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家代工企业如何用年时间越级跳成行业全球前三


  刘远征戴着眼镜,或许是文科背景的原因,他看上去斯斯文文。但当聊到数控机床、隧道掘进机(又称"盾构机")等令文科生感到艰涩的名词时,他又如数家珍。
  "这要归功于我父亲,我从初中开始就被父亲拉到车间里‘实习’,从小耳濡目染,对各种设备都很熟悉。"刘远征一边抿着茶,一边若有所思地说。
  刘远征于2009年创办了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下称"三三工业")。在辽宁省辽阳市向阳工业园区鞍阳街,"三三工业"四个字格外醒目,其颇为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厂区与当地以辽阳石化为主的重工业产业看上去有点格格不入。
  三三工业是一家成立7年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两年前,三三工业完成了"蛇吞象"的并购,收购了卡特彼勒全资子公司卡特彼勒加拿大隧道设备有限公司,从而一跃成为了在隧道掘进机领域内的全球三巨头之一。
  从普通的代工企业,到盾构机行业的巨头,三三工业仅用了5年时间。企业迅速壮大,刘远征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为此,端午节过后,刘远征打算带领着公司的高管团队,南下井冈山,重走红军路。
  "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大,需要去感受下当年红军上井冈山的心怀和气度。"刘远征说。
  脱离体制
  "三三工业"这个名字与刘远征父亲有关。"父亲在家里排行老三,我们兄妹有三人,这就是三三工业名字的来源。"刘远征说。
  刘远征的父亲曾是鞍钢某厂的副厂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下海经商,成立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加工厂。
  刘远征介绍,刘父对三个子女家教甚严。从初中开始,刘远征便被父亲要求下车间"实习",即便是要准备高考的高三亦不例外,直至大学毕业。
  "那时候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在车间里待至少半个月,赚实习工资,要和工人一起上下班,迟到了也会挨批评。"刘远征回忆说。
  几年下来,刘远征对车间里的各种机器了如指掌,这也为他后来放弃令人艳羡的工作开始创业打下了基础。
  1992年,刘远征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专业是社会学。毕业之后,他进入当地一家银行工作,当了两年行长秘书。此后8年,他先后在该银行的下属支行、信贷部门等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
  和刘父当年放弃鞍钢的稳定工作一样,刘远征在银行系统工作10年之后,最终决定逃离体制,自己创业,而他选择创业的方向,跟其父亲一样。
  "我在银行工作了10年零6天,从1992年10月24日到2002年10月30日离开。"刘远征至今依然记得对他人生来说的两个关键节点。
  想做自己的事,这大概是刘远征的创业初心。但他并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父母,在那个人人追求"铁饭碗"的年代,银行工作无疑稳定而又安逸。
  彼时,整个东北经济依然处于低谷,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国企下岗潮依然在发酵,灰色的记忆萦绕在东北上空。在刘远征放弃"金饭碗"的那年,距离辽阳不远的抚顺市19.5万名集体职工中有14.3万人离岗。
  创业的想法他只告诉了妻子。刘远征的妻子跟他是校友,现在从事教育工作。在得知刘远征打算脱离体制创业的想法后,刘妻并没有反对,而是定了两条规矩:第一,拿回家里的钱不能拿走;第二,原则上不能负债太多。
  "当时对我创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她的工作能够养活她和儿子,就是希望我别拖累她太多。"刘远征说。
  对于创业的时机,刘远征无疑是幸运的。在他辞去银行工作一年后,振兴东北开始提上议程。2003年10月,国务院第一次出台振兴东北的纲领性文件,即《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又称为11号文件。其核心要求推进东北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市场导向。
