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监督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一切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关注官员言行的事情,总是会经过网络空间摆到各级政府的桌面上。可喜的是中央乃至许多地方政府也正在通过网络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并以之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问政方式;网络监督 从徐州"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南京"天价烟"事件、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事件的出现,网络在监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已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便捷而有效的手段。网络监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据2009年1月《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做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可见网络监督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问政的新兴方式。我国公民问参政方式那么多,为何网络监督却独树一帜,广受欢迎呢? 1.网络监督降低监督门槛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网民在2008年底已经攀升至2.98亿人,遥居世界第一。数量庞大、无所不在的网民正在成为重要的监督力量。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网络监督热潮的兴起。在网络平台里,门槛很低,人们不分贫富、阶级,都可以自由的表达民意,而民意表达又使事件的曝光变得不可避免,对其处理也变得透明、"零距离"并得以深化。在强大的网络信息时代,在汹涌的公众民意表达面前,官官相护的官场潜规则动摇了,森严的等级不见了,少数人曾经独占的信息资源消失了,话语权的相对平等实现了,因此在这样一个由近3亿人组成的群体面前,再高明的违法、违纪活动和不正当社会行为,都很难藏身。所以不论是南京"周久耕事件",还是温州、新余出国考察团事件等等,无不是通过网络形成的巨大压力,在推动着事件的发展一步步逼近真相,网络正在成为一种最高效、快捷而又廉价的舆论监督工具。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便捷而有效的手段。 2.传统监督制度不健全 事实上,即便没有网络,从我国常规的监督体系来看,对政府机关的监督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组织的监督,也有来自群众的监督;有领导的监督,也有同志间的监督;有纪律制度的监督,也有新闻舆论的监督;有对领导干部自身的监督,甚至还有针对其家人、亲友的监督……但这些监督模式都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相对比较麻烦。如到法院起诉,必须是权利当事人。而网络监督则不同,所受限制最少,这恰恰是其中一种相对最远离权力运作中心的监督形式。从时间上说,网民不会是权力运作的首先知情者;从空间上看,监督者常常远离被监督者千里万里。置之于整个监督体系,网络监督原本不过是舆论监督中一个边缘化的微不足道的监督形式。然而,如今相对边缘的网络监督,却成了更为有效的监督手段,这多少有些降低人们因网络监督的成效而产生的欣慰,随即多了几分沉重。有庞大的监督体系,有丰富的监督形式,然而公众却更乐意选择网络监督且常常通过网络监督取得实际效果,这只怕足以部分说明原有的监督体系还远不健全,还远不能适应对官员的应有监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更希望其他监督能更多回归其在监督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乃至更大的作用。 3.网络监督凸显生命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舆论监督依托于一个更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新型大众媒体——网络监督的力量,从未像今天这样蔚然壮观;权力的运行,从未如今天这样被要求公开透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权力流露出欢迎监督的强烈意愿,这当然是一件幸事。在重大事情的监督中,网络监督往往走在了传统监督的前面,如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周久耕事件",这位"周局长"抽天价烟、戴高档表、开豪华车……网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通过网友们的"发现"使事情得以揭开并解决,相反有关部门却愣是长期充耳不闻?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有关部门的查处和问责是跟在网络监督的屁股后面被动为之了。往往是网络上"吵翻了天",现实中的查处才姗姗起步。"依法依规严肃查处,绝不手软,绝不姑息"的态度是值得赞赏的,但回过头来说,我们的"不手软"、"不姑息"为什么总是来得这般迟缓呢?网络监督的作用和威慑力似乎超过了其他的监督方式,这是好事情,人们多了一条表达民意的渠道;这是坏事情,其他的监督方式的脚步似乎过于缓慢。多种监督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不管怎么说,网络监督正成为新兴的问政方式,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民的声音正日益受到重视,网络监督也已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网络这条倾听民意的重要渠道,党和政府可以借助民众的力量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完善党员的纪律约束机制和司法惩戒机制。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两会"上多次提到,各级官员要接受互联网的监督,听取网民的呼声。从广西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到广东省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云南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再到南京市委书记公开表示官员"要经得起网络监督"的提出,可见网络监督日益强大的生命力。 4.网络监督是一把双刃剑 如今,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形式,网民网络监督的积极性正在不断增强,在维权和反腐败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华南虎照"造假的揭发,到"躲猫猫"事件的水落石出,期间更是无数违法违纪官员的纷纷落马,无不显示出网络监督的威力,同时还能起到敲山震虎、以儆效尤的威慑作用。但是毕竟网络监督是一种新兴的问政方式,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信息失真、扭曲夸大事实、个人隐私曝光等问题,甚至有时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网络暴力",但瑕不掩瑜,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都有两面性。但是网络监督的积极方面大于消极方面。"网络监督"和"网络暴力"常常只有一步之隔,对此更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和指正,而不是抵制和指责。网络监督只是我国推进民主建设的渠道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一味的依赖网络监督,那只能说明现实机制出了问题,因此网络监督必须和其他监督渠道一起,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外部监督必须和政府内部的体制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问题。正因为如此,国家的当务之急便应该是尽力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更好地对网络舆论监督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监督的制度、环境,使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变成"厚背刀",刀锋指向一切不法事件,刀背留给挥舞的网民。 网络监督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一切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关注官员言行的事情,总是会经过网络空间摆到各级政府的桌面上。可喜的是中央乃至许多地方政府也正在通过网络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并以之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对于某些将网络监督视为洪水猛兽的各级官员,更要学会适应网络监督,学会从网上听取民意,学会回应网络的质疑将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我们也相信,有了网络监督这一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中国的民主政治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世杰.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及对策[J].记者摇篮,2007,(08). [2]谢靓.我国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初探[D].武汉大学,2005. [3]李俊彦.网络媒体的有效舆论监督[J].新闻知识,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