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事一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见个新闻,说美国有一个创业作家,写了好几本创业畅销书,每本都堪称经典,创业者视其为创业宝典,但这哥们办了几家公司都失败了,为什么呢?能写出创业教程,创业者还十分认可,对创业规律又十分了解的人,为什么还会失败呢? 一方面,在创业实践面前知识略显苍白无力;另一方面,掌握了要领但不一定能做好某件事,比如:开车,在书上看了所有的开车技巧,操作流程,但上到车上还是不会开,或者是不能保证安全的开。 做任何事情,学到了规则,要想做好、做成,都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刻意练习,试错的过程,否则知识和成功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 有时候我们对身边小有成就的人表示不解,觉得我长的比他帅,身材比他好,我可是九头身啊,学历也比他高,为什么他成功了,我还一事无成呢?分析来分析去最后总结成一句话,"这小子走狗屎运了!"其实事实不是一句走狗屎运总结得了的。 (二)故事二 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故事。姜建在法国留学期间,偶然发现法国人对葡萄酒非常喜欢,无论是大到宾馆,还是小到领家店铺,都在销售葡萄酒。他想:"为什么不把中国的葡萄酒推向世界呢?"他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国的葡萄酒打入法国市场。 要想把国内的葡萄酒打入法国,必须经过香港口岸,但是港方却把国内葡萄酒按照洋酒征税,洋酒要比葡萄酒的征税额度高四五倍。于是姜建与港方经过几次谈判,但结果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他心烦意乱的回到家中,随手翻开一本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话瞬间引起了他的注意,心中欢喜,这就是说服港方强有利的证据。 第二天谈判,姜建向港方官员解释这句诗词:这是唐朝诗人王翰的诗句,这说明中国在唐朝以前就有了葡萄酒,比起法国等其他国家要早,所以中国葡萄酒应属于土酒范畴,不应该按洋酒征税。姜健的这番话说得港方心服口服,中国葡萄酒以低廉的税率进入了法国市场。 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可以把它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有的人仅把它当成一句经典,这就是能力的差别。 前一个例子说明,知和做完全是两回事,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到或者知道并不一定能做好。后一个例子,能把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联系实际把事情做成。 (三)完成使命的方法论 前两篇文章讲的是信仰和使命,这篇文章讲实现使命的方法论。 信仰是你对什么坚信不疑,使命是对信仰肩负的责任,方法是完成使命的工具,改变世界三者缺一不可。使命是实践信仰的任务集,要实现使命完成任务就需要一套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这里所说的方法论并不单单指方法,而是指从信息甄别到知识,到最后完成任务,实现使命所需方法、措施、行为、才能的总和。实现使命需要三步,第一步甄别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形成知识体系;第二步把知识变成指导实践的方法和智慧;第三步把智慧和方法变成完成使命的才能,直至实现使命,即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方法和用行动改变世界。 1、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多垃圾也多,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慧眼,从充斥的信息世界中甄别出有用的内容,打造我们实现使命的知识体系。就像现在有很多公众号,每天都发布大量的内容,有些就不值得一看,看不一定有什么害处,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时间不等人。要实现使命首先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在实现理想、目标、使命的过程中知识不是万能的,但是必需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牛顿没有深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体系就算苹果砸到头上也肯定发现不了万有引力。 2、把知识变成方法 构建了知识体系,还需要将知识变成做事的方法,知识不等于方法。在第二个故事中,看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把它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要实现使命第二步要做的是将知识联系实际,把静态的知识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智慧、办法、措施。知识是静态的,现实世界是动态的,方法要是随实际情况而变动。 3、用行动改变世界 你信怀才不遇吗?世上真有怀才不遇的人吗?我觉得没有,怀才不遇的人拥有的不是真才。首先,怀才不遇的人只是懂得多,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但却无法将知识变成处理问题的办法,这种人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其次,怀才不遇的人虽然把知识变成了方法,但却不懂得变通,知识是死的,世界是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随着实际情况而变动。最后,那些自称怀才不遇的人,也懂得了变通,但却没做到位,没耐性,坚持不下来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世界上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只有那些仅掌握了知识,却不会把知识变成方法,或者是变成了方法却不懂得变通,再或者是急于事成轻易放弃的人。怀才不遇的人都认为生不逢时,没碰到好年景,而从来不从自身上找原因,自己不改变世界更不会因你而变。 (四)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是不能照抄的,不能人家建立了什么样的知识体系,自己也学着建立一模一样的体系。因为每个人的信仰、使命是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面说明怎么建立知识体系: ● 不能偏离信仰 ● 以使命为中心 ● 建立知识图谱 ● 创建自己的知识库 1、不能偏离信仰 信仰是价值观,是指引前进的方向,构建的思想体系、知识体系始终不能偏离信仰设定的航道,否则思想体系、知识体系不可能建立起来。世间思想万千,知识无数,学什么不学什么?