付出和所得相匹配也是理所当然。对于员工的激励不仅需要多劳多得,还要对于工作突出、勇于承担、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进行专门奖励,对于重大项目及艰苦工作负责人给予专项奖励等,这些多种多样的物质奖励方式能够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石油企业技术优秀人才流失进入外企的情况并不少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薪酬待遇不及外企,只有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匹配好员工薪酬待遇与工作性质关系,才能避免人才流失,同时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除了物质激励法,精神激励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按季度选拔优秀员工,进行事迹宣讲学习,对一年工作突出的作为功勋员工计入公司发展史等,这些精神激励法既能对优秀员工进行激励,也能感化其他员工学习,向先进看齐,努力评比,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范围,面对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形势,人才是石油企业最宝贵的资本,石油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精简人员机构,不断赋予新的实践内容,制定符合石油企业发展的人才机制,高效合理的运行,才能应对危机,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宋文星.石油石化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的调查及对策[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李文忠.浅论我国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论坛,2010 (1) [3]王海燕.我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1) 作者简介:潘朋,男,1975—,河北唐山人,本科学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生产准备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