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太平天国危局的陈玉成 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和石达开出走后,支撑太平天国这一座将倾的大厦的是两名年轻的将领,一个是李秀成,一个就是陈玉成(1837年?1862年)。陈玉成是广西藤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亡,由祖父抚养。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在北上过程中,屡立战功。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随军西征。次年初,西征军攻武昌,已数月未下。陈玉成率 500名壮士乘夜进攻东门。他派 300人在东门进行正面佯攻,自率 200人趁守军不备,于隐蔽处将绳子甩上城墙,套佐城垛,然后攀援而上,随即砍杀守军,打开城门,一举拿下武昌。不久被提升为殿右三十检点,统领陆军后十三军和水师前四军。因善于包抄和杀回马枪,被称为"三十检点回马枪"。六年二月,他随燕王秦日纲援救被清军围困的镇江。为了让守军了解破敌计划,陈玉成率勇士数名,驾一小舟,冒清军密集炮火,由江上闯入镇江城内,然后同守将吴如孝率守军由内往外打,同城外太平军内外夹击,解镇江之围。随后乘胜渡江,击溃清军驻扬州城外的江北大营,攻克扬州、仪征,又回师江南,打垮清军江南大营,迫使清将吉尔杭阿自杀。七年,石达开出走后,陈受封为又正掌率,和李秀成一同挑起太平天国军政重担,力挽危局。八年,他任太平军前军主将。此时,清军利用太平军内乱之机,西占九江,东占镇江,形势日趋严重。八月,他参加李秀成在安徽枞阳召集的太平军将领会议,决定由他和李秀成合力解天京之围。两军在乌衣(今安徽滁州南)会师后歼前来堵击的清军 4000人,随即乘胜至浦口,夹击并攻破清军江北大营,歼 1万余人。此时,湘军主力李续宾部乘太平军在浦口作战之机偷袭皖北,围攻三河镇(今属安徽肥西)。他立即由六合(今属江苏)率部西进,于十一月,同李秀成部夹击孤军深入之李续宾部。三河镇中的太平军也乘机出击,三路兵马围攻李续宾大营,全歼湘军主力 6000人,李续宾兵败自杀。战后,湘军首领胡林翼哀叹:"三河败溃之后,元气尽丧,四年纠合之精锐,覆于一旦,而且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此后一年多,湘军不敢东犯。九年,受封英王。十年,他率部会合李秀成、李世贤部再破清军江南大营,并东征苏州、常州。此时,湘军元气恢复,曾国藩率湘军兵分四路东进,占枞阳,围安庆。 十一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决定兵分两路西进,进攻湖北,迫使清军回援,以解安庆之围。他率部由桐城出发,经霍山入湖北,三月连克孝感、黄州、随州、黄安、黄陂,直通武汉。李秀成部也由江西入湖北,占领通城、蒲拆、祟阳,隔长江可见陈玉成军旗帜。但由于湘军封锁长江,李秀成未设法渡江,又退出鄂南。陈玉成受英国侵略者的阻挠,未攻武汉又回师救安庆,经多次苦战,均失利。八月,安庆失陷,部队不听指挥,他随众退往庐州(今安徽合肥),被湘军围困。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他率部突围至寿州(今安徽寿县),被叛徒苗沛霖诱捕,解送清营。他面对清将胜保,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胜保将他押送北京。途中,捻军将领赖文光准备率部营救,清廷忙下令就地处死。六月初四,他在河南延津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