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败犬脱出系列四静磨擦力习惯与交易效用


  文/Joe Chang(微信:专案管理生活思维,projectup)
  似乎是在1980年间吧? 在台湾最大的多头段来临的时候,曾经有本非常着名的理财畅销书。 这本书里一段话被当时的很多人奉为圭臬,并认真执行。 这段话的原文我其实自己也没机会亲眼看过,但倒是一直听别人引用,大意是这样的:要在股市致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随时买、随便买、不要卖」。
  当时的时空环境确实是这么一回事,遵照这方法去执行也的确让部分人兴奋了好一段时间。 台湾自十大建设之后经济起飞、外匯存底一路增加、产业面一片大好,加权指数从民国70年代(1980) 的600多点开始一路长红,并在1990年2月创下歷史新高12,682。 不过呢,在12,682出现后,10年来大多头的宴会嘎然而止,股市会涨到月球的梦想不復存在。 很多1980年中期随时买、随便买的股票,至今没再看见过当时的高点,更别说12,682高点之后,还遵行这法则的人们…
  #台股12682后的走势
  这代表甚么呢? 这代表经验会误导我们。 一个时代可用的方法,当时代变迁后,就必然得做些调整。 大多头时代的方法,一旦到大空头时代还一直买、随便买,可能很快就让人倾家荡产了。 若处在当下的人们没能察觉趋势的变化,守着唯一那一千零一套的把戏,最后将必然得到惨败的结果。
  唔,这段开场大概让人看的是莫名其妙吧?
  一定有人心里想:「前一篇结尾时不是才要谈造成败犬无法脱出的策略问题吗? 怎么突然间谈起台股歷史了?」
  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从我这么几年的观察中,发现这其实是完全能对应到败犬现象的一个类比。 「在过去趋势中适用的经验,会让人产生依赖感,以致于无法察觉到环境的变化。」 恋爱市场也是这么一回事,很多人没察觉到风向转变,会持续用着不再有效的方法,进而把自己完全排除在胜利的可能性之外。
  这方法是甚么? 你或许会问。 但我却没有办法三言两语的解释清楚,我只能暂时给它取个名字,叫做「静摩擦力法则」。
  静摩擦力法则的基础来自于两个心理反应:
  1. 因为我是女生,所以我只需要等对方投入足够的力量来感动我就好。
  2. 女生是该有矜持的,所以若男生没有拿出世俗间普遍认同对爱情的证明下,我该对他不屑一顾。
  这样的思维基础反应到行为逻辑上,大概会变成这样子:因为我是女人,男人就应该很投入的来追我。 恋情开始时,男人必须尽一切力量来展现诚意、来打动我,而女人则应该完全被动看着。 如果男人诚意展现没能达到我的认可之前,那我宁愿啥都不要。 就算我觉得对这男人有好感,但他没过我的要求之前,我一步也不会往前走。
  更极端的会觉得:
  如果你不先用尽心思的表现,表示你不够爱我;那我不甩你。
  如果你不在我身上花钱,那表示你不够爱我;那我不甩你。
  如果你不先走近我,那表示你不够爱我;我一样不甩你。
  就算自己其实不讨厌对方,但还是远远看着。 要看你为了追我,愿意投入到甚么程度,而这才会决定自己是否起步…
  这就好似国中物理学到的「静磨擦力」概念。
  我因为离国中物理已经很遥远了,所以特别上网搜寻了一下,找到了一段这样的定义:「静磨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存在着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模型
  用图表来看可能比较简单。 上图曲线的高峰,代表是「最大静摩擦力」。 而若要让「静止的物体」移动,你要施力大过「最大静摩擦力」才能让其移动。 可是最大静摩擦力其实不是让物体持续移动的真正阻力,因为一旦静止的物体开始移动后,后续的「动摩擦力」反而小的多。 (动摩擦力就是上图后面那一段)
  回到恋爱市场上来,很多女性会有类似「物理摩擦力」的相同行为呈现。 会不自觉地在双方接触的初期放一个极高的「试探门槛」(也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那门槛有时候高到不必要、甚至不是自己真心需要的东西。 追本溯源,纯粹只是因为觉得自己需要得到某种认同罢了。
  也因此,就算明明对对方有好感,但是对方若不愿意在某些行为举止上做出正确答案,或是投入追求的能量到让她满意,那她就宁愿不动。 而偏偏更糟糕的事情在于,很多女性用来「判定男人诚意的条件」常常是错的,是只存在于偶像剧或是童话书中的。 这就造成静摩擦力太高,而很少男人能够或有意愿跨过门槛。 随着时间拉长、趋势反转、愿意挑战的男人相对更少,整个状况就变得对自己越来的越不利了。