  随后,有关振兴东北的政策和措施密集出台。2004年4月2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的"三定"方案,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成立。三年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
  辞职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刘远征一直在为他的创业寻找资金支持,他在银行的工作经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国务院振兴东北"三定"方案下发后不久,刘远征便创办了第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名称为辽宁北方重工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下称"辽宁北方重工")。
  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要生产重大精密核心部件和重型数控机床,服务于能源、电力、冶金、矿山、建材等行业。
  二次创业
  辽宁北方重工是刘远征的第一次创业。
  但值得注意的是,辽宁北方重工与位于沈阳的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方重工")并无关联,后者是大型国有企业,于2007年在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的。
  不过,两家公司在产品上却有相似之处。即便是盾构机上,北方重工与三三工业亦是竞争对手。
  最初的两年,辽宁北方重工的产品主要是起重机、矿山机械、水泥机械等传统工程机械。这个领域内的竞争无疑十分激烈,外有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巨头包围,内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徐工这样的巨头觊觎。
  在刘远征看来,辽宁北方重工应该往更加高精尖的领域发展才能有立足之地。彼时,国内水电、火电、核电发展迅猛,但这些领域内关键设备的零部件都依赖进口,究其原因是机床技术不足,无法制造超大型的设备。
  刘远征从中看到了机遇,他跑到满洲里口岸等毗邻俄罗斯的地方,从一些俄罗斯破产的企业那里购买了旧的机床,在这些旧机床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改进,并加上数控技术。
  "以数控机床为例,我们最大的加工直径可达18米,而国内很多机床企业也就3米。"刘远征自豪地说,"这就像汽车排量一样,我们直接上的是4.0以上的,以下的我们根本不做。"
  但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开始走向低迷。随着水电、火电、核电投资的减缓,机床行业也开始陷入低谷期。"水电、火电、核电的那些关键设备使用周期都很长,基本上都能用个二三十年。"刘远征说。
  在此背景下,刘远征打算再开发一个产品,但对于进入哪个行业,他并没有方向。
  当时,时任沈阳建筑大学校长王军来到辽宁北方重工考察,并向刘远征推荐了盾构机产品。在王军看来,未来中国的地铁和地下管廊建设将会有大发展,但彼时大型盾构机产品领域内主要依赖进口,国产市场处于空白。
  在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刘远征决定进入这个市场。
  于是,2009年,刘远征正式创建三三工业,开始进军盾构机市场。在王军的牵线搭桥下,三三工业结识了一家日本制造企业,名叫石川岛播磨重工,该公司亦有生产盾构机产品。
  资料显示,2007年,石川岛播磨重工更名为IHI公司,是日本一家重工业公司,亦为日本重要的军事防务品供应商,曾参与建造军舰及飞行器。
  与很多中国公司一样,三三工业一开始也是给IHI公司代工。此后数年,它先后为全球盾构机领域的三巨头——美国罗宾斯公司、德国海瑞克以及加拿大罗瓦特代工。
  其中,加拿大罗瓦特在2008年被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收购。刘远征回忆称,卡特彼勒是2011年找到了三三工业,双方的合作亦是从此时开始。
  "在所有的合作伙伴中,我们与卡特彼勒的合作最为紧密。三三工业与卡特签署的是排他性协议,在国内只跟我们合作。"刘远征说。
  合作两年之后,卡特彼勒于2013年突然宣布要退出盾构机行业。事先得到消息的刘远征看到了机会,于是一场被视为对三三工业举足轻重的并购开启。
  蛇吞象
  从一家普通的代工企业到跻身盾构机行业全球前三,三三工业仅用了5年时间。
  对三三工业来说,2014年1月23日和2014年10月1日这两个时间点意义非凡。前者是与卡特签署并购协议的日子,后者则是完成资产交割后,在加拿大多伦多罗瓦特公司升起国旗的日子。
  事实上,三三工业能够从卡特彼勒手上并购罗瓦特实属幸运。卡特彼勒在2008年将罗瓦特收入囊中之后,原本是希望能够在盾构机行业进行一场全球整合。这也符合卡特彼勒的特点。在其90年的发展历程中,卡特彼勒正是通过不断的并购逐步壮大,成为典型的美国式企业。
