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小编看到有不少多的人在议论,里面的女主是魏璎珞,魏璎珞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从一个小小的宫女成为了伟大的令妃娘娘,当时成为令妃娘娘后被安排在延禧宫居住,为此,有不少的人为了能够亲自看到延禧宫是跑到故宫去参观,那么,在古代的时候,古代延禧宫真的是冷宫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延禧宫曾四次发生火灾 清末改建为西洋式"水晶宫" 据《故宫志》载:延禧宫位于紫禁城东二长街东侧,为内廷东六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延祺宫,更名为"延禧宫",意为迎福请喜之意。其建筑格局与东六宫其他五宫格局相同,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正殿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殿内悬乾隆御笔匾:"慎赞徽音",东壁悬乾隆《圣制曹后重农赞》,西壁悬《曹后重农图》。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后院正殿五间,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顶。 延禧宫是紫禁城内重建次数最多的宫院,康熙年间重建后曾于嘉庆七年(180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十五年(1845年)和咸丰五年(1855年)发生火灾,并以道光二十五年的火灾最为严重。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载:"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亥初,延禧宫不戒于火,由东配殿起火,延烧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六间,后殿五间,东西配殿六间,东水房三间,共烧房二十五间。"此次火灾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二十五间,仅余宫门。 由于清廷财政拮据,一时无力复建延禧宫,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太监张伶喜传口谕延禧宫"宜照式修建",但次年"方向不宜",应勘估后再决定。虽然皇帝有意重建延禧宫,但因经费问题及此处屡发火灾等原因,工程也就一直拖延了下去。 宣统元年(1909年),执掌后宫的隆裕太后亲下懿旨,决定改建延禧宫,并派总管太监张祥斋(小德张)主管其事。她认为该宫屡厄于火,思以水镇之,于是斥资在延禧宫原址兴建西洋式"水殿"。所谓"水殿",即以汉白玉为料建造殿堂,其主殿四周浚池,引玉泉山水环绕之,内蓄游鱼;再以玻璃为窗,铜铁为棂,观者可于建筑内部透过玻璃窗观看游鱼戏水,宛若置身传说中的"水晶宫"。隆裕太后为此建筑题名"灵沼轩",其"沼"字为池塘之意。《清稗史》中记录了这一建筑的具体样式:"在宁寿宫西数丈,掘地为池,深丈余,宫立水中央,凡三层,层九间,又四角各有一亭,计三十九间,以铜作栋,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玻璃世界,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下层地板亦以玻璃为之,俯首而窥,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地板又可开关,时或揭起,驾小舟直达宫外。中层、上层地板亦用玻璃。上层顶上,更有玻璃缸数十,为蓄鱼之需。楼梯皆置宫外,由东南亭内,曲折环绕,渐升而不自知也。" 此时清王朝已日渐衰败,国库严重空虚,"水晶宫"的修葺时建时停。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隆裕太后下令西苑电灯公所(清代供电机构)给"水晶宫"安装电暖炉、电风扇并添安电灯。宣统三年(1911年)冬,"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水晶宫"被迫停建,由此在紫禁城里留下一座西洋式"烂尾楼"。 "魏璎珞"原型是嘉庆帝生母 未有文献表明其在延禧宫居住过 "魏璎珞"是《延禧攻略》的女主角,据考,其原型是清代乾隆皇帝的令妃、嘉庆帝生母魏佳氏,后被追封为"孝仪纯皇后"。不过,电视剧中的"魏璎珞"与历史上的魏佳氏出入很大。 