  我并不是说女人不该设门槛,随便阿猫阿狗表示兴趣就接受无误。 就策略面而言「静摩擦力法则」绝对是OK,它也确实有效,可以筛选掉一些诚意不足的傢伙。 唯一的问题在于,妳得要非常小心的使用。 因为这是一个仅适合于「卖方市场」的手段;再者,若妳定出的筛选条件错误下,更可能变成一场「反淘汰」。 会造成有能力的男人不愿意追价、反而鼓励他们转而找寻其他的「价值被低估的标的」(笑)。
  但在谈「错误筛选条件」之前,这篇我打算先谈「静摩擦力法则」该注意些甚么东西。
  如刚刚提到的,要使用静摩擦力法则,确定自己还处在「卖方市场」是个最大关键。 换言之,这是个你在上升趋势才合适使用的策略。 但很多已经处在败犬状态的女性,并无意识到「时间因素」开始站在不利于自己的那一侧。 当趋势不利下,还继续使用此法则下,甚至还刻意拉高最大静摩擦力,这将让自己「完全无机会」再脱出败犬处境。
  时间因素不难理解,不过大部分人对于时间因素的认知,仅是青春与美貌的条件论。 但我一直觉得,只把青春美貌当成问题,其实就思考的太过偏狭了一点。 因为环顾妳我四周,绝对还是有很多30岁以后的女人也是顺利嫁出去了。 她们不一定都是美若天仙的女孩子,所以我「始终不觉得」美貌是能否结婚这件事情的关键。
  静摩擦力法则的敌人其实是处在爱情市场的「交易效用」这问题上。
  我知道,我讲很多经济学或心理学的术语不是一般人都理解的,所以这里再花点时间解释一下「交易效用」这概念。 交易效用 (Transaction Utility) 比较属于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它用来定义人们对于交易这件事情「知觉上的观点」。 网路上找来一段我觉得能很传神定义这名词的是下面这一段话:Transaction Utility is the perceived value of getting a good dea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mount paid and a notional reference price. (我就暂时保留不翻译成中文。 因为试着翻译几次,但翻出来后味道就不太对了。)
  提到交易效用,我就不得不强调一下。 「交易」这两字,是我在爱情系列文章中常出现的一个词。 可是交易这两字在中文中,恐怕多少让人有些负面的观感,觉得好像涉及金钱、甚至恐怕会让人联想到援交或是买春之类的行为。 但是如果用英文Transaction 这个字,就其实单指一种「交换的行为」:拿出我多余的东西,去交换我渴望的东西。 其实是非常中性的一种行为状态。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Transaction 不一定是金钱的买卖。 我用这个字,并不是想以负面的态度来形容恋爱,而是希望大家回到理性面来思考。 毕竟我们的人生不管想追求任何事物,多少都得拿出一些东西来交换。 比方说,你若未来想成为一名学者,你得现在就用功读书,得牺牲玩乐的时间去认真苦读。 这就是对于未来人生的一场交易:拿时间去换取未来的身分地位。 也因此,交易一词只是对于「交换行为」的形容,在此并不存在价值观的批判。 也希望大家往下阅读时,能排除掉自己心中的负面观感。
  好,那再回到主题。
  以一般物质的交易而言,交易共识要能达成,关键点是交易的双方要「都觉得」从这交易中「得到了些甚么东西」。 比方说,我不会做面包,但是手上有些钱。 隔壁老王超擅长做面包,但是缺钱。 所以我拿我有的、去换我没有的,彼此都觉得「物超所值」。 且交易达成后,彼此都认为从这交易过程中得到了收穫,觉得人生的价值增加、快乐度也提升。 所以呢,「彼此认知所得到的东西」、「或是增加的快乐」,就是所谓「交易的效用」→ 交换过程让我觉得有收穫,所以我乐于参与这场交易。
  但反过来说,不管客观觉得这交易多公平,若任何一方觉得自己无法从交易中得到效用(也就是好处或快乐)时,这交易就难以发生。
  以上这句话请一定要看懂,而且牢记在心。
  因为在恋爱活动中也是一样的。 要一个人把自己的信任、情感、财富、以及后半辈子的人生托付下去,每个人都必然渴望得到一些回报与效用。 这是无论男女都有此需求的。
  但问题在于,我们人人都想效用最大化,但妳又能(或打算)给出甚么样的效用呢?
  很遗憾的,一部分我接触过的女性朋友,对此得答案常都很类似:「我是女人耶! 跟我约会或是结婚就是最大的效用了吧?」。 很可惜,这就现实面而言,过了一定年纪后这效用就不够强大了。 而且妳一旦有这思维后,就只会把游戏往一个死胡同导去。
  随着年纪往上走,女生必然会越来越意识到,愿意死命追求自己的男人是越来越少。 就算有男生约,这些男人也多仅是稍微尝试、表达好感,一旦当发现女方回应不热烈下,也就放弃抽离了。
  「哼! 现实! 这样不是真爱,不要也罢…」,或许有人会这么做结论。
  但为何男人越来越冷淡呢? 可是十几岁时,男人并不是这样的啊.. 是因为男人都去找小妹妹了吗? 不然为何之前有效的方法,会越来越没用呢?
