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纽约春拍行情平平佛像家具引领潮流


  缺少像安思远旧藏那样的知名藏家品牌,3月中旬纽约亚洲艺术周在平淡中收场。邦瀚斯、苏富比、佳士得三家公司的拍卖结果,在多数古玩行家的意料之中:苏富比的家具专拍、高古陶瓷、明清官窑瓷器因品质不错,成交结果不俗;佳士得的名家藏玉器、文玩专拍看点较多;邦瀚斯依然小处见精神,注重拍品的实际成交率。
  邦瀚斯每季拍卖规模不大,远不如苏富比、佳士得派头十足,但几乎每次都有看点,谨慎运作注重实效的风格,为其赢得一席之地实属不易。今春邦瀚斯为避免与两家公司拍卖撞车,3月14日率先开槌,3个专场372件拍品,成交286件,成交额736万美元,1件价超百万美元。
  苏富比6个专场872件拍品,成交682件,成交率78.21%,成交额5263.074万美元,成交均价约7.72万美元。成交率远高于中国市场;但单件成交价格平平,价超10万美元的101件,仅8件价超百万美元。
  佳士得8个专场1120件拍品,成交799件,成交率71.25%,成交额3723.95万美元,单件成交均价约4.66万美元。佳士得的成交率、成交均价、成交额与苏富比有一定距离,成交额相当于苏富比的七成。价超10万美元的78件,仅1件价超百万美元。
  各门类的艺术品拍卖行情普遍不佳,仅佛教艺术品、明清硬木家具以及文玩行情略好,高价品多出自这几个门类。
  佛像:行情趋缓
  佛教艺术品行情趋缓的现象,去年秋拍时已有所体现。当时,香港、北京两地的数场佛教艺术品拍卖,表面成交率依然光鲜,但除了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个别操作规范的公司外,多数公司的真实交易量有限。比如,去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澄净妙观——汉藏佛教造像"专场,18件仅拍出5件,成交率27.78%;香港佳士得秋拍"大俱足——经典亚洲佛教艺术"专场,14件拍卖仅拍出4件,成交率28.57%。
  今年纽约春拍,单件最高成交价被一件金铜佛像夺得,唐卡交易不佳。本季三家公司5个佛教艺术品专场,占本季全部场次17场的三分之一强,可见拍卖从业者对佛教艺术品的市场前景还是相当看重。
  3月14日,邦瀚斯"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珍品"专场中不少拍品成交价超过估价,但是114件仅拍出82件,8件价超10万美元。全场最高价是一幅17世纪晚期西藏东部(或云南)确映多杰画派的释迦牟尼圆寂唐卡(图一,101.6×57.2厘米),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拍至38.9万美元。16世纪尼泊尔铜鎏金锤揲菩萨像(图二,高43.2厘米)估价30万至50万美元,拍至36.5万美元。9世纪尼泊尔女神铜像(图三,高18.41厘米)拍至29.3万美元。另外,杂项专场中一尊体量较大的明代中原造摩诃迦叶立像(图四,高167.6厘米)拍至30.5万美元。
  3月15日,佳士得首日推出3场佛教艺术品,效果欠佳。224件拍品拍出114件,平均成交率50.89%,成交额654.238万美元。广受关注的"范德伟喜玛拉雅绘画珍藏",29件藏品仅拍出9件,成交三成,拍得64.85万美元,远低于预期。8件估价超过10万美元的唐卡仅拍出1件:16世纪尼泊尔胜乐金刚及金刚亥母唐卡(图五,97×66厘米)估价20万至30万美元,拍至54.5万美元。3件唐卡成交价为两万余美元,5件唐卡仅以数千美元成交。范德伟(Louis Van Der Wee)、皮蒂克(PiaDe Kort)夫妇1950年代末涉足西藏文物研究,1962年始购藏唐卡,集中于15-19世纪喜马拉雅地区作品,他们清晰记录每件藏品的来源、价格以及出版记录,曾为《唐卡传奇》一书提供了不少资料。拍卖遇冷一方面是受市场行情不佳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估价过高所致,上拍唐卡多为17-19世纪制品,年代较近,且保存的品相一般,与拍卖图录所显示效果差距相大,卖相不佳,因此,高达数十万美元的估价,让追求中间利润的行家很难伸手。
