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商君书是什么有何价值


  先秦法家,分为三个流派。"法,势,术"。其中的法,是讲究严刑酷法,用条例、法规来治理民众。势,是塑造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威权、威严,对官僚阶层和民众形成态势上的高压,以便于统治。术,就是主张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玩弄手腕,控制官僚、愚昧民众。
  商鞅,是先秦早期法家中"法"的一派的开创者、实践者。
  商鞅不姓商。他姓公孙,叫做公孙鞅。他本是卫国人,所以一般称他为卫鞅。秦孝公向天下招贤纳士,卫鞅找到了机会,就来秦敬献了他的王霸之道,展示如何成就霸业。这正合了秦孝公的意思,于是重用了他。
  《商君书》的第一篇,就记载了卫鞅初入秦,舌战群儒,把那些旧贵族说得哑口无言。毕竟卫鞅是从东边来的啊,属于发达国家高级知识分子,这些老土的秦贵族自然辩不过。这一篇的最后一句,就是秦孝公的总结,一个字"善!"对卫鞅的主张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上层打通,但卫鞅面临着老百姓不信任的问题。于是他通过"城门立木"建立了守信的官府形象,趁着这一阵舆论,卫鞅颁布了新法令。
  在"耕战一体"的政策下,秦国举国后勤,全民皆兵,逐渐成为震慑六国的虎狼之师。
  卫鞅的政策是利出一孔。何为利出一孔?老百姓的利益,全靠中央政府来调节。你不想种地?你不想当兵?有没有别的生存之道?对不起,没有。除了当兵和备战,什么都不许干,只能耕或者战,举全国之力,财政上去了,军事也上去了。
  秦孝公一开心就把商洛地区赐给卫鞅,卫鞅就成为商君。所以就叫商鞅了。
  《商君书》
  《商君书》并不是商鞅写的, 而是像《论语》,《四十二章经》之类的,是门徒或者说追随者编纂的。
  至于《商君书》的内容,我们大致来看几点。
  这里有商鞅的治国理论。他的治国思想,主要就是"壹民"。这个字念易,是统一的意思。就是要把全国人民治理成一个人,工作上面已经实现,只有耕和战。思想意识上,也必须统一。我们平时听得最多的众志成城,统一思想就是从商鞅开始。壹民政策,主要是思想控制,不允许民众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允许表达。这种理念,一直到秦始皇都坚持。焚书坑儒,就是壹民思想的体现。
  还有一条非常流氓的治国理念。"弱民","民弱则国强,国强则民弱"。一个强大的国家,民众一定要弱。弱,表现在一些方面。比如,你离开国就没有谋生途径,你赚取不到任何利益,你只能依赖国。又比如让你豪情万丈,你就要身先士卒;让你韬光养晦,你就要岁月静好。这样才好管理,称为牧民。
  商鞅还说过:"贫可富之,富可贫之"。什么意思?我通过对你耕战的奖励,让你迅速致富。但是,我也可以调节一下,让你瞬间失去你的财富。大家想想历史上的那些官商,有哪一个有好下场的?老百姓只有贫穷,才能安稳地在皇帝的恩赐下生活。这就是"弱民"。
  为什么?"民贫而力富"啊。你只有穷,你的力气才能拧成一股绳,成为被牧之民。"民乐生安佚,死难难正,易之则强。"这都是商鞅说的,你有钱了,你还会拼死去战场吗?这套理论后来的皇帝都在用。
  汉武帝在马邑之围后,黄河大水三年,死了多少人?为什么不救?史书上把锅甩给田蚡,说这人是个坏官。其实未必不是汉武帝为了对匈奴作战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调配,只有你流离失所,你才会去战场封侯。拼了老命封侯,最后找个罪名给你剐了,让你花钱买命,再从头做起。汉武帝也是玩这个的老手啊。不然文景之治,老百姓过得好好的,谁愿意跟你去打匈奴?
  商鞅还说,"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你只有在屈辱之中,才会想要尊严,才会看重爵位,你只有没权利,才会尊重官员,你只有穷,才会看重国家的赏赐。这里贵,尊,重都是动词。
  弱民,壹民理论深入了千百年来统治者的骨髓。只有让老百姓不开心,老百姓才会弱。真让老百姓开心了,民众变强了,谁让国强?这是商鞅的牧民之术。
  《商君书·禁使》里还有句话,"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有能力的王,不是依靠武力强大来统治人,而是依靠权势;不是依靠信誉来取信于民,而是依赖手段。"数" 就是"术",手段。
  韩非子是集法家大成者,他专门写过文章,说为什么不能讲信?因为讲信的除了孔孟几个人,全国再找不出来。你按这种标准来选官员,根本就不够用。官员不够,国家就会乱,所以选官,不能看人品。老百姓指望好官,清官。他们要是学过法家,就会知道自己多么幼稚。
  商鞅则非常明确的说,治国就得用坏人,民就弱。你用好人治民,民就会强。所以说法家不是玩意儿啊。但是千百年来儒家的表象下面,统治的脉络都是这种牧民之术。
  价值
  商鞅通过这种残酷的牧民术将秦朝带入了飞速发展,并且一统天下,但是这也是秦朝迅速灭亡并永世被称为暴秦的原因。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旧贵族车裂了,积怨过多。但是他人死了,法家的牧民之术留下来了,而且从来没有更新过,一直存在着。
  这有没有价值呢?就要看评论者的位置在社会的哪个层面了。
  对有些人来说,非常有价值。
网站目录投稿: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