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小学科学教具的制作


  摘要:自制的科学教具能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制作科学教具时要遵循实用性、耐用性、灵活性、科学性、巧妙性原则。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具制作;教学资源
  自制教具是一名科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身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反映。尤其是农村学校,在教学仪器有限的情况下,自制的科学教具能发挥辅助教学,丰富资源的作用,能弥补教学设施的不足,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制作科学教具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实用性
  科学教具的使用要能够辅助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教具的演示,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如在学习《呼吸与健康》一课中,教师用半个玻璃瓶、导管、气球、薄膜等自制的"人体呼吸作用演示器"(图一),用来模拟呼吸系统。其中,导管表示气管和支气管,气球表示肺部,底部的薄膜表示胸隔膜。演示时,用手向下拉底部的薄膜,"肺部"便会鼓起,体积扩大;放开后,"肺部"就瘪了,体积缩小。这个教具将呼吸运动生动地演示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和动手体验,很快就理解了呼吸运动的生理现象,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耐用性
  教师自制的科学教具要能够反复使用,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省材
  料。因此,在制作时最好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如"受水型水钟"(图二),这个教具中使用的材料为:木头、塑料油桶、水龙头、水管、泡沫、铁钉等。原理是:水流以固定的速度流入容器,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并推动齿轮的旋转,来带动时针的转动,从而显示出流逝的时间。由于选用的材料比较牢固,做工也比较结实,因此这个教具一直使用了很多年。
  三、灵活性
  提倡一具多用、多功能的教具。既能节省材料,又将多个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多用简易教具"(图三),这个教具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饮料瓶制作而成。在瓶身上根据水量的多少,贴出刻度,这样它就可以作一个普通的量筒使用;又可以和上面的滴瓶组合成一个"水钟"来使用。
  四、科学性
  不管哪个科学教具,一定要讲究科学性,便于收集准确的实验数据。如"摆
  架"(图四),用这个教具来探究摆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可以做三个探究实验,1.与摆线长短有关;(通过回绕,可以调整摆线的长短)2.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在两个相同的瓶中,装入不同重量的水或沙)3.与摆角的大小有关。(自由调整摆角的大小)这个教具能靈活、科学的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各项因素,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准确,有效。
  五、巧妙性
  在遵循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如果能做到构思巧妙,富有情趣,那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具了。如"电动牛顿盘"(图五),在牛顿盘的后面安装一个小电机,接通电源后,牛顿盘开始旋转,将七色光合成白色,看到一个白色的圆形;断开开关后,牛顿盘逐渐停止旋转,可以看到白光又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用小电机来带动牛顿盘的旋转,构思非常的巧妙。再如"不同材料导热性能对比仪(图六)",用三种不同材料(铜、铁、铝)做成一棵树,树上长着"小辣椒",(用蜡烛油粘住吹塑纸做的小辣椒)加热后,导热最快的物体上蜡烛油最先融化,小辣椒最先"成熟"落地,多么富有情趣啊!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经常制作科学教具,有助于提高科学素养,也为学生做好表率。
  参考文献
  [1] 冀叶亮. 浅谈小学科学教具的自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9):57.
网站目录投稿: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