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除去脸上刺字的狄青 在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宋代,军人尤其是士兵的社会地位很低。为了防止士兵逃跑,他们的脸上要被刺上字。北宋名将狄青(1008年?1057年)就曾是一名脸上刺了字的士兵。他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 19岁从军,充当皇室的警卫。宋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的元昊称帝,同宋连年交战。他被调到延州(今陕西延安)前线任指使,指挥一个营的部队。他身先士卒,作战勇敢。上战场时常披长发,戴上铜制面具,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西夏兵看到他就向后退,称他为狄天使。他在延州四年,参加大小战斗 25次,中箭伤8次。有一次他负了重伤,西夏兵又冲了过来。宋军眼看顶不住了,他忍受剧痛,挺身而上。士兵受他的感染,也都勇敢向前,终于击退敌人。他带兵赏罚严明,与部属同甘共苦,深得士兵爱戴。由于他屡立战功,得到成边重臣范仲淹、韩琦的器重,逐步被提升为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一次,范仲淹召见他时送他一部《左传》,对他说:"为将如不知古今,不过匹夫之勇而已。"劝他认真读书。从此他在战斗余暇便刻苦研读史书和兵书,成为既能冲锋陷阵,又精通指挥艺术的优秀将领。在战斗中,他善于虚虚实实,迷惑敌人。在他麾下有一支主要由新兵组成的部队,番号是"万胜军"。这支部队常打败仗,受到西夏的轻视。一次,他命令主力部队"虎翼军"换上"万胜军"的军旗出战,西夏军见了满不在乎,结果遭到迎头痛击。在一次战斗前,他秘密规定改变指挥信号,将击钲前进改为击钲一声止步,两声佯退,钲声停止就冲锋。在战场上,夏军看到宋军击钲后突然止步,感到莫名其妙;接着又看到宋军击钲后突然后退,不禁哗然,都说:"谁说狄天使勇敢哪?"这时,钲声停,宋军突然一齐向前冲,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庆历四年(1004年)宋夏议和后,他奉调入京(今河南开封),曾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拜彰化军节度使。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让他用药除去脸上刺的字,他说:"陛下以功提拔臣,不问门第贵贱臣愿留此痕迹以激励士气。" 皇祜四年(1052年),广源州(约今越南高平地区)部族首领依智高称帝,建大南国。此时广南(今广东、广西)各州郡承平已久,对战争毫无准备。依智高很快占领广南九郡,并包围了广州。宋朝派去讨伐的官军屡被战败。狄青自告奋勇前往平息。宋仁宗即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负责统一指挥广南的部队。临行前,有人托权贵走后门,想随狄青去广南,好混个一官半职。狄青对他们说:"你们去,我欢迎。对依智高这个小寇,要派我去,可见事情很急。你们如果立了功,朝廷有赏;但如果不敢出战,军法很重,我可不能偏袒谁。你们可要三思。"此后再没有敢要求跟他去广南的了。狄青率兵 3万由开封南下,至潭州(今湖南长沙)整理队伍,宣布纪律。有一士兵拿了旅店一把菜,狄青立即将其斩首示众。从此全军肃然。依智高听说朝廷兵到,从广州撤围,退守邕州(今广西南宁)。狄青率部到达桂州后宣布不得擅自出战。但广西铃辖陈曙到达宾州(今广西宾阳)后,为争头功,乘狄青未到,率 8000人进攻依智高,在昆仑关大败。狄青到宾州后立即召集将佐,宣布陈曙等败军之罪,将他们斩首。经侦察,狄青知昆仑关地形险要,伯被依部所据,便扬言要在宾州休整。此时正是元宵节,他命令大张灯烛,宣布十五宴请将佐,十六、十七依次宴请各级军官。第一夜的宴会通宵达旦。第二夜狄青在酒席上坐了一会儿就说不舒服,指定别人主持后便退席了。到天明捷报传到宴席上:三更时分,元帅(指狄青)已经拿下昆仑关了。狄青率部冒着风雨,出敌不意,占领依智高未设防的昆仑关后,逼近邕州。依智高集中一手拿藤牌、一手拿刀剑的标牌兵在归仁铺迎战。对此狄青早有准备。他将步兵放在前面,将南方少见的骑兵藏在阵后,自己登高进行指挥。当双方步兵正在激战时,狄青命令挥动五色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出击把标牌兵冲乱,用铁连枷击打,用刀剑砍杀。依智高的部队从未见过骑兵,大败溃散。依智高放火烧掉邕州城后逃往大理(今属云南)。战后,狄青把缴获都分给部下,对俘获的胁从者都予以释放。五年,他因功升枢密使。至和三年(1056年)他出镇陈州(今河南淮阳),次年死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