  佳士得的"拉希莉珍藏:印度与喜玛拉雅艺术及古现代收藏"专拍71件拍出47件,拍得237.65万美元。36件现代绘画多在估价范围内低价成交,25件石质、金铜造像成交半数,5件价超10万美元。12世纪印度帕拉时期罕见的铜嵌银阿弥陀佛像(图六,高12厘米)、13世纪西藏铜嵌金银佛造像(图七,高36厘米)均拍至34.1万美元,均在估价范围内成交。
  "印度、喜玛拉雅及东南亚工艺精品"专场124件拍出58件,不足半数,成交额351.738万美元。26件唐卡拍出16件,9件护经板成交3件。58件成交品中9件价超10万美元,印度、中国造像各4件,越南造像1件。全场成交价最高者是一尊印度教神像——8-9世纪印度砂岩雕杜尔迦女神像(图八,高62.8厘米),估价8万至12万美元,拍至72.5万美元。杜尔迦女神是印度教中的主要降魔女神形象,尚武,其标志造型即擒杀化身水牛的恶魔。16世纪西藏铜鎏金三面六臂严空叶衣佛母像(图九,高28.5厘米)拍至38.9万美元,严空叶衣佛母又有叶衣佛绿、叶绿佛母、山林叶衣佛母之称,是西藏密乘莲花部部主的明妃,着绿叶裙,三面六臂,每面三目,市场上不多见。12世纪印度东南部泰米尔纳德邦朱罗王朝时期的青铜象头伽内什像(图十,高40.4厘米),也以38.9万美元成交,象头神是印度神话中智慧、财富之神,在藏传佛教中是守护神,也称自在天、欢喜天。
  3月17日,佳士得瓷杂专场3件佛教艺术品意外拍出高价,两件还成为纽约本季价格最贵的中国造像。清乾隆铜鎏金锤揲十一面观音立像(图十一,高87厘米),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应是拍卖方认为此像无款,难以确定其宫廷造像出身,故而估价较低。现场竞争激烈,终拍至285.3万美元,可见宫廷造像这一块金字招牌确实有含金量。喜玛拉雅艺术专场第250号为15至16世纪西藏铜鎏金十一面观音(高31.75厘米),估价30万至50万美元,无宫廷造像背景,拍至34.1万美元。唐初大理石雕坐佛躯像头部缺失(图十二,高120厘米),还是受到收藏高古佛像的买家青睐,估价100万至150万美元,以低于估价的90.5万美元成交。17世纪明代"林朝景印"款德化白釉观音坐像(图十三,高45.8厘米)估价4万至6万美元,意外拍至42.5万美元的高价。此场中,26件唐代至清代的中原石雕、金铜造像,顺利拍出了18件。
  3月16日,苏富比"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品及克劳斯·沃契博士故藏"专场,190件拍出146件,成交率76.84%,成交额561.3438万美元。这场拍卖一改佳士得宗教艺术拍卖的颓势。拍品既有佛教艺术品,也广涉印度教、耆那教神像、礼器及装饰艺术品,不乏名人旧藏品,如Pan Asian泛亚收藏、Dr.John Mann收藏,以及克劳斯·沃契博士故藏印度细密画等。拍品以中国内地及西藏金铜造像、唐卡、法器为主,占到了全部拍品的半数以上。
  全场13件价超10万美元的拍品中,中国造像占8件,其余为尼泊尔、印度造像。18世纪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像(图十四,高18.4厘米)估价30万至50万美元,拍至79万美元。此像具有清代蒙古及汉藏造像风格,大威德金刚又有怖畏金刚之称,在藏传佛教中是格鲁派主修的护法神,为文殊菩萨降伏妖魔而示现的忿怒化身,造型复杂。价居第二的是约为1096年的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耆那教神像(图十五,高46.4厘米),估价2万至3万美元,拍至67万美元。11至12世纪印度东北部帕拉时期的石雕佛本生故事像(图十六,高14.9厘米),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拍至34.6万美元。16至17世纪西藏铜鎏金四臂空行母立像(图十七,高19.7厘米)拍至27.4万美元,16世纪西藏大黑天唐卡(图十八,54.6×44.5厘米)拍至23.75万美元。
  本季印度教神像行情突出,高价迭出,三家公司上拍的印度造像精品价格都很可观,火热程度不亚于中国造像。
