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见 "爱,是不能忘记的"条) 内容概要 1979年的岁末,从事记者工作20多年的叶知秋要赶 写关于重工业部的一篇报道,她找到在该部门工作的老同学贺家彬,要 去采访副部长郑子云。叶知秋向郑子云了解目前国家工业发展、改革面 临的重重困难并怎样在困难中前进,他们第一次见面就谈得非常投机, 谈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也谈哲学、政治……这使郑子云开始反省他 与妻子夏竹筠之间的关系,虽然夏竹筠是一个与他差不多党龄的老党 员,但她的头脑却任什么也不能撼醒地变麻木了,她衣着入时,注意修 饰,外表显得年轻华丽,可偏偏就是不注意精神修养,正当叶知秋要告 辞时夏竹筠回来了,夏竹筠显示出傲慢、尖刻、浅薄和庸俗,叶知秋对 郑子云深表同情。某公社给重工业部长田守诚写信反映他们买了一台 部直属工厂生产的质量极差的拖拉机,完全不能使用。其实这是一个成 年拖着的老问题,以前田守诚总是推三阻四地不想解决,这次出于"顺 应"经济界要求体制改革之风,下令部里去该公社背回不合格的拖拉 机,副部长汪方亮也是一个支持改革的干部,他执意要亲自处理此事, 他在公社大会上严厉批评了制造拖拉机厂家的质量,并号召社员退货, 买质量过关的厂家产品。汪方亮被看作是郑子云派的人,然而他们虽关 系密切,却只是在改革这点上观点一致罢了。两年前出任曙光汽车厂厂 长的陈咏明是郑子云推荐的。当时的曙光汽车厂生产连年亏损,部里要 求设备完好率是85%,而该厂只有35%,职工中有一千多人没房子住, 还有上百个人的问题没落实政策,厂内医务室、幼儿园……的工作都是 一团糟。陈咏明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清理厂内各种问题,使一部分人对他 恨之入骨,而另一部分人拥护得要命,持中不溜态度的很少。陈咏明上 任后不久取消了政治部和大庆办,并调整了各职能处科室的领导班子。 他撤了不按政策办事、消极抵御厂长意见的保卫处长的职务,扣发了因 闹"思想病"而不上班的支部书记李瑞林的两月工资。接着,陈咏明又 与消极抵抗自己的基建处长董大山打了几个"回合"。董大山的后台是 主管汽车厂的局长、原汽车厂厂长宋克和部长田守诚。为了多快好省地 解决职工的住房,陈咏明从各车间抽掉工人组成建房队,几个月后就使 几十户人家搬进了新居。宋克闻知陈咏明在汽车厂工作很有成效,组织 部门有意将他作为重工业部副部长候选人,唯恐陈咏明挤了自己的升 官之途,便按捺不住给郑子云写信,说陈咏明"通过非法手段"搞基建 材料大兴土木,并发生严重伤亡事件等等。一个星期天,郑子云来到汽 车厂,他到了食堂、托儿所、新盖的宿舍楼、车间,并向陈咏明详细了 解了厂里新建的规章制度,郑子云为一种崭新和井井有序的环境所吸 引。从厂里回来的当晚郑子云就给宋克复信,态度鲜明地表扬和支持陈 咏明。部长田守诚是一个"风派"人物,早在"四人帮"时期他就贯会 见风使舵,现在他仍是按自己的嗅觉见机行事,他与郑子云相比,一个 好比是打守球的,软磨硬泡;一个好比是打攻球的,一个劲儿地猛抽。 田守诚并不把郑子云当做太了不起的对手,他认为犯不着跟郑费那么 大的劲,郑子云的对手是这个社会里残存的、却万万不可等闲视之的旧 意识。田守诚在办公室里读到了贺家彬的一封来信,批评经中央领导同 意过的、到2000年建成多少钢铁基地、煤炭基地、10来个大庆的规划。 田守诚不动声色地将此转给郑子云阅处。他认为郑子云现在正热衷于 抓体制改革、企业管理,实质上是在与"学大庆"唱对台戏。当郑子云 还被作为"走资派"审查时,贺家彬曾与他在一个班里劳动过,他们是 很亲密的朋友。人人各就各位之后,他们也就疏远了,现在当郑子云读 到贺家彬的"人民来信"时被震撼了,贺家彬说出了他也曾深思熟虑而 却埋在内心的话。郑子云郑重将此信锁进了自己的抽屉。郑子云顶着部 内外的压力在部里主持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强调几十年来被 忽视了的"人"的意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郑子云根据多年 在经济部门工作的成败实践,提出了他认为在企业管理方面切实可行 的办法,将其中一部分关于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行 诸于笔墨,不料在即将见报时编辑部要他大量删改,郑子云经过种种利 弊权衡后不得不删改。叶知秋自从与郑子云有一面之交后,经常打电话 或写短笺给他,无非是对社会上一些问题的看法,或对他们曾经交谈、 辩论过的事做进一步说明和补充,这却引来了部内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的监视。叶知秋和贺家彬合写的介绍陈咏明的报告文学问世了,这震动 了整个重工业部。宋克等人制造种种对陈咏明、郑子云、贺家彬等人不 利的舆论和形势,部党组会议还专门为此讨论,结果郑子云转被动为主 动,热烈赞扬了陈咏明那样的厂长。田守诚见诬蔑诽谤不成,又以让陈 咏明当选副部长而拉拢他,遭到陈咏明义正辞严的拒绝。在选举十二大 代表时,田守诚纠集其"心腹"做了种种手脚,然而却也未能达到目的, 郑子云终因获多数选票可望当选,郑子云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说真 话。与叶知秋一同生活的是父母在"文革"中双双死于非命的莫征。莫 征在父母死后曾一度成了靠偷窃为生的小贼。叶知秋曾是莫征父母的 学生,她将莫征领回自己的家。