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机械加工误差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摘 要】机械加工误差是很多加工专业出现的问题,对于零部件的装配质量、加工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制造手段与机械加工的技术。降低误差,提高加工的精度,有利于提高机械加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这也是当前机械加工发展的趋势。要严格的控制误差的产生,这就需要分析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其改善的措施,才能达到控制加工误差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机械加工;误差原因;改善措施
  职业教育中心是我县中职教育的组织形式,机械加工专业在整个职教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机械加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职教中心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对机械加工和制造要求非常精细,对机械加工专业人才要求非常严格,我校努力培养高精尖机械加工人才尤为重要。我校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精准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精准的操作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个人教学与实践经验分析下机械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改善措施,仅供参考。
  一、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很多误差,个人总结以下产生误差的因素。
  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会受物理学现象的影响而产生误差,为提高加工精度,我们在教学中针对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首先了解这些误差,再有针对性的去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误差,误差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机床产生的误差、刀具产生的误差、测量产生的误差、力学变形产生的误差、热变形产生的误差等。
  机械加工中常常用到机床,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加工都是通过机床上的刀具直接作用上去的,所以所加工的工件的精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机床精度决定的,而且长时间运转,机床必然会磨损,所以机床磨损是导致机械加工误差的重要因素。
  工艺系统的误差指机床,刀具的安装误差以及工件毛呸的误差这些误差在加工过程中会影响到加工精度。并且会随着机床、刀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逐渐磨损,工艺系统的误差越来越大,工件的加工精度也相应降低。这些是学生必须了解的。
  二、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系统存在的以上误差,会不同程度影响加工误差。为了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必须避免机械磨损对工件的影响,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的方法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消除误差法。主要是提高加工工件时所使用的机床、量具等精度的工具,来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受力、受热变形等产生的误差,以此来提高加工工件的精度。使用该方法的前提必须查明产生加工工件误差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对非常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用机床和工具的精度,并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受热变形等,对低刚度零件的加工,主要是减少工件的受力变形。对成型平面零件的加工,主要是减少成型刀具的形状误差及刀具在安装中的误差。
  (二)补偿誤差法。误差补偿法,是人为的造成一种新的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误差抵消法是利用原有的一种误差去抵消另一种误差,尽量使两者等值,反向。两种方法无本质区别,生产中统称为误差补偿。例如,摇臂钻床在主轴箱自重的影响下产生弹性变形,是主轴工作时与工作太不垂直。为减小该误差可以采用预变形的办法,先通过近似计算,找出横梁的弹性变形曲线,据此确定横梁导轨几何形状及所采用的预变形形状。将导轨的支承面做成反向弯曲面,当受主轴箱重力作用是,则近似平直,从而补偿了其弹性所引起的变形。
  (三)误差转移法。对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可在一定条件下使其转移到不受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或误差的非重要方向。这样就可以在不减少原始误差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通过误差转移的方法,能够用一般精度的机械机床加工高精度,高标准的零件。在箱体的机械加工中,在镗床上用镗削零件时,孔系的位置精度和孔距间的尺寸精度都依靠镗模和镗杆的精度来保证,镗杆与主轴之间为浮动连接,故机床的精度与加工无关,这样就可以利用普通精度的组合机床来加工孔系。由此可见,在机床精度达不到零件的加工要求时,通过误差转移法,能够用一般精度的机床加工高精度的零件。
  (四)误差平均法
  误差平均法是利用有紧密联系的表面之间的相互比较和相互矫正,以达到极高的加工精度。
  如三块一组的标准平板,是利用机器配刮的方法加工出来的。因为三个表面能够分别两两相结合,只有都是精确的平面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另外还有多棱体、标准丝杠等高精度工具,都是利用误差平均法制造出来的。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知,采用误差平均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机床自身误差的影响。
  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加工零件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为了提高工件的质量精度,必须减少降低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对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原因进行记录分析,用大量的实验不断地修正误差提高精度,这是机械加工人必须努力的方向,虽然误差不可能消除但是我们努力可以减低到我们能够减低的最小值,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刘伟鹏. 关于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误差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2
  [2] 罗颂荣,车晓毅.机械加工系统误差分析的灰色时序组合模型及其在工艺分析中的应用[J]. 机床与液压,2005
网站目录投稿: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