  佛教艺术精品仍能拍出高价,但普遍行情下滑,成交价格不高,尤其唐卡行情为历年最差的一季,成交率、成交价格下滑明显。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在印度曾中断数百年,却大盛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有行家坦言,拍场上关注印度教的印度买家,很少竞买佛教艺术品,佛教艺术品的市场推手主要是华人,这类艺术品的行情已连续上涨了十余年,未来究竟是涨是跌,业内人士需要考量。
  家具:神父的收藏样本
  明清硬木家具在欧美地区较受关注,硬木的材质、色泽、造型、线条深受热衷中国艺术品的收藏人士青睐,涉足中国艺术者鲜有忽视硬木家具的,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藏。
  像费立哲(Reverend Richard Fabian)神父这样专情硬木家具的欧美藏家数量虽少,影响力不可小视。今春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费立哲藏中国家具可谓最大亮点。3月15日,苏富比上拍的这场"费立哲神父珍藏中国古典家具"63件全部拍出,拍得552.1625万美元,成交均价8.76万美元,也是纽约本季唯一一场"白手套"拍卖。
  费立哲神父是旧金山美国圣公会尼撤圣格哥烈堂创办人兼教区长,197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康涅狄格州一家古董店见到一对16-17世纪黄花梨镶瘿木雕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后(即此次拍卖中价格最高者),被椅子的美感打动,后以分期付款购得,由此走上中国家具收藏之路。费立哲认为人应与美感共存,他将自己收藏的家具布置在旧金山湾的家里,与日常家居物品融为一体。
  63件上拍家具为晚明至清初制品,九成以上是黄花梨家具,仅少量小件家具材质为紫檀、红木、花梨木等。大件器有柜、桌、案、椅、凳等,小件器箱、屏、架、几、笔筒、鸟笼、天平架等文房珍玩,整体追求的是明清时期文人收藏的气质,雅致异常。
  拍卖现场人气较旺,20余件拍品成交价超过最高估价,黄花梨椅行情最好。13件(套)价超10万美元,费立哲最为珍视的两对16-17世纪黄花梨镶瘿木雕福字纹四出头官帽椅成交价最高,分别拍出121万美元(图一)、91万美元(图二),类似风格的椅子数量较少,有行家统计仅十余件,大部分藏于名家。一对17-18世纪的黄花梨南官帽椅(图三)17.5万美元成交。单件17-18世纪黄花梨竹节纹圈椅(图四)估价12万至15万美元,拍至44.2万美元,风格类似品不多见。这五把椅子是费氏钟爱之物,在其家具收藏中有着不凡的意义。
  昂贵的黄花梨木材,影响到家具设计制作者,节省材料是明清以至当代硬木家具制作的一条重要准则。在黄花梨家具上雕刻丰富的纹饰,一方面与明式家具讲究木纹之美、线条之美相悖,一方面费料费工费时。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外藏家、研究者认为像费立哲所藏福字纹四出头官帽、竹节纹圈椅的这类喜庆装饰纹饰过于繁缛世俗,非明式家具主流,甚至一度影响其市场价值,这种审美倾如今已开始改变。
  全场唯一上拍的一对黄花梨方角四件柜(图五)出自17-18世纪,拍至34.6万美元。这种四件柜市场上有大小两式,明末清初以黄花梨制作者多,多见通体光素无纹者,也有柜面浮雕纹饰者,雕刻纹饰以吉祥纹饰为多,清代也有浮雕岁寒三友、云龙纹者。
  各式小件黄梨家具成交价格不错,如17世纪黄花梨天平架(图六)拍至9.375万美元,17-18世纪黄花梨五屏风镜台(图七)拍至6.25万美元,均高出估价一倍。国内藏家往往注重大件硬木家具的收藏,被视为重器者多为体量大、价格高者。费立哲则重视各种类型家具收藏的品种丰富性,小件品有时更能体现硬木家具的器用之美,上拍品中半数属于小件器。
  明清硬木家具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流入欧美市场,但像费立哲神父这样整体出售黄花梨家具藏品的现象较少,这批藏品可视为当前欧美私人藏黄花梨家具的范例。
