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语文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才能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从读开始 大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每周开展"必读书目知识问答"、"优秀读书笔记评比"、"我推荐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特别高。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比如: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伟大女性宋庆龄,去阅读其他借物喻人的文章;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等 二、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优词美句 很多孩子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写作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是"从有到新"复杂的加工的过程。人类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创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只有让学生们在读书中积累一定的语言和习作方法,才能让习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 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怎样让那些毫无生机的方块字吸引住学生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体味到书中的妙处呢?这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入手了。首先,创设读书的氛围,推荐并鼓励孩子读好书,把读书中遇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都记下来;其次,在班级中开展美词佳句交流活动,同学间的信息互换;再次,教师应注意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与学生同读一本书,同述一本书;然后共同把书中好的词语摘下来写在卡片上进行有效地记忆。最后,及时奖励那些将积累到的好词佳句正确使用到作文上的同学。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谁都希望孩子们手中有一支神奇的笔,可以描绘出大千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心灵空间中的奇思妙想。 三、有感而发,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文章或书籍后,内心产生了波澜和触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要将内心的感触记录下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情绪。在阅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有阅读后可以进行适量引导,让学生自行写作读后感。 四、根据课文,进行仿写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满足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材中课文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感悟。这一教学目标的实质就是让阅读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和铺垫。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作者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法进行摹仿,有目的进行仿写。例如在西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三峡之秋》教学时,当学生完成三峡之秋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顺序描写了三峡之秋景色的特点,并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表现手法体现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迷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描写一处景物,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来对景物一天的变化进行描写,并且通过景物歌颂美好的生活或难忘的人或事。 五、利用经典文本,指导学生缩写 缩写就是把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字数,压缩成一篇较短的文章,而且能保留它的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比如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的缩写,我首先要求学生列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口述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按字数要求开始缩写。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简要的写出故事的梗概。我们知道,缩写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六、捕捉精彩生成,指导学生创作 阅读教学进入到一篇文章学习的高潮,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高涨,表达的灵感来了,这正是进行作文创作的好时机。比如,在学习了《恐龙》一课后,学生开始交流自己收集的恐龙的相关资料,然后我请了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资料,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学生对恐龙更加充满好奇,疑问越来越多,表达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候,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