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现象: 微信好友越来越多,可是朋友圈的动态却越来越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默契地很少发朋友圈了。最新动态不是停留在大半年前,就是"仅三天可见"。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朋友圈隐退或消失。 01 不敢在朋友圈随便发了 闺蜜最近很郁闷,起因是朋友圈分享的一篇文章。 其实文章本身没有什么错,只不过内容是关于两性与婚姻关系的探讨。 本来是深有同感,没想到转发出去后,妈妈立刻打电话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让她赶紧删掉。 原来,很多亲戚都在旁敲侧击,他们俩是不是感情出了问题,就连老公也埋怨她让自己丢脸了…… 朋友那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朋友圈,早已不是自己抒发情绪的工具。 反而需要迎合其他人的想法,被其他人的评论和看法所裹挟。 曾经看到过一个网友的吐槽。 表姐结婚,网友因为工作忙没办法到场参加,只好发了一条朋友圈表示恭喜。 因为还在上班时间,所以她小心翼翼屏蔽了同事和领导。 可没想到,下午她就收到领导的消息,询问为什么上班时间发布与工作无关的动态。 还说最近行业不景气,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万一公司裁员,工作态度不好的人可能会被优先考虑。 网友感叹到,没想到因为一条朋友圈,自己就遭遇了工作危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好友列表越来越长,家人、亲戚、同事、领导、客户…… 朋友圈成了社会圈,个人微信也成了工作微信,能说的话也越来越少。 发一条朋友圈都要斟酌许久。 说多了怕亲戚背后说闲话,怕影响工作形象,怕别人觉得自己显摆矫情,到最后什么都不想发了。 而这大概是越来越多人,消失在朋友圈的真相。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 那些单纯的记录、想与人诉说的心情,终究还是成为了权衡利弊后的放弃。 成年人的社交的潜规则之一就是,大部人都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 而朋友圈便是那个万花筒,照出人心,照见人性。 02 很多人都在默默,淡出朋友圈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两极分化得厉害:一部分人吃什么美食,到哪里旅游,见什么人,甚至娃考了什么证书,你都能迅速获知; 另外一部分人,朋友圈都是一条横线"三天可见"。有时即便是发了,也大多是转帖,你看不到他生活的状态。 从最初的新奇好玩,肆意撒欢,到如今的不愿关注,不堪其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变化,是我们没有了倾诉的冲动?还是没有了交流的欲望? 其实,想要倾诉或是渴望被理解,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只不过这份需求我们越来越不想在朋友圈索取。 这和朋友圈大环境有很大关系。微信诞生之初,好友只有为数不多的那么几个人,但如今,好友动辄几千人。 除了工作伙伴,很多萍水相逢的人也都加入进来,甚至有些人需要申请好几个微信来解决好友有上限的问题。 朋友圈逐渐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交空间。很多人只是认识的,但未必可以是交心的。 03 不爱发朋友圈人,都在想些什么 当朋友圈逐渐演变为一个纷杂的交际圈里,我们的心理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1."我不想演戏"——社交压力 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曾经提出过著名的"自我呈现"理论,他认为生活好比一个大型舞台,人们就好比舞台上的各色演员。 在社会剧本的要求下、在他人与自我的期待中,管理着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印象,表演着自己。 多项研究也表明,社交网络中存在着"想象中的观众",用户会针对这部分存在于自己脑海中的观众,来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体现在朋友圈中,因为"观众"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我们常常不自觉地需要对外展示不同面向的自己,扮演受人欢迎的角色。 朋友圈是有滤镜的,真实的那个自己,也许只有自己和极少部分的人才能触摸到。这样的表演久了,我们只想回到真实的自己。 2."我真的想要清静"——拒绝关注 知乎有一个回答破万的热门话题——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是出于什么心态? 有一个高赞回答: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以私聊的形式发给在乎的几个人了。 是啊,我们并不渴望那么多人来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只需要至亲朋友看到,或是通过私密的小群,予以沟通交流,满足自己与他人互动的需求即可。 甚至我们也很怕给一个朋友过多的人点赞,因为会不断收到提示信息,形成干扰。 减少在朋友圈的互动,才能为自己增加更多的自在。 3."我的情绪,发出来又能如何?"——改变无力 很多人都听到过一个说法——朋友圈戒情绪。 看新闻曾看到一个诉讼案件,一位年轻的职场女性在朋友圈发了一些自己私人生活上的抱怨,公司上司以为是对公司不满,迅速辞退了这名员工。该员工不服,起诉公司。 如果在朋友圈表达真实的想法有那么多坑,情绪也得不到真正的疏解,我们索性真的不敢表达了。 少发或者不发真实的情绪,或许最为保险。 04 线下的真实生活更值得期待 其实,朋友圈发展到现在,更像是一个人对外的社交名片。 每个人都想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打造光鲜亮丽的人设。 于是,很多人就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别人的生活。 殊不知,真正的生活,其实都在圈子之外,那些没发出去的朋友圈,才是起起伏伏的人生真实。 蔡康永曾经参加一个访谈,被主持人问到:"你对那些不常发朋友圈的人有什么要说的?" 他的回答是:"我宁愿相信,他们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对付真实的生活,我会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看过这样一段话: 朋友圈看似热闹,实则冷清。 当你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还得去寻找生活中的朋友; 当你情绪不好需要诉说的时候,能看懂你心事的往往还是深交多年的好友。 所以,不发朋友圈的人不是过得不好,相反,他们过得比以前更加成熟而惬意。 他们早已把想说的话,说给了听得懂的人,把珍贵的时间,留给身边值得的人。 发不发朋友圈,现在想想,其实真的没那么重要。与朋友圈的热闹相比,你热气腾腾的真实生活才更重要。 与其在社交媒体光鲜亮丽,假装努力,不如在现实生活中活得让人羡慕。 当你戒掉无用的社交,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一定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