  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专场也是家具拨得头筹,25件出自David Utterberg、陶博曼(A.Alfred Taubman)、Terence Stamp、埃斯卡纳齐(Eskenazi)等知名藏家的明清家具多以高价成交,仅1件流拍,桌、榻、椅、案成交价格可观,24件成交品中15件价超10万美元,其中一件价超百万美元,其行情并不弱于费立哲藏家具专拍。估价8万至12万美元的18世纪黄花梨条桌(图八)拍到了145万美元,超估价十余倍,价居全场之冠。17-18世纪黄花梨席面长榻(图九)估价30万至50万美元,拍至97万美元。一对17-18世纪的黄花梨雕寿字纹南官帽椅(图十)拍至34.6万美元;17-18世纪黄花梨翘头案(图十一)、一对18世纪红木玫瑰椅(图十二)均拍至32.2万美元;清乾隆紫檀雕卷草花卉纹坐墩(图十三)拍至27.4万美元;一把17世纪的黄花梨交杌(图十四)仅估3万至5万美元,拍至20万美元。
  佳士得瓷杂专场一开场就是62件家具标的,流拍6件,17件价超10万美元,是此场拍场最具实力的板块。全场成交价前十名中,7件为家具,可见此季家具买气之盛。明末清初黄花梨家具行情最好,16-17世纪黄花梨如意纹翘头案96.5万美元,一对明末清初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图十五)90.5万美元,17世纪黄花梨四面平式长方桌(图十六)、18-19世纪紫檀龙纹宝座(图十七)、一对明末清初黄花梨半桌(图十八)均拍至78.5万美元。本季纽约唯一上拍的一张明末清初黄花梨架子床(图十九)拍至66.5万美元,一对明末清初黄花梨南官帽椅(图二十)拍至43.7万美元。黄花梨架子床是明清硬木家具中存世量数量相对较少的品种,年代早、纹饰工艺精美者价格昂贵,早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市场年拍卖成交价超过百万元人民币的黄花梨架子床仅二十余件。
  明清黄花梨椅子在本季拍卖中表现优异,整体行情、单件成交价格远超架子床、四件柜、桌、案、榻一类的大型家具。与其他类型的家具相比,椅子的人文色彩、造型工艺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具文人气质,明清文人特别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极为重视椅子在文房里的重要性,这也应是拍场上椅子价格高昂的原因。
  陶瓷:百万美元的三彩女俑
  古陶瓷以收藏者众而誉称中国艺术品收藏的第一大项,欧美、亚洲地区老一辈传统收藏者重视元代以前的高古陶瓷的收藏,1980年代以后兴起的当代华人市场上则以明清官窑瓷器价格最高。
  近年,高古陶瓷拍卖市场受货源缺乏以及赝品、炒作之累,疲态尽现。2016年春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苏富比佳士得上拍的高古陶瓷、明清瓷器,其市场地位(专场的成交率、成交额,以及单件成交价格)已让位佛教艺术品和家具,虽然也有少数高价品一改往年的颓势,但这一板块的整体行情走势平平。
  苏富比瓷杂专场上拍隋代至明初各窑口高古陶瓷59件,仅拍出36件。引人注目的是唐三彩女坐俑(图一),估价70万至90万美元,拍至133万美元,是拍场最贵的三彩女俑。该女俑坐姿优雅,体态雍容华美,堪为代表之作,是私人收藏中的名品,1972年以来在纽约、华盛顿、伦敦等地展览、出版不断,一直在重要的私人藏家手里流转。据传,1940年代由美国海军上校s.N.FerrisLuboshez自中国购回,后经埃斯卡纳齐(Eskenazi)、王已千家族、Eari Morse伉俪、A·阿弗烈·陶博曼等名家递藏。作为冥器的唐代三彩陶器,品类丰富,出土品以马俑、骆驼俑等动物俑,以人物俑最为名贵,三彩女俑数量不多,拍场上更是罕见。
  唐三彩陶器的收藏起步较晚,20世纪以前的中国藏家多数认为冥器摆放在居室之内不吉,会影响收藏者。20世纪早中期,唐三彩陶器受到欧美地区有识之士的青睐,进入到西方收藏者的视野。即便如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现在亦存在)中国收藏者对冥器仍有争议,再加上文物保护法禁止交易地下文物,唐三彩器国内市场难见。