  因为「交易效用」来自于知觉,而根据边际效益递减的法则,「效用」是会随着一个人「拥有」而成「等比例的减少」。 对男人而言,在恋爱市场上「效用」的认知,刚好就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而逐渐降低。
  在男人10多岁的年纪,一个从来没跟女孩子交往过的年岁时,光是自己有好感的女生愿意对自己微笑,愿意跟自己出去,这就能让人寝食难安、开心到如同要飞起来。 两人也不用去哪里玩、不用对方对自己多好、更不用有甚么肢体接触,光是能面对面看着她的笑容,就让人觉得自己好似要融化了般。 为了能看到这如同天使般的笑容,取悦她、讨好他、要自己做甚么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一般。 要是还能稍稍握到手,恐怕好几个晚上做梦都会笑。
  在那时期中,女孩子的一个微笑,就等于绝大的效用。
  但人是会成长的。 当男人到达二十岁尾段或三十岁初段时,多多少少都有过几段恋情。 当恋爱经验丰富下,光是跟一个女人出来约会的效用已经大幅降低,也很难会只因为女人的微笑就被迷惑住。 跟女人走在一起、谈笑、约会,恐怕都不会再有如同少年时代的兴奋感。 不会在约会前一天睡不着觉、不会一个星期前就开始准备约会当天的规划、甚至就算两人有牵手、接吻、或更深入的接触都未必能让人变得无法自拔。 此外,这年龄的男人很可能都有工作压力有其他责任要应付,也必然不可能如学生时代那样投注全部的力气与精神在恋爱气氛的营造上。
  他们变的精明、世故、小心翼翼,会觉得,如果对方没有甚么意愿的话,何必死缠烂打? 加上接近适婚年龄后,男人一般会开始考量长远的问题。 恋爱不再像童话般这么浪漫。 毕竟若是结婚的话,自己还得要牺牲掉自由、经济、时间、多跟一个人长期生活也可能产生很多问题。 但在这关系中自己又得到甚么呢? 是一个只会买名牌包的洋娃娃,或是一个可以一起往后走的合作伙伴?
  这是少数女性未曾思考过的一个问题点。 这也是为何男人不再只因为妳是女人就愿意先付出一堆气力来追求或是取得交往资格的原因。 因为对他们而言,交易的效用已经不比十几岁时了、自己的时间与力气也不再,自然不再可能先投注一堆,然后才等待开牌。 因为,万一开牌是烂牌呢?
  这也是前一篇说到,如果你无法正确的建构对方的安全感时,就必然无法留住男人。 这又带出另一个重要的启发:如果你发现周围的男人们开始不愿意投注气力或资源与妳构筑关系上,这表示你明显释放不足够的安全感(也就是效用),或是放了过多的恐惧感出来。 这时候,回顾与检讨就很重要。 因为若妳持续无法让男人感觉跟妳交往有好处时,妳就将离婚姻目标越来越远...
  再来,另一个你该考量的是,你开出来的筛选条件到底是否合理呢? 我碰过有女人在认识我的第一天就直接问我年收多少的,并说另一个追她的男人才送了甚么礼物。 我完全可以理解这是个「快筛机制」,但反过来说,这却也同样是愚蠢至极。 因为这类快筛完全无助让你成功,反而产生「反淘汰」的状况。
  反淘汰的意思是说,符合你条件的,在没看到牛肉却先看到这夸张的门槛时,必然会吓的逃走。 以上例来说,对方并非是美若天仙的女孩子,我也还压根不认识她,自然不会想去参与比价与竞标。 甚至在这样的快筛过程后,我根本连想继续去了解她的兴趣都没有了。 所以无论我是否有符合她的条件,但是我都先自愿「被」淘汰。 所以这不是很可惜吗? 这样的筛选机制,只是排除掉有选择性的人。 且在这样快筛机制下还没被吓走的,也并不表示他非常棒,反而有可能有其他妳筛选机制没能看到的隐忧。 这就很糟糕了,因为当母数已经因为趋势反转而变小时,若筛选机制还把好的都筛走,那不就越发不可能让人脱出败犬的处境了吗?
  这也是为何我前面讲说,已经在洞里的,就要想办法搞清楚状况,而非把招式用老的继续往下挖掘。 要重新界定自己的市场,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想办法在碰到新对象时,强化对方的效用感与安全感以鼓励对方继续往前。 至于门槛,更是得小心的界定。 因为订太高,市场失去动能下,根本没人能突破最大静摩擦力;此外,定的不好还会增加男人的恐惧感,反而让他们逃之夭夭。 而这类一旦逃走的,是怎么样都无法再抓回来的喔!
  所以,接下来下一篇。 我们将来谈,到底哪些筛选条件会增加男人的恐惧感,并造成反筛选的结果发生。
  推荐系列文章:败犬脱出系列
  本系列已经集结成书,详细资料请看豆瓣,或这里(可能需翻墙):Joe新书《爱情市场学》在五大网路书店的链接
  本文由 专案管理生活思维 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info@ftpm.com.tw
  题图:Douglas Knisely
网站目录投稿: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