生活将他们连在了一起,他们建立了既 似母子又似朋友的家庭关系。郑子云的女儿郑圆圆通过叶知秋结识和 爱上了莫征,莫征一改以往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重新捡起自小学的法 文,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热烈的憧憬。这却震撼了郑子云,激怒了夏 竹筠,夏竹筠出面大加干涉,圆圆愤而出走。郑子云追寻着女儿来到叶 知秋家,心脏病突然发作被送往医院。这时已是1980年的岁末。 作品鉴赏 这是新时期正面反映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部 长篇小说,也是张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为描写改革的文学创作开了 风气。小说以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移为背景, 描写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两种思想两种力量的斗争,歌颂了热心于改 革事业的人物,揭露了保守主义者、官僚主义者种种丑恶嘴脸。小说主 角郑子云和陈咏明试图借鉴国外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却受到田守诚、 孔祥等人的反对和阻难,郑子云、陈咏明承受着各种压力和排挤。郑子 云是一个精通业务、思想解放的领导干部,他有胆识,有魄力,强调政 治思想工作的科学化,雄心勃勃地解决着各种矛盾。陈咏明虽缺乏郑子 云那种老练成熟的作风,但却富有朝气,富有情感,是一种新型的实业 家。还有汽车厂的青年群像,是一支积极支持改革的新生力量。小说除 了塑造这些具有鲜明个性的"脊梁式"的人物,还活现了像田守诚、宋 克、孔祥那样的"蛀虫式"形象。作品没有把这些反对改革的人物脸谱 化、漫画化,而是写出了各自的所作所为和鲜明个性。小说还成功地塑 造了持中庸思想的汪方亮,虽然他对工作充满着责任感,对事业也忠心 耿耿,他支持改革政策的实施,却怀有保留态度,因为他看到各种的阻 力和困难,并且希望在各派力量的较量和角逐中,以超然地位出现。小 说展开了广阔的生活画面,上到中央一个部里高级干部之间的矛盾斗 争,下至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夫妻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广泛涉及到家 庭婚姻、伦理道德以及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诸方面。作者面对汹涌 澎湃的改革潮流,直接表现当代生活中的重大题材,致力于把广阔的复 杂的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浓缩到多姿多彩的笔端之下,表现出高度的 可贵的社会责任感。作者着眼的并不是具体如何搞工业建设,所表现的 也不是工业建设中的一般斗争,作品所提出的是工业建设中的人的作 用和价值问题,是如何把行为科学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的问题。通过郑 子云的形象,作品表达了这样的主张:把国外企业管理的最新成果中对 我们有益的部分吸收过来,在我国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思想工作 体系,它的核心就是要把工人当做国家的主人,真正尊重他们的价值与 作用。作者把笔触伸入中国工业部门禁闭的地区,指出其症结所在:思 想僵化、因循守旧、官僚主义挡道,积弊甚深,积重难返,深刻地揭示 了腾飞中的理想翅膀遇到多么沉重的压力,同时又生动地描绘了振兴 中华的坚实起步和光辉前景。这部小说闪烁着张洁特有的理想主义光 芒,并因附于战斗在现实生活第一线的人物身上,显得更加坚实有力, 更富启迪意义。小说中张洁式的景物描写并未因为进入相对狭窄的工 厂而趋于单调,反因穿插于纷繁万状的社会生活画卷之中,从而变得更 加绚丽多彩、生动感人。在这部小说中张洁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感受得到 更广阔的用武之地,从大处落笔,尽情发挥,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思想寓 意。同时,又与鞭辟入里的论证和批判配合在一起,使之更具锋芒,更 有说服力。张洁保持了她那细腻、委婉、深沉和那淡淡的抑郁的风格。 《沉重的翅膀》全文26万字,共写了60多个人物,具有较大气魄的结 构,既展现了现实生活内部的真实面貌,又提出了不少具有哲理性的问 题。作者希望通过真实的揭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使现代化的翅膀丢 开沉重的包袱而轻盈起飞,这也是张洁创作一贯流露出来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更集中的体现。因这是张洁的第一部长篇,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 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 小说中大段议论显得沉闷,结构比较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