  女俑拍卖成交6天后,精选自陕西、河南两地的130件组的"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文物精华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揭开了年度唐三彩热的大幕。展品精选自两省十余家博物馆、考古所,代表了唐代三彩陶器的最高成就,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年度十二重点展览之一。展览从唐三彩的起源、窑址、分类,以及唐三彩的技术发展、传播等方面,展示唐三彩陶的艺术面貌。唐代三彩陶多出土于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西安是唐代东方文明的中心和丝绸之路起点,洛阳是武则天时期的神都,两地是唐代上层人士聚集之地,厚葬之风极盛。
  唐三彩陶的主要收藏、交易市场在海外,纽约、伦敦历年上拍的唐三彩器物,以三彩马价格最高,2013年9月17日纽约年苏富比上拍一对唐代三彩马,拍至419.7万美元成交(约2568.14万元),是所知最贵的唐三彩器物。
  此场中,高古陶瓷另一高价成交品是金元时期的河南钧窑青釉梅瓶(图二),小口短颈肩,体形秀美,全器开片细小规整,极为雅致,曾经Frederick Knight、埃斯卡纳齐之手,估3万至5万美元,拍至37万美元。近几年有关钧窑的年代之争其实对市场的影响不大,市场上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宋代的钧瓷,被部分当代学者视为明初产品。曾有行家认为这种学术倾向会影响到钧瓷的市场价格,经过三四年的观察,如今看,收藏者并不认为明初钧瓷的价格就低于宋代制品,这也许是受明初瓷器整体价格高趋影响所致。
  南方青瓷的代表龙泉窑制品向受收藏者重视,出版著录清晰,并经Marvin Gordon伉俪、J.J.Lally&Co.收藏的南宋龙泉青釉瓶(图三)拍至9.375万美元。河南、浙江是宋元陶瓷的主要产地,八大名窑除耀州窑出自陕西铜川、定窑磁州窑源自河北定州外,五大名窑均出自两省,高古陶瓷的收藏也多于此两地产品为主,尤其是青瓷产品,宋代汝窑、哥窑、官窑产品市场上极为少见,龙泉窑、钧窑产品市场上数量相比较多。
  另外,该专场上拍明清官窑瓷器34件,拍出31件,7件价超10万美元的瓷器中2件价超百万美元。清乾隆粉彩百鹿尊(图四)拍至127万美元,百鹿尊是清乾隆时期官窑新创烧的器型,乾隆时以粉彩器著名,器身通体以清代重要的狩猎活动——木兰秋狝,是乾隆宫廷瓷器的经典器型,乾隆以后各朝都有仿烧,仿烧品还见有青花制品。乾隆本朝粉彩百鹿尊私人收藏数量不多,历年拍场上公开拍卖价超百万元者不过十余件,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963万港币拍出一件。清雍正黄地赭绿彩五福捧寿八吉祥纹大盘(图五)拍至116.2万美元,此类盘堪称乾隆宫廷吉祥纹饰瓷器的代表作,黄底色的皇家出身,内外满绘五福、八宝纹繁缛华美,直径多在40厘米以上,私人藏品多在名家之手,不足十件。今次的成交品原为著名收藏家伯纳德Edward H.Bennett(1874-1954)旧藏。2009年北京翰海秋拍以560万元拍出一件,但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此盘的成交价仅为484万港币,今春的成交价应为历年最高。
  同样源自伯纳德家族收藏的一套5件清嘉庆绿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吉祥纹五供(图六)拍至79万美元。明清时期宫廷信奉佛教,尤其清代宫廷佛教艺术品数量众多,五供是常见制品,不仅瓷器,还多见铜器、珐琅器、玉器等材质的五供器,出身宫廷制造者价格高昂。粉彩瓷五供传世品多见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制品,此套嘉庆五供成交前,瑞士玫茵堂旧藏的一套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出602万元。清代雍正时期单色釉瓷器典雅绝伦,冠绝一代,此场上拍的雍正粉青釉葫芦瓶(图七)拍至61万美元,也是近年高价成交的代表之作。