据《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载:"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1765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1775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清东陵之裕陵)。六十年(1795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到四十年(1775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乾隆心中,还是在后宫中,魏佳氏都非常有影响力。她先后为乾隆皇帝生过六个孩子,"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皇十五子永琰",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帝宣布永琰为皇太子后,追封已去世二十年的魏佳氏为皇后。 《延禧攻略》中,以魏佳氏为原型的"魏璎珞"在宫中参与了一些争斗,但据史料记载,令妃魏佳氏有别于后宫勾心斗角的妃子们。由于其籍隶属内务府包衣(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即家奴)旗,出身低微,所以她是以宫女身份入宫,而非经过选秀入宫。因其容貌秀美、心地善良,所以被乾隆帝所宠爱。乾隆十年(1745年),魏佳氏被封为魏贵人,当时只有19岁。身在深宫,她为人处世格外谨慎,小心翼翼地周旋于各后宫之间,无意与人争斗。乾隆三十年(1765年),她被晋升为令皇贵妃,并被乾隆帝赋予执掌后宫的大权。 在清宫史料中,很少有关于妃嫔的详细记载,所以历史上令妃是否居住过延禧宫,也没有明确记述。清朝对妃嫔宫殿的居住没有很严格的限制,一个妃子并不一定就对应一个宫殿,其住所时有更换。延禧宫在东六宫中是一座比较冷僻的宫院,明代便是妃嫔所居之地。据传曾有多位被废的后宫娘娘在此居住,所以被视为"冷宫",由此可见该宫不受皇帝待见,皇后和受宠的妃嫔一般不会在这里居住。到了清朝,这里仍为妃嫔的居所,康熙时的"常在"徐氏和两位"答应"(清代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或"常在",为清宫妃嫔制度中的低阶称谓)、乾隆的愉贵妃、道光的玲常在、田嫔、成贵人也曾在此居住,但没有乾隆宠妃魏佳氏居住的记载。清史中令妃较为明确的居住地点只有一处,即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魏佳氏在此生下了皇十五子、后来的嘉庆帝永琰。 清朝"烂尾"工程 又遭飞机轰炸 现为古书画陶瓷研究中心 逊清小朝廷时期,未完工的"水晶宫"因疏于管理和修葺,变得残破不堪。据传,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这里玩耍。1917年7月1日,被称为"辫帅"的军阀张勋拥立溥仪复辟,国内一片哗然。次日,时为北洋政府实际掌权者的段祺瑞便组织了6万人马准备作战。当时段祺瑞帐下已有空军部队,原称"南苑航空学校"。段祺瑞为讨伐张勋,将这所航校改为"临时空军司令部",并准备派出飞机轰炸皇宫,震慑溥仪。 据《故宫趣话》载:1917年7月7日,飞行教官潘世忠和第1期学员尉迟良奉命驾机执行轰炸紫禁城的任务。他们驾驶的"高德隆"教练机是南苑航空学校马力最大的飞机。为了能准确选择轰炸地点,他们飞得很低,距地面约300米。当飞机飞到紫禁城上空时,便投下3枚炸弹:第一枚炸伤了一名太监和几只小狗;第二枚炸毁了延禧宫旧址北部;第三枚投到"太平缸"(古代消防水缸)里,没有爆炸。 轰炸时,溥仪正在书房里和老师庄士敦、陈宝琛等说话,当听到飞机声和从来没听过的爆炸声时,吓得浑身发抖,在一阵混乱中,由太监们簇拥着赶忙回到养心殿,躲到卧室里不敢出来,太妃们更是被吓得乱成一团。溥仪虽然没挨着炸,但已惊吓成疾,急忙派人到段祺瑞府上告饶:"请飞机不要进城了,皇帝我是不愿做的了!"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六年后将延禧宫旧址改建为文物库房,即北、东、西三面环建库房,其东西两侧为二层硬山顶楼房,用以藏贮古物图籍。建筑不再沿用传统的木结构,而代之以钢筋水泥材料。 2005年,故宫建院8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在延禧宫旧址成立了古书画研究中心和古陶瓷研究中心,其东西配楼作为古书画、古陶瓷展览厅,对外开放,由此成为故宫东六宫最后一座对游客开放的宫殿。 如今走进延禧宫旧址,依然可以看到"水晶宫"尚未完工的痕迹:一副有点西洋风格的钢筋水泥建筑框架,屋顶没有完成,门窗和玻璃还没有安装好,柱子已明显锈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