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黑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别称乌鱼、财鱼、蛇鱼等,为鳢科鳢属淡水鱼类,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水域中其他所有鱼类,还能在陆地上滑行,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黑鱼的生活习性吧!
  一、营底栖性
  黑鱼为营底栖性鱼类,分布于热带的非洲及亚洲等的淡水流域,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沟塘、池沼中均产,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体的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二、适应性强
  黑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可将头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当温度范围为10℃到15℃时黑鱼能离开水面存活达3到4天之久。
  三、适温广泛
  黑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四、善于跳跃
  黑鱼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亦会向他池转移,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
  五、肉食性鱼
  黑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如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幼鱼)和青蛙为捕食对象。
  六、捕食习性
  黑鱼的游动速度较为缓慢,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
  七、生性贪食
  黑鱼生性贪食,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据解剖一条500克重的黑鱼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同时黑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
  八、繁殖习性
  黑鱼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在华南地区为4月中旬至9月中旬,以5、6月最盛,华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
  九、营巢产卵
  黑鱼的产卵方式是营造巢类型,产卵前性成熟的雌雄亲鱼成对地游动在产卵场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营筑略呈环形、直径约0.5~1米、漂浮于水面的鱼巢,巢筑成后在风平浪静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鱼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将卵产于巢上。
  十、护幼习性
  黑鱼有着护幼的习性,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中或巢的附近守护鱼卵,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刚孵出的仔鱼侧卧于水面轻轻浮动,亲鱼则守护于仔鱼下方,随着仔鱼的发育,亲鱼的防御活动更为强烈,直至幼苗至40~50毫米时才开始分散营独立生活。
网站目录投稿: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