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都由价值观说了算,人生时间有限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围绕信仰,围绕认为重要的事建立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 2、以使命为中心 构建知识体系不是目的,知识向来也不是仅仅用来记忆和理解的,知识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使命是实现信仰的责任,是践行信仰的任务集,所以构建知识体系不仅不能偏离信仰而且要以完成使命为中心。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构建什么样的知识系统。 3、建立知识图谱 每个人的信仰不同、使命不同,需要构建的知识体系肯定也不同,所以知识图谱只能说明共性的问题,无法做到具体,具体的内容需要自己建立。我总结每个人知识图谱要包含思维、生存技能、专业知识、自我管理四个方面内容。 A、思维 我们的思维是有错觉的,不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掌握些思维方面的知识,大脑会把我们带向错误的方法,问题要么延时解决要么不能有效解决。思路决定出路。比如:在上篇文章《想改变世界,先救救自己吧》中提及的蜡烛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存在固有的思维定式,让我们无法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下面讲个关于思维定式的小笑话。 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看守警卫看到一个男人,骑着自行车,把手上放着一个箱子,警卫把那个男人叫下来,让他打开箱子,结果发现箱子里面全是沙子。第二天,这个男人又来了,还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个箱子,警卫打开一看还是沙子,如此两个月,这个男人每天都穿过边境,每次都带着一箱沙子。警卫哥终于崩溃了:"大哥你快把我们逼疯了,两个月以来你每天都骑着你的自行车,带着一箱沙子穿过边境,你这到底是走私什么呢?"。男人回答:"自行车"。 我们在想问题的时候,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关心箱子里面是什么,要"跳出箱子思考"。跳出箱子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对于我们而言就像空气一样,身处其中根本就浑然不觉。所以,为了跳出思维的牢笼就需要了解人类的思维模式以及正确的思考方式。 B、生存技能 要在社会立足,得需要养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具备必要的生存技能。生存能力包括但不仅仅是: 一技之长:靠什么吃饭; 学习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适应能力:树挪死,人挪活; 社交能力:人际关系处理,一个好汉三个帮; 总结能力: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形成方法论; 情商:和别人合作实现共赢; 深度思考能力:把问题想透,看到问题本质; 沟通能力:如何和别人达成共识; C、专业知识 现代社会建立在分工之上,但也越来越要求我们具备综和能力,往往是级别越高对综合素质要求也越高。你立志想成为一个高层管理者或者创办一家企业,那么你需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比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财务管理、战略制定、团队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科技走势和宏观经济趋势等内容。 当然,使命不一样,做的事不同,要学的专业知识肯定也不同,但基本要求是专业知识也要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D、自我管理 管理时间:让做事更高效; 管理情绪:不被情绪牵引,做正确的事; 严于律己:领导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 意志力:保持注意力,抵制诱惑,熬出伟大; 4、创建自己的知识库 看了很多文章和书籍,学到了不少知识,需要把这些知识变成知识库便于日后检索使用,总不能要解决一个难题把看过的所有的文章、书籍再翻阅一遍吧,那样就太低效了。况且,并不是整本书的内容都有用,建立知识库的原则是把有用的部分纳入其中。我现在尝试一种一本书买两本,一本纸质的,一本电子版的,习惯了看纸质的,纸质的日常阅读,电子版的便于拷贝粘贴录入知识库。 我用来构建知识库的工具是网易有道云笔记,这个工具有个好处就是能把电脑版和手机版自动同步,在电脑版上录入一个信息,用手机APP也能打开、浏览,很方便。等于随身带个智囊。 使用有道云笔记前得先建立知识框架图,设置好分类,然后再把内容归类。 (五)把知识变成方法 1、注重思想启发类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变成方法,那些拥有思想、启发属性的知识更容易变成方法。在《深度思考决定人生》中把知识分为两种,可繁殖的和不可繁殖的,不可繁殖的知识不能延伸,不能引起我们思考和启发。 PC由硬件和软件两种部分构成,这个知识就是不可繁殖的,知道这个是常识,但它并不能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价值和影响。 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位有名望的老科学家告诉你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他很可能是对的。然而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么他极有可能是错的。"。这句话就是思想、启发属性的内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听到的看见的不一定是对的。如果对这句话深刻理解,它可以变成方法指导我们做事。 2、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方法是解决陌生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它让我们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与已经解决了的熟悉的问题或其他相似事物进行类比,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类比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联想,即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回忆;(2)类比,在新、旧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日常我们所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类比思维的体现。类比思维涉及到两个问题: A、学到的知识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例子说明?如果不能,说明知识与实际是脱节的。 B、学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怎么用?