  佳士得瓷杂专场上拍74件各窑口高古瓷,成交25件,北宋/金代磁州窑系黑釉鹧鸪斑笠式盏(图八,直径12.4厘米)估价4万至6万美元,拍至19.7万美元。受茶文化复兴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中国陶瓷茶具的行情持续上升,宋元老窑茶具以及宜兴紫砂茶具价格涨幅惊人。宋元老窑茶具中,各窑口的黑釉茶具备受推崇,价格远超其它品种,很明显受近年入侵华人市场的日本茶道影响。
  佳士得的99件明清瓷器成交66件,仅4件价超10万美元,其它乏善可称。前述德化白釉观音坐像外,清代粉青釉双龙赶珠纹大缸(图九,宽62.8厘米)拍至32.9万美元,清乾隆六字篆书刻款窑变釉尊(图十,高24厘米)拍至22.1万美元,瓷器的成交价格不太理想。
  虽有3件陶瓷成交价突破百万美元高价,但是与佛教艺术、家具相比,陶瓷板块的行情的确有些不尽如人意。4月初香港苏富比征得英国琵金顿的一批古陶瓷精品,则是今春陶瓷板块最大的亮点。
  文玩:名家旧藏人气旺价格低
  2016年纽约春拍中,小件文房珍玩器物人气虽然旺盛,成交价格却平平。邦瀚斯、佳士得上拍的名家收藏鼻烟壶、玉器、文玩专场,算是佛像、家具之外最亮眼的。
  邦瀚斯的"美国私人珍藏鼻烟壶"及杂项专场成交率不俗。霍华德夫妇(Rod and Marcia Howard)珍藏的102件鼻烟壶拍出83件,成交率80%以上。霍华德夫妇1970年代涉足中国鼻烟壶的系列收藏,多在Robert Hail、Hugh Moss、Robert Kleiner、Clare Chu等专家指导下购买,特别喜欢好玻璃及玉器鼻烟壶。上拍品品种丰富,内画鼻烟壶名家之作不少,23件成交价在1万美元以上,1983年王习三所作"水晶内画王习三自画像鼻烟壶"(图一,高5.3厘米),署款"癸亥盛夏自画像于一壶斋赠苏利氏夫人留念王习三",估3000 5000美元,拍至4万美元。该公司中国艺术专场上拍26件鼻烟壶成交17件,5件价超1万美元。
  佳士得的"露芙及卡尔 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第二部分专拍,199件拍出154件,拍得98.975万美元,25件价超1万美元。1770 1850年间制作的一只黄玉光素鼻烟壶(图二),玉质精良,拍前即受买家关注,3000-5000美元的估价让不少内地买家跃跃欲试,一位买家坦言,这个估价就是买料也值,最终拍至6.25万美元,看来要想在行家群里捡漏难度不小!清乾隆御制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鼻烟壶(图三)拍至5.25万美元,超估价一倍。清代画珐琅鼻烟壶,无论玻璃胎还是铜胎,数量都很少,一直是鼻烟壶市场上的高价品,鲜有漏捡。
  玉器今春拍卖虽无大件,小件精品价格坚挺。邦瀚斯杂项专场上拍156件成交111件,成交率71.15%。一件出自宫廷的"乾隆青玉仿古双耳活环盖瓶"(图四,高27.3厘米)成为各方买家竞争的对象,这件估8万到12万美元的玉器最后拍至102.5万美元,超过估价十余倍,是本季唯一一件价超百万美元的玉器。估1万至1.5万美元的18-19世纪青玉雕五福螭龙灵芝纹如意(图五,长37.5厘米),拍至12.5万美元。上世纪30年代旧金山海湾家族旧藏的商代晚期青铜乳钉雷纹史簋(盂)(图六,直径24.6厘米)估7万至9万美元,拍至32.9万美元。
  佳士得推出的"东西轩——重要比利时显赫私人珍藏中国玉石雕"是本季唯一一场私人藏玉器专拍,以小件把玩器为主,上拍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玉器90件,66件成交品拍得372.98万美元,成交均价5.65万美元。全场16件价超10万美元,精品成交价多数超估价数倍,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图七,宽7.7厘米)拍至26.9万美元,超估价两倍。秦汉时期的白玉圆雕玉人(图八,高5厘米)拍至20.9万美元,超估价三倍。估价8万至12万美元的清乾隆青白玉雕榲椁摆件(图九),拍至48.5万美元,超估价四倍。近年珠串把玩、佩饰之风大盛,拍场上古珠串的行情大涨,此场中一串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串饰(图十,长35厘米),估3万至5万美元,拍至12.5万美元。
