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各自的发展历史也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我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三国演义》里面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处于合的状态的。然而为什么在欧洲,却是一直都是分裂的,从来没有合过?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种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1.根本价值观:对于"统一"的观念不同 历史上的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儒家思想的考量很多时候是以"天下"为单位的,它们强调统一,也正是因为如此,"统一"这个概念在中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虽然历代王朝都有人想推翻政权,但是想搞分裂的比较少,很多人只是想推翻上一个朝代的统治,自己独揽大权,统一天下,所以,改朝换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是朝代更替,国家还是统一状态。即使南北朝时期分裂了将近200年,最后还是被隋朝一统。 所以在中国,即使各国分裂,互相作战,最后的结果也只是强大的政权统一各国。隋朝以后,唐宋元明清,都实现了大一统,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认可。 但是欧洲不一样,他们心中没有"统一"的概念,而且欧洲存在很多民族,这些民族实力相当,谁也不服谁,谁也征服不了谁。在他们的思想里,没有"归属感"一说,他们认为自己是独立的,也可以允许别的势力的存在,各过各的,不强求统一。所以,长期以来,欧洲一直都处于分裂状态,小国寡民。 2.欧洲各国文化不同,文化包容能力不及中国 欧洲因为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国文化差异也就越来越大,语言、文化的不同导致各国之间存在冲突,以至于他们更难实现统一,而且他们的文化包容能力不如中国。 曾经罗马也是一个传奇,它当时占领了欧洲很大的版图,可以说罗马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统一欧洲了,但是它没有,究其原因,有一点就是因为文化包容力低,他们瞧不起别的民族的文化。 以英国为例,当初罗马占领不列颠很久了,但是后来罗马人一走,英国就恢复自己的文化了。因为罗马人占领期间,他们只是带来自己的文化,并没有吸收当地文化,没有进行文化的交融。文化没有得到融合,分裂是在所难免的。 而中国虽然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存在文化的差异性,但是中国的文化包容性强,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而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使得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力增强,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欧洲掌权者权力不够集中,国民思想相对自由 历史上的中国,权力掌握在朝廷手中,国家大事由朝廷决断,权力更加统一,也便于统治者的统治,而且历代帝王都只有一位,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在欧洲,有的国王在临死前,会将国土分割,分别交由自己的几个孩子管理,久而久之,这几个地方就会发展出自己的势力,形成各国并立的状态,导致原本统一的国家就会变得四分五裂。 而且欧洲的国王不同于中国的皇上,国王的权力并不是无限大的,他受制于教会,教会的权力高于皇权,导致国民思想难以统一。而在古代中国,皇权最大,宗教信仰虽然重要,但它只是统治者统治国家的工具,它使得国民思想容易被统一,便于统治者的管理,国家不容易搞分裂。 欧洲人的思想相对自由,他们更注重于自身,崇尚自由主义,而中国人的历代统治者都以统一天下为目标。文化的差异、制度的差异等等导致他们不愿意、也难以统一,所以两千多年来,中国分分合合,都能归于统一,但是欧洲始终分裂,虽然期间存在过统一的机会,但也因各种原因导致统一失败。 到了近代,欧洲国家船坚炮利,大肆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和殖民地,但是又怎样,他们并没能进行文化和思想上的统一。比如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全球。二战后,那些海外的殖民地就纷纷独立,英国仍然还是那个形单影只的英国,自己内部都不一定能保证统一和稳定。 所以欧洲国家目前就是越分越小,小国寡民,虽然看上去政治稳定,国家富足,人民的福利也很不错,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缺乏主体民族,没有核心价值观,社会容易动荡不安,不利于国家的稳定。而中国由于长期处于统一状态,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可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社会秩序相对来说也会更稳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也更有利于国家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