在看书时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主动的将知识与心中的疑惑和存在的问题相联系,联系上了再寻求深度解决。 3、忘记 把知识变成方法的最好方式是忘记。这里说的忘记不是阅读一本书,合上什么也记不起来,这里的忘记是指在应用知识时不要死板硬套。 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有这样的对话: "还记得吗?" "全都记得。" "现在呢?" "已经忘却了一小半。" "啊,已经忘了一大半。" "不坏不坏,忘得真快,那么现在呢?" "已经全都忘了,忘得干干净净。"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忘记知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首先,任何知识都是有条件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其次,熟记某个知识在解决问题时会人会自然不自然的往这条知识上靠,越靠越解决不了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式。 忘记的目的是先排除固有思路、模式对问题的干扰,彻底弄明白问题的条件、边界、所在环境和本质,搞清楚了问题本质以后再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可能会更有效。 4、系统性 哲学中讲世界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所以解决问题时也要寻求系统的解决。比如:减肥,光锻炼不一定有效,除了锻炼还要注意饮食,保持合理的作息安排,同时还需要意志力,不能没坚持两天就放弃了吧。 5、排除偏见 偏见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大脑,二是情绪。 A、大脑偏见 在丹尼尔·卡尼曼所著的《思考,快与慢》中说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会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B、情绪偏见 我们干的蠢事,做过的糟糕的事情,有多少是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的,情绪对我们能否正确解决问题的影响很大。 6、主题研究 主题研究就是带着问题去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带问题去学习是把知识变成方法比较好的方式。对我来说写文章就是主题研究,确定一个主意,比如写这篇文章,我需要研究很多资料,翻阅不少书籍,再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才能写出一篇有一定深度,较为系统的文章。 (六)用行动改变世界 完成使命的方法论包括知识系统、指导实践的方法和行动三个方面,下面谈谈最后一个行动,把方法变成行动才能实现使命。 1、要当行为艺术家 针对使命、理想、目标我们要做一个行为艺术家,就是不仅要反复尝试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水准。行为就是要行动,去做,艺术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难度越大的事情试错次数越多,也不要怕失败,有时候确实不知道那种方法有效,只能一个一个试,试一个不行,失败一次其实离成功就近了一步。创业就是个不断试错和尝试的过程,这条路走不通,换下一条,试的多了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了。做事情一般有三道坎,一道是刚开始做的时候,万事开头难,有些人可能刚接触遇到困难就放弃了;第二道坎是试了几次,尝试几回就放弃了;最后一道坎是在看到结果前的那一刻,有多少人就差那么一点点耐性前功尽弃。就像写文章,坐下来半天一点思路都没有,这个时候常常想放弃,可突破了这层有了思路再往下写就很容易了,再往后靠的就是耐性了,整个写作过程是很煎熬和枯燥的,在最后写完前的那一刻也会萌生不想写的念头。其实做任何事都是这个过程。 2、目标分解 一口不能吃个胖子,任何大目标都得学会分解成现在可以实施的小目标,否则目标很难实现。 3、共赢 现在不是单打独斗的年代了,做的事情越大越要讲求合作。情商是什么,情商的本质是能和别人实现共赢,该妥协的时候得学会妥协,该做出牺牲的时候也不能斤斤计较。 4、不忘初心 有时候去做一件事,做着做着就忘记了方向,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忘掉初心会把我们带入歧途。 5、专注 我们生活在稀缺的世界,稀缺性首先在经济学中提出,也是经济学建立的基础。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建立了经济学;时间是稀缺的所以好多书都在讲时间管理,以便让做事更高效;人的心智是有限了,所以艾里斯写了一本叫《定位》的书,要想在客户有限的心智空间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努力做第一,或让自己与众不同。所以,人逃不出稀缺性的限制,要做成事首先就需要专注,抵制诱惑,不分心,坚持不懈才可能获得成功。做到专注,保持注意力,不分心,抵制诱惑,这是意志力的体现。意志力对完成使命,实现目标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七)信仰、使命、方法论案例分析 到此信仰、使命、方法论改变世界系列文章就写完了,最后举一个例子,由于对别人不太了解,说自己比较真实,所以就拿我这个反面教材作为案例。 我的信仰是思想、精神,只有思想、精神才能让世界更美好,而不是外在物质。建立了以思想、精神为中心的信仰我就琢磨着把信仰落实,落实信仰就是创建个人使命的过程。使命是需要做的事情,是任务集,依据信仰我确立了个人使命是知识共享,把我所有的经验、教训、心得总结出来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为有效实现知识共享这个使命,我需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知识、思想的传播,另一件事如何降低人们生活成本,只有生活成本降低人花费在知识、思想上的时间、精力才会增加。 为促进知识、思想传播我目前能做得是开通公众号,把我的经验写成文章在公众号发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使大家有所思考,有所启发。以后有机会会考虑出书,再往后就是建立公益图书馆,把图书馆变成知识、思想、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免费阅览图书,还可以聆听大咖的专题演讲,当然建立公益图书馆需要耗资巨大,但这是我一辈子努力去做的事情,有生之年不一定能做成或做多大但会坚持努力。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为提高知识、思想的传播,让人有时间、精力去看书,提高思想意识,需要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在这个层面需要用某种方式以较低的价格销售日用品,可能用连锁超市的方式,也可能用电商的方式,也或者是其他,正在探索。 做这些事情不一定能挣多少钱,即便是能挣些钱,留下基本生活费用,其余都投入到建立公益图书馆上面来,如果大家也有这个志向欢迎和我联系,我们一起合作。 使命任重道远,共勉! 作者|孙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