  佳士得另场"威尔逊伉俪文玩珍藏"专拍也是一大看点,116件拍出105件,成交率90.52%,拍得224.36万美元。清代诸家所作《研山十图》11开册页估4000-8000美元,拍至19.7万美元,是此场古代制品价最高者。估价万儿八千的18 19世纪竹雕灵芝如意、估价2万至3万美元的清代仿竹奇石连瞿应绍铭红木座均拍至12.5万美元。成交品超过10万美元的仅6件,33件价格在1万至10万美元间,66件成交品价格最低1万美元,最低的一件碧玉雕螭龙印仅625美元。可见,现场人气虽旺,买气却不足,缺少竞争。
  苏富比推出的"Caramoor音乐艺术中心珍藏中国艺术品"专拍,也呈现了这种现象,82件拍出80.49%,成交额236.02万美元。一对清乾隆西洋式铜鎏金嵌料宫灯(图十一)拍至67万美元,清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五供(图十二)拍至55万美元。全场仅5件价超10万美元,21件价格在1万至6万美元间,40件成交价低于1万美元,最低的一件中国艺术品是清及更晚时期的碧玉透雕鸳鸯纹锁形牌,438美元。
  3月19日苏富比的亚洲艺术小拍,355件拍品成交257件,前十名均为中国艺术品,但七成以上的成交价格低于1万美元。估价1.5万至2.5万美元的清末黄花梨画案(图十三),拍至51.4万美元,成为全场之最。
  古董拍卖不景气的现象,在三家公司的相关专场拍卖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呈现,低于估价成交的拍品数量不少,特别是成交价低于1万美元的拍品数量增多,为近几年来纽约亚洲艺术周最突出的一次,这也客观说明,中国艺术品的市场行情已经不仅在中国区域表现不佳,欧美市场也难以幸免。
  书画:估价大幅降低
  中国书画在欧美市场交易量小,影响力远不及其他门类。纽约2016春季拍卖,苏富比、佳士得各上拍一场书画,因估价较低,人气较旺,成交率还相当可观。
  3月16日,佳士得的中国书画专场76件拍出70件,成交率高达92.11%,成交额523.69万美元。全场12件作品成交价超过10万美元,明代书法家王铎的草书《岁尽帖》估价15万至20万美元,拍至88.1万美元,1975至1978年间黄胄、陆俨少、谢稚柳等人合作的《集锦册》27开册页拍至66.5万美元,传为文徵明所作《仿黄公望山水即用韵》、传为关思所作《松壑携琴图》、传为唐寅所作《青莲碧漪》3幅立轴拍出高价。近现代名家黄永玉、张大干、徐悲鸿、吕寿琨的作品价超10万美元,40件作品成交价在1万至10万美元之间,18件书画作成交价低于1万美元。
  3月17日,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专场224件拍出196件,成交率87.5%,成交额1611.8375万美元,成交均价约为8.22万美元,既便在中国本土市场,这一成绩也足以傲人。全场31件价超10万美元,其中,1件价超百万美元,8件价超50万美元。估价10万至15万美元的赵之谦《信札五十六通》(图一),拍至109万美元。王鉴、吴昌硕、董其昌、王宠、何绍基、髡残的画作价格较高,王鉴的《仿宋元名家山水》6开册页(图二)92.2万美元,吴昌硕的《桃寿俱满》两联屏风(图三)87.4万美元,董其昌的《行书自作七言律诗三首》手卷(图四)79万美元。低估价、低成交价也是此场拍卖的主旋律,全场122件书画作品的成交价在1万至10万美元之间,43件书画作品成交价在1万美元以下。
  与古董类的拍品类似,中国书画低估价已经成为两大公司的共识,尽管其中也不乏少量画作超过估价数倍成交,但大部分拍品还是在估价范围内成交。
  正视行情下滑,理性看待"资源枯竭"说
  上述两家公司的拍卖结果显示,本季拍卖行情不温不火,看客多买家少,从媒体及业内人士发的现场照片看,人气不减去年,成交价格却非常理性。有行家爆料,拍场上仍是华人天下,多半是熟脸——生意人,新面孔、收藏者比例小。
  生意人买货需要有利润空间,生意人多了,拍场上的价格很难上去。
  新面孔、收藏者都哪儿去了?
