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乏驴岭


  "买一张到南峪的火车票。"我趴在火车站售票窗口,朝里边说,里边的男售票员转头瞄我一眼,漫不经心的说:"三元一张。"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他车票的价格,得到确切答复后,右手里的那张大面额钞票,又原路返回至上衣口袋,左手同时伸进裤兜儿,那里边有买早点时找回的几块零钱。
  这张三元钱的火车票,真真切切握在手心儿里,要知道早晨买的那个煎饼果子,还花了五块钱!朋友们准点进入站台,手持这张三元的车票顺利登车,站台上等候我们的,是一列老式的绿皮车厢,进入车厢,看到里边的那些颇有怀旧感的靠背椅、行李架,像是多年未谋面的老朋友,如此的亲切。
  车厢里的座位,坐着虽说算不上舒服,不过因为空位多,一人可以独霸一整张三人座椅,舒服的躺下来,这时,三元钱的硬座,竟升级成了硬卧。悠闲的躺在长椅上,感觉到列车已经缓缓启动,一个朋友这时走过来,告诉我:到南峪得一小时四十多分钟,"什么!六十公里的路,要走快两个小时?"我坐起身问他,朋友点点头,解释说:"这是普慢客车,南峪那种小地方,就这一趟车到那里,没办法。"上了这趟车,只得慢慢熬了,火车几乎是见村就停,更像是跑在铁路上的公交巴士,就差招手停了,这也许是铁路上走的最慢的火车了,既然车票便宜就不能要求太高。
  此次出行,目的地是:乏驴岭,乏驴岭没火车站,只得就近下车,乏驴岭相传是张果老和柴荣驴驮日月、车载名山,前往忻州,途径此岭,驴困车覆,因此有了乏驴岭这个村名,看来张果老是喜好游历四方,赵县的大石桥上不也有他老人家留下的的驴蹄子印儿。
  列车走走停停,过了一村又一庄,越往西走,海拔越高,火车老黄牛般的,慢腾腾但稳健的向上爬,到了一个没有站台的小站停稳后,我们是扒着车门跳下来的,如此高难度的下火车,还是头一次,下边的石子硌的脚底板生疼。
  往回走上一段路,再转向右手边,前面有一条隧道,这是进入乏驴岭的路。老早前,隧道里有窄轨的铁路,后来废弃掉,走进去后,里边很黑,打开手电筒,隧道的地面上坑坑洼洼的,小心的走出隧道口,乏驴岭铁桥就在眼前。
  铁桥是乏驴岭村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横跨在绵河上,这座桥一九零五年,由法国人建造在正太铁路线上,百余年历史,石太线建成后,有关部门曾酝酿拆除此桥,但因为它是乏驴岭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被保留了下来。
  当年的铁路桥变身为公路桥,铁桥的使命得以延续下来,除非到了铁桥跨了的那一天,否则不会失去价值。细细端详铁桥的钢梁,上面除了一层锈迹,依旧坚固,铆钉还是那么完整,可见,百年老桥的身子骨还算硬朗。
  铁桥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一九三七年,日寇占领河北后,为保证正太铁路将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各出海港口,重兵驻守该铁桥,并在周边修建了七座炮楼和两座地堡。据说,桥头有几处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弹痕,可是找半天,也没见到,只得作罢,想来只有当地人的指引,才会找得到吧。附近有七处炮楼,两处地堡,保存良好,这里应该是战略要地,重兵把守更凸显出这里的重要性。建议把这里作为抗日题材影视剧的拍摄地,否则可惜了那些货真价实的军事设施。
  乏驴岭村就在绵河畔,这个村子和于家石头村相仿,村中的小街大多是石头砌成,院落房屋也以石头为主要建材,因为村子穷,无力翻新,老年间的民居、街巷得以保存下来,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走街串巷,几百年的大槐树依旧枝繁叶茂,院门口依然得见到完好无损的石头捣米臼,石捻子、磨盘也一个都不少。 (经典爱情语录大全 )
  村子石头小路向上走,路边见到一扇破烂老旧的木门,门两侧的房屋早已没了顶子,只剩一根木头横梁孤零零的架在残垣断壁上,看样子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从虚掩的门缝看院子里边,只剩下一间残破的北屋和青砖砌成的影背。门口的一位老妇人说:这个院子已有八百多年,村子里最早的民居建筑。她说的话是否经过考证不知道,不过这房子是村子里的"老祖宗",这应该不假。有幸参观并拍了下来,下次来时,"老祖宗"是否健在就不一定了。
  小山村里从前有一位名人叫陈畴,陈畴是光绪年间的廪膳生,擅长书法,中年后,陈畴采众家之长,创出"疙瘩体",字形势如龙盘虬曲,枯枝老鸦,至今在书法界还享有盛誉。在村中,陈畴也是慷慨好义,为百姓办事,受到村民的尊敬。阎锡山到这里视察晋军,就临时下榻在陈畴家里,陈畴曾经拒绝阎锡山聘其为副官的邀请,也拒绝过出任当时的县长。可以想象当年阎锡山也是求贤若渴,只不过碰到陈畴这个不为名利所动的文人、乏驴岭村的一头倔驴,也是无可奈何。对于部分现代人对名利近乎疯狂的追求,这个陈畴,真让人琢磨不透,也同时对他肃然起敬!
  乏驴岭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断,其中最为惨烈的,还要属一九三七年的"血战乏驴岭"之战。一九三七年十月,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来自陕西籍的官兵,在师长赵寿山带领下,在乏驴岭一带与企图进入山西的日军殊死拼杀。在日军飞机、大炮的攻击下,赵寿山临危不惧,亲率官兵与日军浴血鏖战十五天,全师一万三千之众,只剩下两千七百多人。因寡不敌众,最终失守乏驴岭阵地。被迫下令撤退的赵寿山悲愤交加,忧心如焚,头发、胡子一夜全白。
  乏驴岭村后面一处制高点上,有乏驴岭战役纪念碑,穿过村子向上走,跨过绵右渠,顺着山路爬到了山顶,见到一座青石纪念碑,立在石头亭子下方正中位置,也许是要为战死的将士遮阴避雨吧。那场惨烈的战争,过去七十多年,万余官兵,生于三秦;死在燕赵——说到这里,请允许我冷静片刻,平复一下自己激荡悲愤的情绪——
  在当地村民的口中,当年十七师真仁义!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修筑工事所需的麻袋,是一毛钱一条向百姓购买,庄家熟了快让老百姓来收,山上的柿子红了一个也不摘,红枣端上来没人拿起一颗放进嘴里。战役打响,那些士兵,其实就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穿的依旧是单衣,不要忘了,那时已是深秋,他们怎么能抵挡夜里的寒气?!
  日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疯狂进攻,最终我方惨败,万余英烈永留在乏驴岭,面对纪念碑,一字一句,默读上边的碑文,仅仅是百余字的描述,就已使人够感受到当年那场战役的惨烈!
  此刻,春天的风,吹开山上的野花,树木已长出绿叶,站在一块石头上眺望远处,雾蒙蒙的混沌一片,阴沉如铅色的天空中飘落下点点的雨滴,落在脸颊上,痒痒的,这应该是老天也为之动容,洒下的热泪吧。
  乏驴岭,不仅有动人的传说、朴实天然的古民居建筑;更有抗日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在这里你的心情,也会随着不同的场景变换而改变,喜怒哀乐都能够出现在脸上。记住,石家庄井陉县的绵河河畔,有个乏驴岭,打那里经过,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网站目录投稿:寒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