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青岛市人社局聚焦供给侧培育新动力加快推进技工教育


  近年来,青岛市在人社部、省厅的指导下,主动对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作为,夯实基础,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了技工教育规模、质量双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技工院校23所,在校生3万余人,每年输出高技能人才1万余人,占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的65%以上。
  一、发挥就业补助资金作用,扶持技工教育加快发展
  一是创建教育集团,带动技工教育做"优"。自2012年起,坚持"政府引导、校企互补、平等自愿"的原则,每年公共财政安排1500万元,鼓励院校和骨干企业强强联合,采取股份式、兼并式、联合式等方式,实施集团化办学,推动办学实力显著提高。特别是青岛石化高级技校,通过增资扩股、债转股,在全国率先建成股份制技工教育集团,赢得加盟企业注入发展资金3240万元。目前,全市共组建9个集团,加盟院校12家、企业267家,每年为行业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1.6万人次,受到了中车四方、海尔、青岛地铁等企业的广泛好评。
  二是创设三项奖补,推动技工教育做"强"。一方面奖励专业建设。对技工院校开发紧缺专业、名牌骨干专业、促进就业效果突出专业,每个奖补100万元。另一方面补贴实训耗材。对开设产业需求强、技术含量高、耗材成本大的43个专业,按每名毕业生400~600元标准给予院校一次性补贴,占全部专业的三分之二。三是鼓励师资培训,按每人3000元标准进行补贴。
  三是创新扶持政策,拉动技工教育做"大"。坚持"普惠"原则,对四年制技校学生最后一年给予全额学费补贴。坚持"兜底"原则,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住宿费、教材费,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今年,青岛市还将对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按照国家助学金标准80%给予生活费补贴。这项政策将惠及1.3万人,预计年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
  经过努力,目前青岛市形成了就业补助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技工教育投入机制,办学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扶持技工院校发展立项42个,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占全市就业补助资金的15.6%。
  二、坚持项目引领,提升技工教育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实施"金蓝领"培训项目,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加油站"。围绕青岛产业布局,突出对接新兴、高端、蓝色产业发展,鼓励技工院校积极承担省市"金蓝领"培训。"十二五"期间,13所技工院校成为"金蓝领"培训基地,校企联合培养金蓝领技能人才3.7万人,技工院校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进修中心。
  二是实施"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打造技能人才培养"供给站"。紧密对接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指导技工院校积极开展技师工作站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建,主动研究行业、企业技术人才需求,主动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带徒传技,努力将技工院校打造成企业高端后备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源。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培训基地、技师工作站12个,市级示范基地和技师工作站30个。
  三是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打造技能人才培养"中转站"。探索出"自选工种、自定人员、自主评价、自兑待遇"原则,充分发挥了试点企业的主体作用。创建政府主导的"名师带徒"奖补政策和企业主导的师傅岗位补贴政策。将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形成"四自、双补、全覆盖"的工作模式,深受试点企业欢迎。
  三、夯实管理基础,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教育教学管理。坚持"科学化、专业化"原则,制定技工院校管理办法、学籍管理规定,努力打造教学管理体系升级版。在学制管理方面,让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招聘入伍、职称评聘等方面,与大专和本科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畅通了技工院校毕业生发展通道。
  二是强化教材开发管理。坚持"標准化、特色化"原则,在认真执行部颁教学要求基础上,支持技工院校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实际需求,开发特色教材。"十二五"期间,共开发编写石油化工等特色培训教材300多万字。
  三是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坚持"规范化、安全化"原则,在严格助学资金拨付工作流程基础上,创新采用电话抽查、网络数据比对、实地核查等措施,加强助学资金风险控制,努力发挥好助学资金对技工教育的帮扶作用。
  下一步,青岛市人社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深入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
网站目录投稿: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