  在盾构机领域,德国海瑞克因销量最大,位列第一;美国罗宾斯则被称为硬岩之王;加拿大罗瓦特则被誉为复杂地质掘进之王,它们被业内称为"三巨头"。
  在并购罗瓦特之后,卡特彼勒还将橄榄枝抛给了罗宾斯以及日本三菱的盾构机事业部。但受美国反垄断法的约束,卡特彼勒收购罗宾斯最终折戟。而日本三菱集团亦在此后取消了盾构机事业部的出售。
  在连遭打击之后,卡特彼勒在盾构机领域的全球整合也意味着难产。于是,卡特彼勒决定放弃这个在其全球产业版图中占比微小的产业,出售罗瓦特资产。
  2013年,卡特彼勒把出售盾构机资产的消息放在了全球官网上。刘远征说,由于与卡特彼勒之间的关系保持得很好,所以并购的消息提前得知。
  此后,刘远征组建了一个五人团队,在加拿大聘用当地知名律所,第一时间将收购方案放在了卡特彼勒高层的案头上。双方的正式谈判则是从当年7月份开始。
  这期间,刘远征去了两次加拿大,但谈判并非一帆风顺。
  2014年1月22日,卡特彼勒的一位副总裁及盾构机公司的谈判团队来到三三工业进行最后的谈判。刘远征回忆称,双方是希望在次日11点签署收购协议。但直到1月23日的上午7点之前,双方依然还有5点条款未能达成一致。
  据刘远征介绍,这其中最关键的分歧是,卡特彼勒希望能够在罗瓦特公司里保留20%-30%的股份,同时共享知识产权。而三三工业的意愿则是,全资收购,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1月22日的晚上,刘远征见双方实在很难达成一致,一气之下关闭手机倒头就睡。"剩下的全交给律师和其他团队了。"刘远征说。
  第二天早上7点,刘远征打开手机,律师告诉他,卡特彼勒方面接受了三三工业提出的条件:全资收购资产和知识产权。
  但在资产交割日期方面,三三工业原本是希望在"五一"之前完成,而卡特彼勒则希望能够放在来年。最终,双方经过谈判,资产交割日期定在9月30日。
  在10月1日"国庆"这天,刘远征在加拿大多伦多罗瓦特公司总部升起了五星红旗。
  虎口夺食
  据刘远征透露,此次收购的总金额(包含税费)不到3亿元人民币。"我们花了很少的钱,就一举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全球三巨头之一。"对于这笔收购,刘远征十分自豪。
  收购完成之后,三三工业在加拿大组建了全资控股公司——LOVSUNS公司,成为了三三工业的海外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销售及售后服务中心。
  新公司的名字与罗瓦特先前的名字"LOVAT"相似,这也是三三工业尊重这家有着43年历史老牌公司的举措之一。除此之外,刘远征在罗瓦特的整合上未派一兵一卒,他从当地的员工中选出了管理团队。
  按照规划,在未来3年内,新公司年盾构机生产能力将达到100台,产值超过100亿元,将成为全球隧道掘进机行业中技术最先进、品种最齐全、产量最大的制造商。
  此次并购完成后,三三工业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越级跳。但摆在刘远征面前的是三三工业接下来该如何走的问题。
  他的第一步是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资产整合。2015年,刘远征将辽宁北方重工出售给当地的企业,专注于盾构机行业。
  与此同时,三三工业正在筹划三期工程。据刘远征透露,三期工程的投资额将在10亿-12亿元,投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盾构机生产商。
  不久前,刘远征还为公司制定了一个"十三五"规划,即"12231"战略。具体来说是,1-建成全球最大的隧道掘进机制造基地;2-拥有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2-在并购罗瓦特的基础上再完成一笔并购;3-年产值300亿元;1-最后实现整体上市。
  随着公司的快速壮大,刘远征透露他正在考虑引入PE,并在三年左右实现上市。"这方面主要是考虑公司还有租赁和施工业务,这些都需要垫资,占用资金量很大,所以必须跟资本结合。"刘远征说。
  但三三工业在国内的发展亦是障碍重重。该公司80%的业务来源于地铁行业,而国内地铁行业的承建业务60%-70%被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所垄断。
  让刘远征最为焦虑的是,隶属于两大集团旗下的盾构机子公司,它们往往能够优先获得来自母公司的订单。
  为此,三三工业则通过与其他的国企进行合作,以此为突破口。今年3月31日,三三工业与中信重工就隧道掘进装备市场开发以及联合制造等签署战略合作。
  即便如此,随着公司的壮大,刘远征的焦虑不减反增。
  "每天躺下的时候,就会想到哪哪有没做好。尤其是到招标的时候,感觉如履薄冰。"刘远征说,"我希望这种垄断的格局能够打破。"
网站目录投稿:紫晴