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老年要正视的生活嬗变满怀激情拥抱生活


  满怀激情拥抱生活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一跨进60岁的门槛就步入了老年期。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后的时期。进入老年期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诸多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人体的各组织和器官结构、功能方面都会逐渐出现了种种推行性的衰老变化现象。
  如在生理方面、神经、呼吸、消化、循坏、内分泌、骨骼、肌肉等系统的机能,均趋于衰弱。
  伴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机能也会发生种种变化。
  如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情绪不稳定,有时人格亦会出现较大改变。
  老年人离退休后,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了一系列转折,如从工作上的参加者转为闲暇为者,从紧张的生活转为清闲的生活,从接触的人多事多到接触的人少事少。
  也就是说,从动态转为静态,从面有可能思想上由积极状态变为消极状态,精神上由有依赖感变为无依赖感,在思想、生活、情绪、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
  首先,老年人不比年轻人,易患躯体疾病,如特别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这类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预防和适当的治疗是保持晚年情绪愉快,延长寿命的重要方面,要及时和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早治疗。
  其次,老年人要接受现实,保持情绪乐观。要充分认识到人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对于进入老年期以后躯体的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趋于衰退的变化,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正确对待,泰然处之。要在离退休前做好思想准备,安排好离退休后的生活,是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再次,老年人应该坚持学习,老有所事,"学到老,学到老"。坚持学习,可使自己紧跟时代的车轮前进,使自己放宽眼界,任然生活在集体之中。要将学习所得,加上自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奉献社会,做些有益于集体、公众的事,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坚持学习,进行脑力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功能力,特别是记忆力和智力。坚持学习正是延缓推迟衰老的重要措施。
  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在机关、单位以及家庭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自己余年中尚存的潜能发挥出来。
  老年人经验多,阅历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任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这样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老年人本身,使他们的内心世界重新变得充实起来,有利于克服或减少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
  再次,老年人还要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把闲适的生活安排的饶有乐趣,丰富多彩。这是老年人心理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
  到户外或公园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轻微体育活动,如散步或慢跑,练习气功或打太极拳等,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增进血液循环、青春焕发的感受。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养鸟、养鱼、种花等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加生活的兴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
  有些老人,兴趣与爱好愈来愈少,日子长了,可产生"活着无意义"的悲观情绪。有所爱好,对青壮年和老年人都是重要的。
  样既可以丰富生活内容,激发对生活的兴趣;又对大脑具有积极意义的休息,可以协调、平衡神经系统的活动,是神经系统更好的调节全身各个系统和各个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有爱好对推迟和延缓衰老起积极作用。
  最后,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应有自知之明,不要倚老卖老,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进行所谓权威性指挥,而要实事求是,承认"弱者"的地位。另一方面作为晚辈,则应该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充分体谅他们各种能力衰退现象以及当前的处境与心情,更多的给予安慰、体贴和照顾,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欢度晚年。
  老人对某一事情的看法同别人不一致时,对原则性的重要问题,应心平气和的分析和讨论来求得一致,实在达不到一致时,也应求同存异,而不应因此影响人际关系。
  对非原则性的小事,则应多尊重别人的意见,自己谦让些。别人有什么事,主动去帮助别人。应以助人为乐为本,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互敬互助,心情舒畅,这样有益于心理健康。
  综合以上内容可归纳为32个字:热爱生活,勤于劳作;心情愉悦,乐观向上;豁达开朗,幽默风趣;兴趣广泛,乐于动脑。
  当然,以上所述是针对于老年人的自身方面,亲人和社会给予老年人的关注也是必要的。
  老年人普遍都有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受。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便。
  到了老年,身体感觉逐渐发生器质性和机能性变化,经常发生各种疾病,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对身体功能很敏感(据调查这类人数占半数或以上)。对经济保障的担忧,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对生活保障和疾病的医疗和护理保障的担忧。
  亲人应多关怀老年人,关系他们的身体状况。社会应在老年人医疗方面给予倾斜,提高社会保障。
  老年人的孤独感,较为普遍,且来自各个方面。由权势失落而诱发的孤独,主要发生于离退休的领导人员;失落感和信息缺乏多数是对离退休生活的不适应所致。
  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失落感。老年人渴望天伦之乐,良好家庭关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女),家庭结构不健全;子女结婚另立门户,老人独户。
  子女不与老人来往,不赡养、孝敬老人等,这些情境中的老年人更易产生孤独感。
  亲人子女应赡养的义务,供养老人。孤寡老人应由社会福利机构给予赡养,确保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给老人以关注、关怀及爱,使他们拥有更美好的夕阳红。
  让我们走进老年人,用爱心聆听、去理解,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网站目录投稿:寄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