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春花与春幡


  立春时佩戴的彩花又叫春花。春花是立春日妇女和姑娘最重要的饰物。当她们"观春"时,要头戴春花。但是官员迎春时也佩戴春花,这在许多地方志中都有记载。与此不同的是,妇女和姑娘们的春花是个人的装饰,正如妇女日常其他装饰一样。
  本站所论的彩花也只限于此种意义。
  彩花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有绒花、竹花、绢花和纸花等,例如陕西《米脂县志》载:"剪纸作春花、春鞭。"纸花一般是以彩色油纸做的花,十分流行,因为易于制作,价格便宜,在集市上随处可以买到,一般家庭都可以买得起。山东流行的一首儿歌说":新年到,新年到,闺女要花儿要炮。"就是说,给女儿买纸花,给儿子买鞭炮,这是最普通然而最受欢迎的儿童节日礼物。
  彩花有着久远的历史,汉代王符的《潜夫论》就已经批评当时的花采之费。在西晋时期,晋惠帝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晋代新野君家已经以剪花为业,其具体制作方法是:染绢为芙蓉,捻蜡为菱藕,剪梅栩栩如生。由此可见,花朵的制作起源于汉代,而剪彩起源于晋代。唐代宫中立春制作彩花,《实录》载:"唐中宗景龙(707-710)中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剪彩花,人赐一枝。董勋《问礼》曰:人日造花胜相遗,"不言立春。则立春赐花自唐中宗始也。今迎春赐春花始于唐也。"
  彩花是妇女节日最普遍的饰物,并不仅仅限于立春,在其他一些节日也要佩戴,例如在新年,在元宵节的看灯、正月十六的"走桥"和"走百病"以及三月三放风筝之时。直至近代,节日间、新婚时,妇女也要簪花,有绒花、珠花、绢花种种,簪于发髻或者鬓角上,偶尔也有满头簪花的例子。 这说明,某种节日饰物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民俗基础,是人们已经熟悉,并且普遍喜爱的物品。即使是青年男子,当迎春队伍在城中街道上行进时也以戴花逗笑取乐,例如安徽《太平府志》载":芒神经门过则焚楮设祭,宅通衢者下簿门肆迎所亲以观。虽严寒,年少者必春衣把扇,折梅花插帽为笑乐。"
  与春花功能相似的还有春幡。春幡是纸制的或者绢制的彩色的小旗。唐代朝廷中赐春花,而宋代朝廷中则赐春幡。金盈之《醉翁谈录》载":是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以罗为之。近臣皆加银胜。"《东京梦华录》载":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驾讫,戴归私第。" 这种春幡是戴在帽子上还是戴在衣服上,情况还不明了,但是在四川省绵竹县发现的"迎春图"年画上 ,春官手中拿着写有"春"字的春幡。 这说明春幡在清代依然十分流行。古时立春日,人们习惯给屋里的门壁上贴宜春的字画,表示迎春祝吉。在门外树起了垂直悬挂,青色条形的旗子,名曰"春幡",象征万物生长,以"示丰稳之兆"。
  有的地方妇女用青色绸子剪成小春幡式春燕、春蝶,联成一串,戴在头上,到田野去表示迎春。宋代辛弃疾词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描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至今在关中流传于a关一带的"戴春鸡",澄城一带的"吊春穗"即其遗俗。鸡者,吉也。用彩色布制作一个约三厘米的雄鸡,缝在小孩子的帽子顶端,预祈立春吉利;穗者,岁也。用各色布络编成流苏,作为饰物分别吊在小孩身上或牲畜头上,祝贺新岁平安。
网站目录投稿: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