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会是佛教的一种宗教仪式,起源于《盂兰盆经》所述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举行盂兰盆会的日期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清顾张思《土风录》说:"七月十五日,寺僧设盂兰盆会。"盂兰盆会的目的是"解倒悬"之苦,《释氏要览》说,"盂兰华言解倒悬。"盂兰盆会的仪式是以斋食供佛,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注引《盂兰盆经》说,"至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盂兰盆最初只用日常所用的盆,"后代广为华饰,乃至割木割竹,极工巧也。"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制作盂兰盆是以竹为材料的,其样式有两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以竹一本,分为四五足,中置竹圈,谓之盂兰盆。"祭时先在"灯窝之状"或"竹圈"状的所谓盂兰盆上铺以荷叶,然后再放上"百味五果"等祭品,同时,或"画目连尊者之像插其上",或"陈目连救母画像",准备就序便进行祭拜,祭祀完毕,或"加纸币焚之",或"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我们这里描述的盂兰盆祭俗是民间的,与佛家"供养十方大德"的宗教风俗已有或多或少的不同,所以宋高承在(事物纪原)一书中批评说"失之远甚矣"。其实,盂兰盆会脱离了宗教,才有了民间色彩,才有了中元节民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说:"故教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 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东西则温寒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你看,这简直将宗教色彩扫荡几尽。不特如此,就连佛门弟子亦有"离经叛道"者,《福建志》说,"中元游神光寺。寺有佛涅槃像,傍列十弟子,有扪心按趾哭泣躃踊出涕失声之类。是日盂兰盆会因怪像以招游人,遂成墟市,相传谓之看死佛。"这是把庄严的宗教仪式当作了招览施主的幌子。中国的盂兰盆会是以祭祖为主的。《旧唐书王缙传》说:"七月望日,宫中造盂兰盆,缀饰镠琲,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幡节衣冠皆具,各以帝号识其幡,自禁内分诣道佛祠,铙吹鼓舞,奔走相属,是日立仗,百官班光顺门奉迎导从,岁以为常。"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律院多依经教作盂兰盆斋,人家大率即享祭父母祖先,用瓜果楝叶生花花盆米食客,与七夕祭牛女同。"宋刘孝孙《事物原始》说",七月十五谓之中元"",供养先祖,城外有坟即往拜扫。"这便是汉民特色的盂兰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