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统称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如何使准则落地落实,切实发挥制度管理效能?在笔者看来,这既是学校内部的事,也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既是教育部门的事,也与其他部门有关;既关乎教师个人觉悟,也与机制设计有关。简言之,就是要着力构建内外结合、纵横结合、奖惩结合的准则落实体系。 一是内外结合。落实准则首先是学校的事,学校是落实主体。在落实准则的过程中,学校首先要以师德培育和监控为核心,严把教师入口关、管理关、考核关。可以考虑与新入职教师签订"责任书",令其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通过改进师德考核方式方法,完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平时监督考核,"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提高自我监督的科学性、实效性。其次,落实准则还要跳出校园抓落实,使准则的内容和精神走出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社会,让学生家长、人民群众、全社会都知晓和参与进来,强化准则的约束力。唯有自我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落实准则。 二是纵横结合。从纵向来看,落实准则顶层是由教育部牵头,中层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承上启下、衔接推进,基层是各市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要上下贯通,纵向到底,避免出现制度"梗阻",落不了地。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使准则具有可操作性。 从横向来看,落实准则既是教育部门的事,也需要组织、宣传、文化等部门的协同配合,要一家牵头,多家联动,协同发力。例如,组织部门将准则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作为考核评价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宣传部门将准则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营造学习落实准则的氛围;文化部门将准则落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等。 三是奖惩结合。贯彻落实准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要靠教师提高思想觉悟,也要注意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觉悟不能代替制度。要进一步细化机制设计,做到奖惩并举。各地各校要探索出台配套的奖惩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和奖惩办法,对那些师德表现突出、模范遵守准则的教师,通过精神表彰、物质奖励等多种形式予以肯定和褒扬。 同时,也要善于运用制度武器及时批评、惩处乃至清除问题教师,敢于向师德不端者"亮剑",动真碰硬,对那些规矩意识淡漠、不守规矩、行为失范乃至作奸犯科者,要通过提醒告诫、纪律处分、法律制裁等措施,及时挽救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