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被摆在书店的推荐书架上,因为我一直对大家都看的书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一直没看。然后突然买来是因为看到一句话,说是出自《麦田里的守望者》:"真正的朋友,无论男女,若是相知,必然相惜,若真相惜,只为真心,无关风月。" 看完了整本书,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塞林格:对不起,我没说过。科科。 整本书,谁能想到呢?只写了一个16岁男孩——主人公霍尔顿从被开除离开学校到回伦敦的三天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和他的内心活动,而这本混账的小说,许是为了切切实实表现霍尔顿在面对道德堕落和商业化的世俗时的逆反和格格不入,满篇的脏话,读起来实在难以言喻。 那么为什么看似跟麦田毫无关系的书会有这个题目呢?我读到都忘记了这个书名,直到霍尔顿对妹妹说自己的理想是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安多里尼先生是霍尔顿敬佩的老师,他教导霍尔顿的那一段印象深刻。 故事的结尾霍尔顿看着妹妹穿着蓝色大衣坐旋转木马,在雨里大笑起来,终究是回去了,甚至从没有逃离出去过,最后有没有妥协,有没有变成一个世俗无趣的大人,还是依旧茫然无措、以最幼稚的方式粗俗的语言与这个世界抗争,无从得知。 最后一段是:说来好笑,你千万别跟任何人谈起任何事情,你只要一谈起,就会想念起每一个人来。 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大概是霍尔顿的妹妹菲芘了,她天真可爱而且聪明,但也喜欢和依赖霍尔顿。霍尔顿从学校转悠回家,专门还给她买了她一直想要的唱片,结果却不小心摔碎了。而菲芘不仅没有生气,甚至没有失望,而是欢欢喜喜接过去: "‘把唱片给我,’她说,‘我在收集碎唱片呢。’她就从我手里接过那些碎片,放进床头柜的抽屉里。" 知道霍尔顿被开除之后,她把头埋在枕头里,因为哥哥会被父亲惩罚而生闷气,霍尔顿都扯不开她和枕头,无论霍尔顿说什么,她只是碎碎念:"爸爸会要你的命。" 她还爱怄气,知道霍尔顿要离开去过想过的隐居生活了,她自己收拾了箱子来和他碰面,想跟他一起走。霍尔顿不带她,她就生气了,这一段实在可爱。她完全不看路就跑过马路,在马路这一边尽管没有看霍尔顿,却在用余光悄悄注视他的方向,跟着他走。最后她又在旋转木马前忘记自己还在生气,然后回答了霍尔顿的话,反应过来自己还在生气之后,又抿嘴不说话,但最后还是和解了,如果一直生气的话就一点也不可爱了。 塞格林所说的:"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足以阐释《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写作动机了。 一点自己的想法: 还是很佩服霍尔顿这样的出逃的,也很理解他的理想主义。在面对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或者嘈杂喧嚣的世界的时候,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也很想逃离,比如出家去某个寺庙里扫落叶,或者只是静悄悄住在某个山脚下,被丛生的植物和花朵怀抱。如果可以,我是说有一天,我足够长大,能无畏选择的时候,那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反正目前还没有这样的魄力啦。 目前,目前只是按计划生活,读书和功利地学习,偶尔去到别处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尽可能尝试更多样的生活,培养兴趣和技能。只要不无趣,就算在咖啡馆里坐在窗边发呆也是幸福的啊。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人间不值得。 当精神无处寄托时,我也生过这样的感慨,但经历了这人间的四五月,繁花似锦、郁郁芊芊,却觉得人间多么值得啊。 想到太宰治,"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