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师写作不妨从备课写起


  一位同事,为评名师,要我代写篇文章。这让我有些为难,也不甚理解。为难的是,教师文章其实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也就是说,教师只有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分析、反思,才有东西可写,才能写出文章;现在这位同事做了哪些工作?做得如何?总结、分析了没有?如何思考的?我都不得而知,如何能写出他的"文章"? 不理解的是,同事每天不是都在备课吗?备课就是教师最基本的写作啊!他自己难道不备课吗?事实上,不仅我这位同事,很多老师也是这样,一说写文章就头疼,原因就在于他们平时不"写备课"。
  翻看一些教师的备课本,看似写得洋洋洒洒,其实只是教材和教参的"搬运";看似花费时间不少,其实压根就没有思考;尤其当下网络普及,一些教师更是百度搜索、下载、复制和粘贴,备课就算"写"完了。这种情况下,到了评聘职称或评名师需要文章时,"写不出来"也就正常了。
  其实,能备课就能写作。教师只要做足了备课的"功课",就能撰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写作应该从备课写起。
  备课首先要备教材。教师既要读透教材,通读文本,多角度地与它们对话,又要从学生立场出发,精心预设他们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认真研判,并把思考、理解和对话等记录下来;既要写备出对教材和文本的理解,又要备出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融合;既要备出能体现自己思想的教育策略,又要备出与学生实际相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用心思考,记录下对习题和实验研究的改进意见、对教育活动方案的优化、陪伴和引领学生读书的体会、教育问题学生的经验心得等。如果教师能把这些都记下来、写出来,不但拓宽了备课的外延,为研究积累了资源,本身就是很好的文章。
  备课还要备自己,这是备课的重要内容。可是当下不少教师把"搬运"当成备课,让自己成为了备课的"局外人",在教案中看不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备课,要先要把自己置身于备课之中,也就是要不断反思。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要养成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的好习惯。既要发现教材与文本背后的知识,丰富提升课堂的内涵,又要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遐想、思考、发问和互动,指导他们理性思维,学会挑刺,否定、跟进和创新,在问题破解中实现能力的飞升;还要主动倾听学生意见,同事建议,善于解剖自己,发现自己教学思路、方法、语言等方面的存在问题,从而不断改进自己。这样既能找到教学生长点,又能写出课堂气息十足的鲜活文章。
  备课不仅是上课之前的准备,更有对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和改进,如果我们能经常用心记录备课中的思考、教学后的反思,不断积淀、积聚,坚持不懈,就学会了教育写作,就会写出有价值、有份量、能发表的文章。
网站目录投稿: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