  受经济下滑的大环境影响,去年秋拍艺术品市场已经冷清了许多,今年纽约春拍的平淡早在业内人士的意料中。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的专业性,并不弱于股市、房市等投资市场,近十年来艺术投资之风劲吹,吹得真正的收藏者鲜有人跟着拍卖赶趟儿。
  如今,拍场上的常见面孔,九成九是生意人。股市、房市行情好时,会有衣着光鲜的投资客光临,艺术品市场也跟着沾光,反之,这些新面孔不会轻易跨界涉足艺术市场。
  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纽约春拍后,网络、微信群里流行起"欧美中国艺术品资源逐渐枯竭"之说。简单的言论,其实有着相当不简单的蕴含。仅仅凭借纽约一季的拍卖情况,听信部分所谓"行家""业内人士",而无详实的历史文献、数据的引证,就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过于肤浅、不负责任。这种言论快速在网络媒体空间、行家群体、收藏市场上漫延,目的不外乎借媒介传播之力,煽动收藏者尽快放弃对未来经济形势的疑虑:资源逐渐枯竭,还不快买!
  事实上,就此次纽约春拍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数量看,邦瀚斯上拍372件,苏富比872件,佳士得1120件,合计2364件。以此为据,年度纽约市场春秋两季上拍总量约5000件,巴黎、伦敦两季上拍数量一般不足纽约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仅从这三家公司的拍卖数量看,年度三地上拍量约在7000件以内,若将三地古玩店的销售量估在3000件内,则三大市场年销售量在1万件左右。欧美市场拍卖历史悠久,已经很难追溯。我们可以以1992年以后起步的中国市场为时间点,不计重复交易,24年来上述三大市场可估计的交易量也就24万件。
  再说中国市场,1992年至2005年间,中国香港及内地真正从事文物艺术拍卖的公司屈指可数,2005年拍卖公司数量才逐渐增多,且真正规范操作的可信赖公司数量有限。既便今日,中国市场除少数几家品牌拍卖企业的拍卖数据可资参照外,信誉度较高的公司不出十家。内地创办时间较早、上拍数量最大的中国嘉德,不计重复交易,到2013年春拍,20年上拍26万余件。若其他公司的上拍量也达26万件,则20余件间,中国市场的交易总量大约是五六十万件。雅昌艺术网统计1993年至2008年7月,全球上拍中国艺术品约115万件,该网推测每年会增加25万件拍品。若以此计,1993年到2016年7月,全球中国艺术品的上拍总量约为315万件。
  表面看,315万件的数量的确惊人。然而,这一数据并不能证明"资源逐渐枯竭"。原因特别简单,首先是我们没有办法证明这315万件拍品中有多少重复上拍品,有多少赝品?其次,我们至今没有准确的合法出境和战乱流失的文物数量,也缺少新中国成立后外销创汇卖出的数量,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抛出"资源逐渐枯竭"之说为时尚早。另外,全球中国艺术品交易中,超过半数的买家是华人,即至少有160万件被华人购得,如今的拍卖市场已是投资市场,这些艺术品大部分会再重复交易,也就使"生意货","资源逐渐枯竭"说不攻自破。
  20世纪大量中国文物外流时,正是中国经济困难时期,价格低廉,几元钱可买清代官窑瓷器,几百元能买黄花梨大柜。当年低廉的出口价格,奠定了今日欧美私人收藏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承受力。君不见,今年纽约春拍中,苏富比、佳士得的名家收藏专场中不乏几百、几千美元的成交品!且数量不小。66件威尔逊夫妇收藏的文玩、40件Caramoor音乐艺术中心收藏的艺术品成交价都在1万美元以下。苏富比的周末亚洲艺术小型拍卖中,257件成交品中190件成交价低于1万美元。
  低价成交是此轮纽约春拍不可忽视的现象,从商业角度解读,并非资源枯竭,而是适应市场环境,拍卖商规避风险的明智运作方式,这恰是当前中国内地拍卖市场最缺乏的基本功。
  (
网站目录投稿:若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